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绘本阅读

关于绘本阅读

来源:筏尚旅游网


老实居士2015/2/2821:10:16

我很高兴,今天能与你交流关于绘本的事情

老实居士2015/2/2821:39:43

我对绘本的理解是,普通的绘本传递的信息太少,没必要去读。

好的绘本,又有很多道理连大人都需要沉淀了才能理解,而这个又不像经典可以读诵交流,在一个文化圈内形成一个共通的符号,而终身受教。

如果从美学角度来说,那还是正宗的美术作品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美学熏陶。

老实居士2015/2/2821:41:37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绘本,历史不会超过二十年,这些作品到底能让我们有多少收获,收获的是好还是不好,无法评论。在有更好的、经过历史检验的教学方式可选择的前提下,我不愿让我孩子做小白鼠。

就目前看来,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浮躁,那些看绘本长大的孩子,也就是十多年前,在我们所说的“读图时代”长大的孩子,对超过三行的文字就有排斥感,超过十行的文字直接跳过。可能你也会多少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这对一个孩子人生厚度、心灵深度的开发是致命的。

老实居士2015/2/2821:45:08

再说绘本的作者,他们往往是西方人,即使是东方人,也是没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东方人,他们没有“传承”(我这个书要传之久远)这个概念,没有对“文字”敬畏的态度(怎么抓人怎么写),所以在绘本中存在大量不好的信息。我刚才搜了一下,有位妈妈说了她孩子的一些情况:

《好饿的毛毛虫》

自我介绍都说我是毛毛虫,上亲子班走圈不走,爬,理由是:我是毛毛虫,毛毛虫是爬的;

吃饭很小很小一口吃,理由是:毛毛虫嘴很小,所以吃一点点。

《青蛙探长系列》有一本是抓毛毛虫的故事

上亲子班不做自我介绍,理由是:我是毛毛虫,一做自我介绍,青蛙探长就要把我抓走。

《巧虎》有一节讲巧虎不吃青菜

从小最爱吃的青菜,没青菜不吃饭的人,从此不吃一点点青菜,说我只吃胡萝卜和花菜。

《巧虎》巧虎摔玩具

不玩、不喜欢时就把玩具扔了,不少玩具被摔坏了,理由:巧虎就是这样扔的。

《巧虎》巧虎玩玩具时,巧虎的爸爸在身边

什么时候玩玩具,必须身边有大人陪着,就站在那也行,理由:别个巧虎的爸爸就站在旁边的。

《爱哭的娇娇》

动不动就哭,说着说着就哭,理由:爱哭的娇娇就是这样的

《工程师巴布--爱玩泥巴的马克》

从此不洗脸、不洗手,理由:马克说的满身的泥巴像朵花

《老鼠普普》

故事里普普的姐姐说了一句话:你什么都不会,就会放屁

新雨就跟着不管让做什么都不做,理由是:我不会,那姐姐说的什么都不会啊。

《幼儿园活动整合》小猫小狗小猴子尿床后,看一下尿的什么样

开始尿尿不说话,专尿裤子,尿了才说我尿了,让脱裤子,脱了还不穿,光着屁股和脚在家里玩

明明有尿,让去马桶散尿,不去,一会就尿裤子,还说:我就喜欢尿裤子,他们都尿在身上的。

《三只小猪》把狼煮了吃了

对谁有意见就是:我吃了你,我把你煮了吃了,我把你炖了吃了,我把你炒了吃了

《小毛驴》鄂鱼对小毛驴说的有一句话是:看我撕碎你的脑袋

对谁有意见,就学着故事里面的原话:看我撕碎你的脑袋

《谁的嗯嗯在我的头上》

摸屁眼,理由是:我的嗯嗯是从这出来的。

老实居士2015/2/2821:46:01

这些弊端在那些传承了上千年的教学方法中是不存在的。

老实居士2015/2/2821:51:21

再说图画与文字,徐健顺教授的讲座里有过精辟论述,我转引如下:

但现在教育界主流反对儿童早识字、多识字,这个理念也是来自西方。西方教育学认为,儿童的感性大于理性,而识字是理性的,所以过早识字是摧残儿童。我举双手赞成这个理念的内涵,但是,有一点被忽略了:西方的文字和汉字不同。西方,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文字现在都是拼音文字,只有汉字不是(还有东巴等极少数文字,但那只是巫师用的)。拼音文字是用理性记忆的,汉字不是。去年的温金海先生转给我大学脑神经专业的一个研究成果,我把这个成果的结论页作为免费资料提供给了所有吟诵学会会员。这项

