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1. 古诗积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诗中有景,如: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诗中有情,如: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诗中有趣,如:最喜小儿亡赖,______;诗中有志,如: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 根据语境填写词、句、诗。

(1)林则徐的“海纳百川,______;______,无欲则刚”告诉我们只有胸怀宽广,为人正直,方可站得稳,行得正。

(2)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但古人写的送别诗中,也有明朗乐观之作。王勃的“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名句。

(3)陶醉于六月的西湖美景,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______,______”的诗句。而王籍的“蝉噪林逾静,______”则带给我们空山鸟语的恬适和悠闲。

(4)农谚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对自然的观察积累下来的生活生产经验,如“______,瑞雪兆丰年”和“芒种火烧天,______”可以帮我们通过对天象的观察,从而来推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3.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说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4. 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5. 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1)胸前飘动的红领巾,犹如火苗在闪动。

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它们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2)共产党是太阳,把温暖送到了人们的心里。

这句话用______来比喻______,它们的相似之处是______。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句诗出自《______》,作者是______。后两句是______,______。

(4)《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演化成了成语是鹬蚌相争,______,这一成语用来

比喻______。

6. 名句积累。

(1)学而时习之,______!(《论语》) (2)满招损,______。(《古今贤文》)

(3)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王冕《墨梅》) (4)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5)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6)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对西湖作了一个绝妙的比喻:“______,______。”

7.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旬名言,最适合用来送给下列四个人中的( )

A .说话不算数的小明。

B .正在学习击鼓却梦想一学就会的小强。 C .捧起书就想睡觉的小燕。

D .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经常犯小错误的夏林。

8.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1)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 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他被后人尊称为______。

(2)诗中的“故人”是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是______广陵。

(3)“小船的帆影已慢慢远去,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滚滚长江水向天际奔流。”是诗句“______,______。”的真实写照。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1)《小池》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中的“惜”“爱”用得好,谈谈它们的好处何在?

10. 读《望洞庭》,回答下列问题: 望洞庭

唐 ( ) ,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 (1) 唐______

______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 。 (2)写出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3)前两句诗中,诗人把______ 比作了______ ,突出了洞庭湖面______ 的特点。

11. 填空题。

(1)童真童趣:______,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

(2)真挚友情: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

(3)正直做人: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当作人杰,______。

(4)古今贤文:______,乐以忘忧;从善如流,______。

12. 补充下面句子。

(1)______,长河落日圆。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4)杜甫要攀登上泰山之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写出一句惜时的名言警句:______。 (6)写出一句表达友情的诗句:______。

13. 读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媪:老妇人。溪上:溪边。茅檐:指茅屋。亡赖:无赖,这里是顽皮,淘气的意思。

(1)这是一首词,其中哪一句描写出了农家充满生机的环境? (2)如何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的意思。

(3)词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充满情趣的劳动生活?

(4)这首词在内容上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4. 根据下面的古诗,写出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__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 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__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__

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

15.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孰能无惑? (2)甘瓜苦蒂,______。

(3)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 (4)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 (5)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

(6)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如薄雾,______,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16. 走进古诗词,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美是“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的新陈更替;美是“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的忘我牺牲,美是“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的惬意舒适,美也是“但愿人长久,______”的美好祝愿。

17. 名句填空。

(1)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

(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

18. 把下列诗句填充完整。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 (2)策马前途须努力,______。 (3)捐躯赴国难,______。 (4)不经一番彻骨寒,______。 (5)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19. 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20. “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21. 按照课文内容回答。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除了开头描写“悼念鲁迅”之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

(3)詹天佑是我国______,他修铁路,采取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 (4)《穷人》一课中,采取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对话等,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桑娜是一个______人。

22. 我能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填空。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与育人同理。正如《传习录》所说的:______,______。

(2)优秀的古诗词是我国丰富的文化营养,我们要用心品味。诵读杜牧《山行》中的“______,______。”能感受到诗人眼中秋天的美景。

(3)古人给我们留下灿烂的文化瑰宝,如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格言“______”;如勉励我们虚心好学的格言“______”。

(4)我国四大名著中,许多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人物还被后人编成了歇后语,如:“______”。

23. 填空。

我国有很多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如,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吟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而在______这一传统节日时,我联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4. 隽永的道理发人深省。福楼拜告诉莫泊桑才气就是______;孔子教育学生水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______,希望学生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25.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句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书法迷娜娜很勤奋,只有练起字来,才特别投入,即使手腕酸痛,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毛笔。

B .小乔到西湖游玩,春风和煦,景色宜人,沉醉其中的他由衷赞叹道:“太美了!这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 .上个星期,体育老师谋划已久的两校足球友谊赛终于在体育馆成功举行。

D .“奶奶,天晴了,请您把花生拿出去晒晒,别让它发霉了。”婷婷再三吩咐。

26. 古诗文积累,请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下面哪句是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______,秋收万颗子。 A.四海无闲田 B.春种一粒粟 C.粒粒皆辛苦

③杜牧的《山行》的最后一句是______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下面不是出自杨万里的诗句是______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的“四海”指______ A.四个海 B.五洲 C.全国各处

2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望洞庭》这首诗中,诗人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作______,也比作______。

(2)自居易在______诗中,描写江南美景的“______,______”一句中,抓住了“江花”的“______”,“江水”的“______”,写出江南春天绚丽的美景,借景抒发诗人______。

(3)这样的山______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______,山间______,江上______,让你感到______,真是“______,______”。

28.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

29. 2018年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唱响中国。听着主题歌中“走在古城朱雀的

小街”,我不由得想起《乌衣巷》中的诗句“______野草花,______夕阳斜”;“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______”,“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让我想起诗句“______,润物细无声”。

30. 将古诗和其所描写的地点连起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 泰山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__ 苏州

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______ 庐山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 西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