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畜养(chu) 机杼(zhù) 涔涔(cén) 头晕目眩(xuán)....
B.撬棒(qiào) 蜜饯(zhàn) 潸潸(shān) 无济于事(jì)....
C.翡翠(fěi) 演绎(yì) 潺潺(chán) 青面獠牙( liáo) ....D.唾沫(tuò) 藤蔓(màn) 孥孥(nú) 衣衫褴褛(lǔ) ....2.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太阳底下打完篮球,我渴得嗓子快冒烟了。 B.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疲倦,到处参观。 C.同学们的吵闹声真大,快把屋顶掀翻了。
D.我天天盼着出差在外的爸爸赶紧回家,眼睛都快望穿了。
3.《骑鹅旅行记》中,当一群乌鸦攻击尼尔斯的时候,( )救了尼尔斯。 A.黑旋风
B.阿卡
C.卡尔木
D.莫顿
二.填空题(共6小题)
4.看拼音,把汉字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里。
通xiāo 倾fù dài 款 qī 息 tān fàn 恐jù 依wēi jiǎo 洁 zh
发
5.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诗句或格言、谚语。
(1)诗词以精炼的语言,展现最丰富的画面与情怀:《寒食》中有“ , ”的迷人春景;《迢迢牵牛星》中有“ , ”的相顾无言;《十五夜望月》中有“ , ”的思念之情;《长歌行》中有“ , ”的劝诫与悔恨。
(2)《增广贤文》中的格言、谚语是智慧的浓缩。读书要仔细斟酌:“ , ”;做事要占领先机:“ , ”;时间是衡量人心善恶的标尺:“ , ”;了解事物的最佳方式是亲身实践:“ , 。”
ē
ng áo zh ōu
6.辨一辨,选词填空。
A妄想 B猜想 C想象 D幻想
(1)我喜欢天文,经常 自己成了月球上的公民。 (2)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 他一定是比赛获奖了。 (3)看着眼前的大树,我 喜鹊在树上筑巢的景象。 (4)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却想取得好成绩,真是 。 7.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一文紧扣“险”字,塑造了一个 的主人公形象。他的这场苦难经历告诉世人: 。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作家 的代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 的孩子。
( 3)《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是个 的孩子,他因得罪了小狐仙被变成了 。
8.叠词能加强语气,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叠词。
(匆匆)的脚步 (轻轻悄悄)地挪移
的脸庞 地离开
的星星 地越过
9.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零:①零碎;小数目的(跟“整”相对)。②表示没有数量。③(草木花叶)枯萎而落下。 零七八碎 .
零落 .
零失误 .
(2)截:①切断;割断(长条形的东西)。②阻拦。③量词,段。④分明地,显然地。
截然不同 .
截断 .
截留 .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0.即兴发言准备。 (1)选择话题:
A.班里来了新同学,班主任让你代表全班同学向他表示欢迎。 B.数学竞赛获奖,老师临时让你发表获奖感言。
C.爷爷七十大寿,向爷爷说几句祝福的话。我选择的即兴发言的话题是 (2)提前构思打好腹稿。
根据场合、对象、气氛等,想清楚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① ②
③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ㅤㅤ作者将时光来去匆匆写得如此真切动人,是因为抓住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描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请模仿着写几句话。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2.课外阅读。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③苦,鸿雁那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④那:为何。
(1)诗中所写的九月九日是 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是 。 (2)《蜀中九日》一诗中,对仗工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的两句诗是: , 。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以前,院子里只有一裸小枣树,孤零零的。而杨木桩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 .(tiāo tiǎo)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
②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 歼)址。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实实,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
③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着 .(zhuó zháo),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蹬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
④小枣树依旧灰黑着,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暮 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汉字或读音。
(2)“挪”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岿然不动:
枝繁叶茂:
(4)说说短文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杨木桩这一形象的。
自身条件:
生存状态:在风霜雨雪中经受磨砺。
内在精神: (5)短文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随意一插,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6)杨木桩的生命行走过程令人感动、令人感叹,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结合你对生活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14.阅读。
ㅤㅤ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ㅤㅤ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文画“ ”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的作用是 。这一自然段是按照 的结构来描写的。
(2)作者写了元宵节 、 、 的三个活动,突出了元宵节 的特点。选文中哪个地方突出了元宵节这一特点,请用“ ”
在文中画出来。
(3)根据选文内容,体会老舍先生是如何把元宵节写详细的。
①在第一自然段中,先写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采用 的写法突出其与众不同;然后用总分的写法描写元宵节 的习俗。 ②在第二自然段中,对孩子们过元宵节的场面单独进行描写,突出孩子们过节的特点是: 。
(4)读画“ ”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5)文中描写灯多的词语是: 、 。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说明灯很多。