研究是汉语学习和学习英语的脑神经作用的对比,历时多年完成,结论说:学英语主要用左脑(逻辑),学中文主要用右脑(形象)。所以,如果要尊重儿童,那么西方儿童应在6岁后识字,而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完成识字。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开始的,为什么后来他们都变了拼音文字?因为拼音文字简单。象形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拼音文字主要是音。一个儿童从一岁起就知道桌子念desk,长大后背过26字母,桌子怎么拼?desk。就这么简单。易学易记易用。象形文字就不同了,难学难记难用。但是,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坚持象形文字?因为,我们的汉字跟一般的象形文字又不同。他们找到了一条象形文字也简单实用的发展之路。

汉字是声旁为核心的音形义一体文字。比如“辰”,这个字的甲骨文是,字形像一个人手拿着东西打击一个贝壳或者石头。它的上古音大概是zhən,是一个浊齿音声母,加半闭元音,加鼻音。浊齿音是用力的意思,鼻音表示有过程有回味,半闭或半开元音表示有不大的动态。合起来,是震动、打开的意思。您读读这个音,是不是有震动的感觉?这就是语音的产生机制——象似,以口腔的发音过程模拟语义。好了,辰是震动,所以女人肚子里有震动为娠,虫子在洞穴里动为蜃,太阳震动着离开大地为晨,手震动为振,下雨的天空有震动为震(雷)。这就是汉字的诞生机制。

汉语的语音是有意义的、有道理的、有规则的、有系统的。不讲语音的意义,不能叫语文!一个汉字,为什么读这个音?为什么是这个声母、这个韵母、这个声调?全是有道理、有来源的。

汉字的字形,与其他民族的古老象形文字也不同。其他民族的文字,在几千年后,大部分很难再猜出来是什么意思,因为,字形与巫术太相关了,符号性太强。我们的汉字,甲骨文大部分都猜得出来,因为它主要使用生活意象,这些意象,到现在大部分还活在我

们的生活中,所以一眼便知。也正因为如此,汉字今天还可以用象形文字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且生动有趣。

再也不要说形声字就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所以汉字是走在从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的半路上,落后了。不是的!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从象形开始,不断地抛弃含义以简化,最终变成了拼音文字,只有汉字,从指示到会意到形声,更加复杂化,是高度发展的象形文字。结果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过拼音文字。我们的汉字,是有多美丽、多高雅、多深厚!我们的文明没有断,难道与此无关吗?再联想到中国的儿童因此可以早识字,在欧洲儿童还是文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可以看任何想看的书了,我们始终高度发达的文明难道与此无关吗?想到这里,不由得对我们的祖先要顶礼膜拜,还有无限的感恩。

这样美丽有趣的汉字、汉音,怎么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了乱码!识字、正音,全成了死记硬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读这个音,也很少有人讲为什么这么写。把汉字、汉音与中国人的感情联系割断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现在,您可以明白为什么汉字是可以而且应该在六岁之前识得的了。对于儿童来说,这真是一场乐趣无穷的游戏!这里面有画画、有唱歌、有跳舞、有故事,因为古代识字的方法,是吟诵、指读、背诵和训诂!

老实居士2015/2/2821:55:56

说到底,绘本毕竟是一种快餐文化。当然它比卡通、电视要好得多。但是孩子看绘本还是在大量捕捉这些靠视觉器官的感知,而不是头脑的思考。看绘本长大的孩子会懒得看书、懒得动脑筋,心灵变得荒芜,想象力缺乏,创造力缺失.........

老实居士2015/2/2822:02:19

王财贵教授对儿童教育中教材的选择也有过很精典的一段开示:

我们用有深度意义的教材,并不一定能培养出有深度的人才;但是不用有深度意义的教材,一定培养不出有深度的人才,所以我们宁可用这种教材来教孩子。(主持人:比如,应该从哪一部教材教起?)要选择教材,是很简单的,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见解去认定:什么是有高度智慧、高度人性内涵的教材,就是他开始的教材。如果自己认为读书不多,不能下判断,他可以问别人;但如果没有人可以问,那么几千年来有许多有学问的人,他们大体是有共识的,你就先依照他们的共识作依据;当你自己有学问的时候,再自己去选。我的建议是:古人已经帮我们选好了,照着古人的意见就可以了。假如你不愿意,你也要说出个道理。我们最怕的就是,从古以来所有有学问的人都这样告诉我们,有些书是经典之作,有高度的价值,但有人就是不信。你问他为什么不信,他说我不信就不信。问他信什么?他也讲不出个所以然,这没道理嘛,这种人就活该嘛。

