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2013年高三3月“十校”联考
地理试 题
说明: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以来,我国突发性天气现象显著增多,其中,灰霾和风雹都在不同地区多次发
一、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生,回答1—3题。
1.雾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尘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减低
的天气现象。2013年1月,北京持续多日雾霾天气。有关这次雾霾天气的成因的叙述,
错误的是
A.污染物排放量突增 B.冷空气活动不频繁
C.地面温度过低,近地面形成逆温 D.气压较低,空气中凝结的水汽较多
2.读“2012年北京市空气颗粒物浓度季节分布图”,下列判断正确大的是
A.空气颗粒物平均浓度较高的是秋、冬季节
B.夏季风的影响,是夏季颗粒物平均浓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C.冬季风强,北风吹来的风沙多,是北京市冬季空气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
D.春季颗粒物浓度的峰值主要是市区内部的污染源所致
3.风雹发生时大风的移动速度快,往往云到风雹到,顷刻狂风大作,冰雹倾砸,大雨滂沱,
来势凶猛。以下有关风雹(冰雹)产生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①伏天早晨凉飕飕,午后冰雹打破头 ②天气闷热,有冰雹
③早上露重,午后有雹 ④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多发冰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浙江普陀山的磐陀石有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上下两块花岗岩巨石接缝处间隙如线,好似
第1页
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烂生辉,“盘陀夕照”堪称普陀山奇观。据此回答4-5题。
4.描述磐陀石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
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风蚀 5.磐陀夕照的欣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选择位置,把握时机 D.人化自然,天人合一
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6—8题。
6.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复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 B.该区域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 C.图中干流的西部支流主要补给水源是西部高山的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D.该区域降水量总体上自南向北递减 7.有关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第2页
B.热带经济作物多产,主要有甘蔗、可可、剑麻等
C.农业生产的发展严重破坏了热带雨林,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D.60°经线穿过的附近地区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水稻种植业发达 A.都是所在国家最大的港口
B.气候类型都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都是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D.影响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都是在河流入海口 区域下垫面变化对其水资源量的变化有着明显影响,下表为1985年至2000年宁夏回族
8.图中A、B两城市都是世界名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自治区下垫面演变情况表(未列出耕地及变化的数据),据此回答9—10题。
9.有关宁夏下垫面及其演变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宁夏耕地中绝大多数是旱地,水田极少 B.未利用地面积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
C.农田扩张、城镇用地增加是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D.河流、湖泊的面积呈减少趋势
10.从1985年至2000年:在年平均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宁夏水资源量却明显
减少,以下原因分析最不可能的是 A.农业用地增多,农作物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增大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地面硬化导致不透水层面积增加 C.过渡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
D.林地面积增多,树木生长所吸收的水量增加
11.如图,AB、CD和EF是经线,AB、CD的经度差与CD和EF的经度差相等。CF是晨昏线,
AE和BF是纬线,且D地在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相等的,阴影范围和其他地方日期不同,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A.14时或23时 C.5时或8时
B.2时或14时 D.8时或23时
非选择题部分(共1 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160分。
第3页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共26分) 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河流全长824km.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库,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所建水利工程大多具有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效益.
(1)比较A和B地的地形差异及形成原因(8分) (2)分析瓜迪亚纳河谷盛产葡萄的自然条件。(6分)
(3)附近海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西欧游客,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生物量的影响?(6分) 37.四川盆地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2010年,重庆正式成立了国家级新区一一两江新
区,两江新区主要由嘉陵江、长江环抱的大片区域组成,将在区域内形成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即大巴山地,在此代指大巴山地南麓的四川盆地部分地区。请列举这句诗中蕴含的气候现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第4页
)
(2)区域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的优势和劣势,试分析两江新区的产业规划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10分) (3)四川盆地有色金属、铁、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将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8分)
第5页
第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