(6)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 ,有“ ”的称号,作品有小说《 》《 》和话剧《 》等。 六.习作(共1小题)
15.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使你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如难受、开心、紧张或愧疚等等,请你从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写一写。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解答】A.有误,“畜养”的“畜”应读“xù”,指饲养禽兽;读“chù”时,指禽兽。“头晕目眩”应读“xuàn”。 B.有误,“蜜饯”的“饯”应读“jiàn”。 C.正确。
D.有误,“藤蔓”的“蔓”应读“wàn”,指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读“màn”时,义同“蔓(wàn)”。用于合成词“蔓延”“蔓草”等。“衣衫褴褛”的“褛”应读“lǚ”。 故选C。
2.【解答】A、C、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从“忘记”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故选:B。
3.【解答】《骑鹅旅行记》讲述了瑞典有个叫尼尔斯的小男孩,他调皮捣蛋,经常捉弄小动物,因此受到了惩罚。他被小精灵变成一个小人儿。为了把自己变回原状,他骑着大白鹅跟着雁群游遍了瑞典。在这个过程中,他历尽艰辛,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还有见到了许多奇闻趣事,使他变得懂事了,最后他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当一群乌鸦攻击尼尔斯的时候,卡尔木救了尼尔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6小题) 4.【解答】故答案为: 宵 覆 贷 栖 摊贩 惧 偎 皎 蒸 熬粥
5.【解答】(1)出自韩翃的《春城》;出自于两汉时期的《迢迢牵牛星》;出自于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出自于两汉时期的《长歌行》。 (2)出自《增广贤文》。根据题目的提示进行答题。 故答案为:
(1)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6.【解答】A妄想:狂妄地打算。 B猜想:猜测。
C想象: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D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1)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D。 (2)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B。 (3)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C。 (4)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序号A。 故答案为: (1)D; (2)B; (3)C; (4)A。
7.【解答】(1)《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险、乐观的主人公形象。他的这场苦难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孩子。
( 3)《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主人公尼尔斯是个淘气、顽皮的孩子,他因得罪了小狐仙被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 故答案为:
(1)不畏艰险、乐观 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2)美 马克•吐温 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3)淘气、顽皮 拇指大的小人。
8.【解答】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圆圆的脸庞”。
中间为“地”,后面为动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动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轻轻松松地越过”。 故答案为: 圆圆 闪闪
匆匆忙忙 轻轻松松
9.【解答】(1)零七碎八: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零”零碎。故选①。
零落:花叶凋谢,脱落。“零”(草木花叶)枯萎而落下。故选③。 零失误:没有失误。“零”没有数量。故选②。
(2)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分明地,显然地。故选③。 截流:堵截水流,使改变流向。“截”阻拦。故选②。 截断:切断,割断。“截”切断。故选①。 故答案为: (1)①③②; (2)④①②。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10.【解答】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即兴发言》的学习完成作答。 故答案为: (1)A;
(2)①向新同学表示欢迎; ②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③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互相帮助。
11.【解答】考查句子仿写,要注意给定例句的句式和内容。 故答案为:
睡觉 枕边过去 喝茶 杯沿过去 看电视 屏幕上过去。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2.【解答】(1)考查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诗中所写的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是登高、赏菊。
(2)考查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蜀中九日》一诗中,对仗工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的两句诗是: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3)考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诗歌内容,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身处他乡设席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的情境,表达了佳节思亲的感情。 故答案为:
(1)重阳 登高、赏菊;
(2)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3)这首诗描写身处他乡设席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的情境,表达了佳节思亲的感情。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解答】(1)考查划去错误的汉字或读音。“挑”读“tiāo”时,有以下解释:1.担。2.选择。3.挑剔。读“tiǎo”时,有以下解释:1.悬挂。2.挑动,挑拨。3.承当,担当。读“tiǎo”时,一般组词挑战。“着”读“zhuó”时,一般组词穿着、沉着、着力。“着”读“zháo”时,一般组词着急、着迷、着凉。迁址是固定词语,意思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天幕意思是笼罩大地的天空。
(2)考查查字典。“挪”的拼音是“nuó”,所以应先查音序N,再查音节nuó;“挪”的部首是“扌”,剩余笔画数是6,所以再查六画。