所以现在要把心放平,要讲道理,你如果自己没知识,就听别人的。听别人不见得是盲从,你可以说等到你有知识的那天,就听自己的。如果你的见识,真的高过了古人,自然有人来听你的,你怕什么呢?所以现在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否则连长进的机会都没有了。

那么古人共同推崇的书都是些什么呢?就是所谓的“经史子集”。“经”又摆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史子集”是由“经”衍生出来的。经通达了,就比较容易了解“史子集”,所以经是人类智慧中的智慧。而“经”又有哪些呢?就是所谓的“四书五经”。自宋明以来,读书人又认为“四书”是“五经”的阶梯,所以“四书”又先于“五经”。“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又以《论语》为源头。所以,我

们可以说中国古人共同推崇的一本书就是——《论语》。

而且现在不仅是中国人推崇,全世界讲到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论语》,代表人物就是孔子。所以这不是谁来规定的,不是谁用钱买来的,不是谁用势力强迫人服从的,这是人类共同的认识,你为什么不相信呢?你不相信,请你讲个理由,讲不出理由,你不得不相信。你要讲理由,等你有学问再说。

这是人人都能够了解的道理。似乎今天问的问题,都是不需要问的,自己回家想想都懂。(主持人:但是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不去思考)就是不愿意思考,其实不是不会思考。譬如问一个人,孩子最好读什么书?他首先可以想:学校的功课也不错。但是,不够,还有更重要的书要读。哪些书更重要?《三字经》?《千字文》?我不是说《三字经》不好,也很好。再自己问自己,这是最重要的嘛?很少有人问这个问题,他如果一问,就知道那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唐诗比《三字经》、《千字文》更重要,如果再问,唐诗是人生最重要的学问吗?不是,唐诗比不上古文。古文是最重要的吗?不是,唐诗之上,还有诸子百家。但诸子百家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学问吗?好像古人不是这样说,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四书五经了。一个人就这样自问自答,就终于不离十了。其实,什么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的。

老实居士2015/2/2822:11:43

不过,说到底,绘本也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因为教育是多元的。只是教育有主次之分。现在所谓的绘本,古代也有,只是古代的更完备一些、更能培养人性的光辉。比如我现在与我儿子读的《中华故事》,比如我下午说的绣像小说,甚至敦煌经变图,这些都是只有正能量没有负因子的经典。但是即使在古代,那些也只是配角,辅助教学用的。最后给学子选择的依然是二十四史,而不是“中华故事”;是四书五经,而不是绣像小说;是

佛经,而不是“经变图”。

老实居士2015/2/2822:16:48

最后,我把王财贵教授关于绘本的三个回答附在这里:

讀經與讀繪本

提要:我也提倡閱讀,看繪本聽故事等亦屬閱讀範圍.我當然不會反對,我只是提醒人要關心\"本末輕重\"問題,不要舍本而逐末即可,亦即不要一天到晚只是浮淺的教育,而忘了深度的教育.

1.全球讀經网關于讀經與繪本的討論。

王財貴先生:開卷有益,相信繪本當不會全然沒意義。

但第一:所繪圖能賞心悅目嗎?以我所見,似乎七八年前剛繪本剛起創時,有不少好的繪者,後來,簡直太泛濫了,繪本充斥整個市場,作品的品質也就濫芋者多了。孩子常看這些東西,審美能力不僅建立不起來,或許還有障礙的可能。

第二:繪本都以上好的紙張,上好的裝訂,一本書弄得厚厚重重的,其實沒有幾頁,而其中內容是真有學習與啟發的意義嗎?據我所看,大部份的書內容都兩三句話可以講完,而且是兒童不學就已經會的東西,弄個花花綠綠的陪襯,調動孩子的好奇心,家長老師講得似乎相當熱閙了,但對孩子的身心到底有何益處,是大有可疑的。希望不要把孩子愈教愈笨就很好了。

