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专项训练

一、填空题

1.解释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旷:_______ 月近人:_______ 诗意:_______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卷地风:_______ 诗意:_______ 2.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季急雨中西湖景色的变幻多姿,表现了西湖景色的奇特。这首诗共描绘了四幅图画,分别是乌云密布图、__________图、风来云散图、_____________图。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都写了________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江清月近人”表达了诗人一人在外游历时_________的感情;“明月别枝惊鹊”表达了词人_________的感情。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试卷第1页,共6页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描写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场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话巧妙运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 D.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乡村夏夜风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 7.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8.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9.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阅读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

(1)从“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觉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_______) (2)“建德江”位于浙江省。 (_______)

(3)诗中“烟渚”、“野旷”、“江清”让人感到温暖。 (_______) 11.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抒情

12.“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试卷第2页,共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②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4.“移舟泊烟渚”的“泊”字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15.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抒情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把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________

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做题。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7.把古诗补充完整。

18.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你仿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________ 第三句:风卷云 第四句:_________ 19.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0.用斜线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21.读前两句诗,说说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首诗写出了夏天的雨的什么特点?

试卷第3页,共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后面的题目。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3.“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五岭山脉和_________山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2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时语气要_________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

2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___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这从诗中的“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 26.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颔联和颈联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逶迤”“细浪”“磅礴”“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字包含了越过岷山就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2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来是“悬崖”,后来才改成“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试卷第4页,共6页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8.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诗人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出红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再现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精心选择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五个典型事例,表现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29.画线的诗句是围绕“_______”字来写的。读了这两句诗,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越岷山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关于这首诗歌的朗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B.读第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C.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第六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出对牺牲战士的缅怀之情

D.第七、八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尽艰辛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喜悦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要重读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普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_________) (2)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 ...(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 (4)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 ....32.伯牙是传说中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3.伯牙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 )

试卷第5页,共6页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34.翻译下列句子。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请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好书画_________________ .(2)今乃掉尾而斗________________ .(3)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7.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C.(牧童)拊掌大笑

B.(戴嵩)尤所爱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8.牧童认为戴嵩画中的错误在何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空阔远大 月亮离人很近。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2.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3.唐 孟浩然 A 苏轼 夏 大雨倾盆 水天一色 月夜 孤苦 喜悦、欢快 4.词牌名 5.B

6.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7.清风半夜鸣蝉 8. xiàn 现

9. 月 鹊 蝉 蛙 星 雨 店 桥 10. √ √ × 11.A

12.作者在思念家乡。

13.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好似更与人相亲。 14. bó; 停泊 15.A

16. 拟人; 示例: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月亮照在清清的江水中,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17.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18. 雨跳图 水息图

19.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1.比喻、拟人,将黑云比作是墨水,同时也将雨水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意志,生动形象的突出了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试卷第7页,共2页

22.写出了望湖楼天气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的特点。 23. 乌蒙 金沙江 24.低沉

25. 喜悦 开颜 26.C

27.示例:好。“云崖”着重体现了山崖之高,有高耸入云之感,用以突出长征之路的艰险;而“悬崖”就显得普通了,从意境上说“云崖”更好。

28.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越乌蒙 渡金沙 渡金沙 29. 喜 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尽管你高耸入云,险峻难攀,我们还是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把你征服了!我们即将迎来长征的胜利! 30.C

31. 心志,情志 高大的样子 形容极短的时间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32.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3.B

34.锺子期死了,伯牙把琴摔坏,把琴弦弄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

3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36. 喜欢 却 认为……是对的 37.BD

38.牛在打架时,尾巴一般是夹在大腿间的,而不是甩着尾巴。

39.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告诉我们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试卷第8页,共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