(3)考查了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岿然不动: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动,形容高大、坚强或坚固、不可动摇。枝繁叶茂:树叶的枝叶繁密茂盛。比喻子孙满堂。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本文对自己随手拾来的杨木桩原本的情况、它的生存状态、表现出来的内在精神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对杨木桩的形象进行刻画。就杨木桩当时的条件来看,主要是“黑乎乎”“干枯”;在院子中经受风雨雪的洗礼;表现出“无喜无忧”“静静地指向天空”乐观、执着的精神。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作者刚开始并不在乎这截杨木桩,但杨木桩经历风雪依然顽强,选择生根发芽,这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一种顽强、乐观的精神。作者对杨木桩情感的转变,是从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重视、爱抚和喜爱,我们可以看出杨木桩的成长的过程。这样写显现了杨木桩的普通与不起眼,为下文写杨木桩的特点和抒发对它的喜爱与赞
颂之情作了铺垫。结尾部分写作者对杨木桩深情抚摸,抒发了对其生命成长的惊叹与景仰之情。同时首尾相扣,更加突出文章的主旨。所以不矛盾。 (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的主旨是对杨树顽强的生命力及精神的赞扬,但是作者对于像小枣树那样众多的生命,作者却是很宽容和理解的,如文中“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人生也是如此,对于不同的人生,以及人生的表现,不能一概而论,要用理解、包容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生命形态。 故答案为:
(1)tiāo zháo 歼 暮; (2)N nuó 扌六;
(3)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动,形容高大、坚强或坚固、不可动摇。树叶的枝叶繁密茂盛。比喻子孙满堂。
(4)黑乎乎、干枯(或躯体干裂皱巴) 执著顽强、积极乐观;
(5)不矛盾。这样写出了作者对杨木桩的先抑后扬的情感转变过程,从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重视、爱抚和喜爱,可以看出杨木桩的成长的过程,衬托出我对杨木桩的喜爱、赞美之情。
(6)每一个生命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对于不同的生命形态,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14.【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结构及内容的理解。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然后围绕这句话具体的描写,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从“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可知,这个句子写出花灯的种类多。
(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家中也有灯、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可知,作者写了元宵节的三个活动:放花炮、观花灯、吃元宵,突出了元宵节美好快乐的特点。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从“除夕是
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可知,这部分将除夕和元宵情景进行对比,突出元宵是热闹而美丽的。由“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引出元宵节的习俗,下面则具体描写灯的多咨多彩。②从“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可知,孩子们过节的特点是:有声有光。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从“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可知,“一律”“清一色”“都”表示的意思基本相同,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避免了重复出现相同词语,使句子更鲜活,更具文采。
(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从“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红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可知,我们从“处处、几百盏”等词中可以感受到灯的数量多。从“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可知,“各形各色、还有”表现了灯的种类多。
(6)考查了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根据积累作答,本文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有“人们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故答案为:
(1)写出花灯的种类多 总分;
(2)观花灯 放花炮 吃元宵 美好快乐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3)①对比 观花灯; ②有声有光;
(4)这句话用不同的词语表示相同的意思,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5)处处 几百盏 数量 种类;
(6)老舍 舒庆春 人们艺术家 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 茶馆; 六.习作(共1小题) 15.【解答】范文:
师生情
我们的班主任韩老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 记得那是初秋的一天早晨,天刚刚亮,我感到一阵阵的难受,头昏昏沉沉的,在床上辗转反侧。实在睡不着了,只好穿衣起床,头重脚轻、无精打采地来到学校。
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老师像往常一样夹着书本平稳地走进教室,用她那慈祥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目光在我的脸上停了一会,就开始上课了。 不多时,我的胃里一阵阵翻滚,直往上涌,真想吐,脸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老师发现了我的异样,关切地问:“晓迪,你不舒服?”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我尽力装出没事的样子,使劲摇摇头。老师用疑惑的目光望了望我,又接着讲课。
猛然,我觉着有许多东西涌上了喉咙,我再也忍不住了,“哇”地吐了一地。顿时,一股难闻的气味把周围的同学熏得纷纷捂住了鼻子。韩老师急忙把书放下,疾步走到我跟前,一手轻轻地为我拍着后背,一手抚摸着我的额头,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待我稍稍感到舒服些了,韩老师又到办公室倒了一杯热水递给我。我喝了几口开水,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韩老师关心地说:“晓迪,你到卫生室去看一看,顺便回家休息一下,落下的功课我会抽空给你补上的。”老师又担心地问:“自己能走吗?”“能走。”我听完韩老师的话,透过模糊的视线,看见的是韩老师正在注视我的那双焦虑的眼睛。韩老师用自己的手绢为我擦干脸,然后让一个同学扶着我回去看病。她一直跟着我们送出门口。我走过楼道拐弯,回头望了望,只见老师双手拿着杯子,关切地望着我,我默默地望着老师,有气无力地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会照顾自己的,你回去吧,全班的同学在等着你呢。”
我病好回到学校,听同学们说,那天我走后,老师怕影响同学们学习,忍着酸臭把我吐的秽物扫了出去,继续给同学们上课。我听了,一股暖流传遍全身:韩老师﹣﹣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你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我怎能不感激你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