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课时导学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九周 使用时间:2010-10-26 编制:陈敏 审核:朱杏梅 班级:--------姓名:----------- 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

(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分析 2.能力目标

(1) 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

⑵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

茅盾的概念

【知识准备】

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 2.如何理解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⑴矛盾的同一性

①内涵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②含义:其一是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其二是矛盾双方----------------,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⑵矛盾的斗争性

①内涵:指矛盾双方----------------------------的属性。②意义:体现着-----------------------的倾向和趋势。 ⑶二者的关系

①同一以---------------------------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同一性之中,并为---------------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③矛盾双方---------------------,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⑴含义

1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九周 使用时间:2010-10-26 编制:陈敏 审核:朱杏梅 ⑵方法论要求

4.什么矛盾的特殊性? ⑴含义 ⑵表现 ① ② ③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是? ⑴区别

⑵联系 ①相互联结

②相互转化

⑶方法论意义

【自主探究】

近年来,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层出不穷。一方面,它揭露假恶丑等现象起到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弘扬了真善美公平正义等;另一方面,它如果被滥用也可能成为任意挖掘、散布他人隐私,肆意攻击他人的舆论暴力工具,演变为违法行为。 问题探究 “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的人工参与来寻找答案的网络机制及根据网上照片视频场景qq号码等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挖掘其私人信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分析。

【巩固提升】

一单选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2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九周 使用时间:2010-10-26 编制:陈敏 审核:朱杏梅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_居安思危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4.《老子·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这说明( )

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矛盾中,美与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5.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6.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进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宙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和“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 “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矛盾次要方面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一般来说,人们在逆境中容易萌生忧患意识;而在顺境时,往往会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以至形势突变时猝不及防,陷入被动境地。从哲学角度考虑,这是因为

①有的现象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②没有坚持用矛盾普遍性的观点看问题 ③没有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 ④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9.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0.毛泽东指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wc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毛泽东上述论断的含义是( ) ①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②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点,即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③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④

3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九周 使用时间:2010-10-26 编制:陈敏 审核:朱杏梅 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这种联结表现在( ) ;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④二者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14.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其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好事和坏事的区分往往没有实际意义 B.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 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 15.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二非选择

16.2008年的“两会”,比往年更加开放。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来自各地区、各阶层的代表委员敢于成为本地区、本阶层利益的代言人,敢于通过议案提案的方式表达各自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也敢于在会场上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

对此,有媒体这样评论:人代会上代表们鼓掌的次数少了,议论声多了;分组讨论时说“学习汇报”的少了,敢于博弈辩论的多了,这是一种积极的进步,是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真正回归。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认为:“人大代表是由各地区、各部门的选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就是本地区、本部门利益的代言人。”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对此加以评析。

4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九周 使用时间:2010-10-26 编制:陈敏 审核:朱杏梅

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答案

【自主探究】

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这要求我们全面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⑵对于“人肉搜索”现象,我们要一分为二:一方面,它有舆论监督揭露丑恶、弘扬正义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如果被滥用,也可能侵犯他人正当权益。 ⑶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我们要对网民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发挥“人肉搜索”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推动建立全网络社会规范,为实现网络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巩固提升】

一单选

1—5 A D B B D 6—10 D C A A B 11—15 D D C B D

二非选择

16.答:(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即对立统一。首先矛盾具有斗争性。人大代表由各地区、各部门选举产生,因此他们应当代表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同时矛盾又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人大代表如果不能兼顾其他地区和部门的利益,则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2)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人民的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利益,因此人大代表应当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而不能仅仅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