第三:凡事有一個\"度\"的問題,所謂本末輕重。又事與事之間會相影響,所謂厚彼薄此。繪本不是不能看,只是若與讀經或純文字閱讀比起來,不必佔用太多時間。又,繪本是很能吸引孩子挑動其情緒的。雖然時間表面下並沒用很多,但對孩子興緻的激發以及注意力的牽引,是相當大的,所以既讓他看繪本,又要守大量讀經之本,其度之把握是需要相當功力的。

第四,如果親子之間沒其他話說,則繪本亦不失為溝通之媒介,講講繪本,兩皆高興。其所以高興,或不在繪本,而在親子之相處。所以,如果親子處得好,多讀經或多閱讀,多學一些才藝,或多做做家事,恐怕都比講繪本來得有教育的意義,不必繪本可也。如果不得已要繪本,則既已花了時間金錢了,也希望盡量選較好的繪本--也可以說是經典繪本--繪本的經典之作作為教材才好。

2.請問幫家中三歲幼兒訂閱巧連智月刊,對孩子有益或有損害嗎

聽完王教授92/3/16在高雄崇義大樓“經典傳承與文化之美”錄音帶後,內心有個疑問,教授堅持小孩要接觸最美最有意義的教材,甚至是純文字的經典閱讀學習,但每當我拿起四書教材教孩子跟著媽媽念,孩子總是表現出沒興趣,可是只要我拿出圖畫書,兒子即會要求媽媽講故事給他聽,可以專心地坐在媽媽身旁看一個小時圖畫書一本接一本也不厭煩,我真擔心以後孩子只看圖畫書而不看純文字的書籍了。

王財貴:

生命的潛能是無可限量的,而其發展也是神妙不可測度的,所以,教育的內容應是多元的,教育的手法也應是多樣的,不必太執著,更不可以偏概全.

讀經,只是吾人經過各方面考慮,比對,實驗,至目前為止所認定的較為簡便,較為深刻,而較有涵蓋性的教學方式,並不是說其他教育一概無效,也不是說其他教學皆不可以做.

這裏只是一個本末輕重的問題.我最喜歡大學中裏的一句話:”物有本末,事有終紿,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有關教育之”道”,亦應作如是觀.

我演講的意思只是說,如能以讀經教育為主,則文化教養之本,乃至學習智能之本,皆己建立,則其人格較能正常,而且時下學校中的其他科目的學習,也變得容易而輕鬆.

至於其他學習,只要不是惡質的,都可以教,可以學.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必花費太多精力時間在上面,否則,費力多而收功少,豈不可惜?

人皆有動物性,皆有惰性,好逸而惡勞,所以兒童喜看圖畫,喜聽故事,而不好讀經,這是人之常情,也不必驚訝,要得到一個一開始就自動喜歡讀經的孩子,其機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要不然就是要從胎兒或嬰兒教起.

您的孩子能長時間安靜聽故事,已經屬於好學的孩子了.

但若想讓他更上層樓,於今之計,可以漸漸轉變您的教育模式,亦即隨時以鼓勵的態度,不知不覺中,慢慢增加其讀經的份量.這必須家長有較強的信心和耐心才行.至於多久可以轉過來,一個信心愈夠的家長,其使轉的能力愈大愈快,不能一概而論.

當然,較簡便的方法是,請老師教,或加入讀經團體,大部份的孩子,一天之內就可轉過來.

祝您成功.

3.请教王老师\"不要太早启发孩子的聪明\"?

我看了几遍VCD的内容,对“不要太早启发孩子的聪明”很赞成,希望能否进一步说明,给一些原则和方向。

王財貴:

如我所說的任何內容令人產生困惑,或者產生任何不良影響,都是我要負責的。所以我一向很謹慎。同時,也請大家有任何疑問,隨時一定要提出,可以助我改進。

Lin的回應,說得很好,我是這個意思。

其實,我也提倡閱讀,看繪本聽故事等亦屬閱讀範圍.我當然不會反對,我只是提醒人要關心\"本末輕重\"問題,不要舍本而逐末即可,亦即不要一天到晚只是浮淺的教育,而忘了深度的教育.

另外,要注意的是,只要深度的學下去了,那些浮淺的就更好教了,甚至不用教也會了.可以省下許多教育的工作,又及早讓心靈深化,是人生幸福的最大保障,而己經淺化了的心靈,除了\"有趣的\"\"刺激的\"以外,他都不想學,那就很糟了,己經很難再讓它深下去了.

總之,任何教材都有功效,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搭配.只讀經則愈多愈佳.

謝謝您的問題.只要對孩子沒壞處的東西都可教,請放心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