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 (“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
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③绝 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2.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
3.清:
1 / 36
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
三、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如果 今义:从;由
3.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 (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2 / 36
3.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4.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重点句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 / 36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 (略:完全.全部。) (“略无”; 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 (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
4 / 36
3.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到了) (襄:冲上)
5.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的) (湍:急流)
6.飞漱其间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
8.沿泝阻绝 (沿;顺流而下) (通“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 (属:zhǔ;连续) (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11.不以疾也 (快)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 / 36
3.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9.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背诵全文
九、翻译全文
《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6 / 36
一、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闲人 古义:悠闲自在的人 今义:无所事事的人
⒉月色入户
古义:门 今义:窗子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想念
4.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5.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共同;一起 今义:彼此往来;相处;相互
6.晓雾将歇
7 / 36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停止
二、一词多义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②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2.者
①念无与为乐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助词;表示停顿)
三、词类活用
1.夕日欲颓(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
2.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四、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
8 / 36
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五、背诵全文
六、翻译全文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返 “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称赞;承认优点。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9 / 36
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猛浪若奔
古义:文中指飞奔的马 今义:奔走;急跑
5.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 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
三、一词多义
1.绝: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②猿则白叫无绝(停;断)
2.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
②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10 / 36
3.无
①直视无碍(没有)
②猿则百叫无绝(不)
4.直
①直视无碍 (一直)
②争高直指 (笔直)
四、词语活用:
1横柯上蔽(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2.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3.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4.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5.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 / 36
1.写作者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概括赞叹富春江美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它在结构上总领下文。
3.写江水的静态;表现其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其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
4.写江水的动态;表现其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5.用拟人化手法;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的语句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6.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7.抒发作者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六、背诵全文
七、翻译全文
《孟子》二章 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2 / 36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孟子;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3.《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二、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4.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三、古今异义
1.母命之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 / 36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的方法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富贵不能淫
古义:惑乱;迷惑 今义:过多或过甚;放纵。
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6.安居而天下熄
古义:战争停息 今义:熄灭
7.子未学礼乎
古义:你 今义:儿子
8.丈夫之冠也
14 / 36
古义:行冠礼 今义:居第一位;指冠军
9.以顺为正者
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
10.得志;与民由之
古义:遵循 今义:缘由
1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今义:送出;交付
12.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军人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14.曾益其所不能
古义:不具备的才能 今义:不可以
15 / 36
四、一词多义
1.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2.发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②发于声:显露、流露
3.之
①丈夫之冠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无实义。
②父命之:代词;指丈夫
③往送之门:动词;去;到
④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4.戒
16 / 36
①戒之曰:动词;告诫
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5.而
①而后作:连词;表承接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表并列
6.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词;在
7.正
①以顺为正者:名词;准则;标准
②立天下之正位:形容词;正确
8.居
17 / 36
①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
②居天下之广居:名词;住宅
10.士
①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11.得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助动词;能够
②得志;与民由之:动词;实现
五、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3.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4.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贫困
18 / 36
5.入则无法家拂士:动词作状语;在国内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作状语;在国外
7.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行冠礼
8.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9.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10.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11.行拂乱其所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错乱
12.所以动心忍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13.人恒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14.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存
15.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亡
六、根据要求填空默写
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19 / 36
2.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的句子是;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外部条件)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成的;文中能表现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七、重点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丈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20 / 36
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
7.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之后;就知道常处忧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 / 36
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内心受到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才能。
10.人恒过; 然后能改;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1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这个国家往往容易灭亡。
八、背诵全文
九、翻译全文
《愚公移山》二章 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22 / 36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二、古今异义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警戒
4.方七百里
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今义: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
5.指通豫南
古义:直 今义:手指头;对着
23 / 36
6.其妻献疑曰
古义:提出 今义:恭敬庄严地送
7.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边上 今义:末端;末尾
8.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9.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苦什么;担心什么 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三、 一词多义:
1.且
① 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②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2.其
24 / 36
①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 那么多 )
②惧其不已 ( 代词;他)
③ 其妻献疑曰 (代词;他的)
3.之
①汝心之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无实义 ②操蛇之神闻之(助词;的 )
③告之于帝( 代词;指愚公挖山这件事)
4.而
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
聚室而谋曰(连词;表顺承)
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
5.以
以君之力(介词;凭借)
25 / 36
)
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
6.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无陇断焉(语气词)
7.于
簸箕运于渤海之尾(介词;到)
告之于帝(介词;向)
四、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3.惩山北之塞
26 / 36
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4.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作名词;指险峻的大山
5.寒暑易节
寒暑:形容词作名词;冬季;夏季
五、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 6.杂然相许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27 / 36
8.以君之力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 丘:小山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挑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28 / 36
六、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七、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你简直太愚蠢了。
4.如太行、王屋何?
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9 / 36
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八、背诵全文
九、翻译全文
《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
二、古今异义
1.上自劳军 劳: 慰问。 今义:劳动。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段落;节气等等。
3.军中闻将军令
30 / 36
古义:听从 今义:听见;用鼻子溴
4.上自劳军
古义:指皇帝 今义: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次序或时间在前的。
三、一词多义
1.军
①军霸上 动词;驻军。
②上自劳军 名词;。
③已而之细柳军 名词;军营。
2.以
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介词;任用。
②以备胡 连词;来、用来。
③请以军礼见 介词 ;用。
3.之
31 / 36
①已而之细柳 动词;到;往。
②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③称善者久之 助词;无意义。
4.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动词;作为。
②天子为动 介词;表被动。
5.骑
①将以下骑qí送迎 动词;骑马。
②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jì曰 名词;骑马的人;骑兵。
6.令
①将军令曰 动词;下令
②军中闻将军令 名词;命令
7.乃
32 / 36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副词;就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副词;才
8.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名词;使者
②使人称谢 动词;派
9.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动词;下命令
四、词类活用
1.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不拜 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3.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名词作动词;下命令
4.锐兵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33 / 36
五、重点词解释
1.军中闻将军令 闻:听从。
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居无何:过了不久。至:到。
3.匈奴大入边 入:侵入。
4.以备胡 备:防备。
5.若儿戏耳 耳:语气词;可以译为“罢了”。
六、 重点句子翻译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
【译文: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3.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译文:皇上亲自去慰劳。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34 / 36
4.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5.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文: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6.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
7.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译文: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8.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18);请以军礼见。”
【译文: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9.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译文: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
35 / 36
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10.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译文: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11.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1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译文: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
七、 背诵全文
八、 翻译全文
36 /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