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
1、注意交通安全。 2、不在无家长监督的情况下燃放烟花爆竹。 3、安全使用水、电、气。 4、谨慎交友,不沉迷于手机和网络。 二、仪表
不穿奇装异服,不留长指甲,不佩戴饰品。男生不留长发(不遮盖额头和双耳),女生不烫发。 (开学时请家长一定要检查,符合标准后签字确认。)
家长签字: 2017年2月 日 三、作业:(以下作业开学时请家长一定要检查,符合标准后逐项检查签字确认。)
请家长仔细分析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孩子一道认真剖析,然后和孩子一起确认下期的学习目标,并拟出详细的学习计划。
(一)抄写作业(统一抄写在新作业本上)
1.抄写《醉翁亭记》、《陋室铭》、《岳阳楼记》、《出师表》、《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文和注释各一遍。背诵《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诗经》。
2.抄写七上、七下、八上、八下、九上每课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每个两遍。 (二)预习九下第五单元课文。
(三)名著阅读:阅读《格列佛游记》、《简爱》 (四)完成作文四篇,题目如下 (1)补充题目:------在思想中升华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
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五)、古诗文积累:请家长签字 七上 第一次背诵 第二次背诵 第一次默写 第二次默写 论语十二章 虽有佳肴 河中石兽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雨寄北 泊秦淮 浣溪沙 七下 第一次背诵 第二次背诵 第一次默写 第二次默写 木兰诗 八上 第一次背诵 第二次背诵 第一次默写 第二次默写 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望岳 春望 答谢中书书 三峡 记承天寺夜游 湖心亭看雪 使至塞上 黄鹤楼 八下 第一次背诵 第二次背诵 第一次默写 第二次默写 送东阳马生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潼关怀古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饮酒 行路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无题 相见欢 登飞来峰 九上 第一次背诵 第二次背诵 第一次默写 第二次默写 出师表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南乡子 九下 第一次背诵 第二次背诵 第一次默写 第二次默写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关雎 蒹葭 1
(六)课外资料
请在寒假里完成除阅读与作文外的基础知识内容。
请在寒假里温习已做过的内容,并自愿购买一本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般是38套或者是45套)完成试卷里的基础知识部分。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 情节:
(2)《水浒》塑造了一大批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先用一个字概括他的性格特点,再结合书中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内容.....
具体说明这个特点。(2分)
备选人物: 武松 林冲 鲁智深
示例:李逵,一字评——“蛮”,说明:他不分青红皂白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鲁莽草率。
云顶学校九年级寒假作业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汉字的形美不可抗拒。历代优秀的书法家 (càn)若繁星,各俱风采。王羲之,飘 (yì)俊朗;颜真卿,粗 (guǎng)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题词就让世人少了一份景仰,小桥流水倘若留有名家的“墨宝”却会因此声名远 (bō)。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读一首诗,其实是与诗人作一次心灵交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 。 ①沉郁
②闲适 ③洒脱 ④清新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3、古诗文默写。(7分)
①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呼唤,是情感的挥洒。李煜的“ , ,是离愁”抒发的是诗人深重的别愁离恨;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 ”抒发的是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抒发的则是诗人归隐山林闲适与洒脱之情。
②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呐喊,是志趣的表达。“春蚕到死丝方尽, 。”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英雄气概;杜甫的“欲为圣明除弊事, 。”表达了诗人以身效国的一片赤诚。 4、名著阅读。(4分)
(1)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2分)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2
人物: ,一字评——“ ”,说明: ▲ 5、请仔细观察右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回答其后问题。
(1)说说你对漫画“压岁钱!压谁钱?”的理解?(2分)
(2)请你结合漫画《压岁钱!压谁钱?》,对今年给你压岁钱的长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说点什么?(选择一对象,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语境)(2分) 6、非连续文本。(5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产业发达,很受广大青少年欢迎的新时代的中国音乐“中国风”,就是从发源并成型的,在华语乐坛影响深远。现录三首“中国风”歌曲的部分歌词:
⑴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周杰伦《东风破》)
⑵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遇见她如春水映梨花。挥剑断天涯相思轻放下,梦中我痴痴牵挂。(张杰《天下》)
⑶离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林俊杰《江南》) 材料二:我们正在忘却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全唐诗》收录诗作42863首,《全宋词》收录词作19900余首,李白有诗900余首,陆游有诗9000多首,这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直到中学毕业,我们会背的不过几十首而已,这如何让我们爱上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之海呢?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幅度退出、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海日生残夜”、“小桥流水人家”、“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心灵或许会映射出更多的人文色彩和人性光辉。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⑴品味“材料一”中的歌词,说说“中国风”的歌词有什么显著的特点?(2分) ⑵读了“材料一”、“材料二”后,你有怎样的感想?(3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植物睡眠运动(12分)
①每逢明月之夜,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周围一些植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如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又平坦,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
②不仅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美的花朵也要睡眠。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故而得此“睡莲”芳名。
③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掸。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更有趣的,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来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还有我们平时当蔬菜吃的瓠子,也是夜间开花,白天睡觉,所以俗称“夜开花”。
④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科学家们为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⑤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发现了植物睡眠运动,并断定植物叶片的睡眠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之寒,对植物生长极有好处。但因缺乏足够证据,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⑥直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高速发展,科学家们才开始深入研究植物睡眠运动。起初,解释睡眠运动最流行的理论是“月光理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长短的适应。然而,使人们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这一点用“月光理论”就无法解释清楚。
⑦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
3
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但这些理论都不能地解释植物的睡眠之谜。
⑧随后,美国科学家恩瑞特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提出了一个新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l℃左右。正是这仅仅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⑨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了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事:植物竟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科学家认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
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但由于光合作用降低,午睡会使农作物减产。 (根据资料改写)
7.依据文章前三段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植物的“睡眠运动”。(2分) 8.请分条概述本文所写的植物睡眠运动的“有趣”之处。(3分)
9.文章第(3)段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合欢树遇到大风大雨时叶子会逐渐合拢,含羞草被人用手碰触时叶片收拢,都是为了防止柔嫩的叶片受到摧残,这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
B.植物睡眠有利于其较快生长,有利农业丰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应多培育能睡眠运动的植物,以适应日益干燥、火热的大气环境。
C.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科学家可以把减少甚至避免植物午睡,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让植物不再午睡,高效工作。
D.从文中看,影响植物睡眠运动的因素主要有光周期、膨压、温度等。因而,花农可以研究利用这些因素来控制花草睡眠时间,发挥花草最大的观赏效益。
(二)爱到无力(18分)
丁立梅
(1)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2)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母亲都记着。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
(3)这次回家,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 (4)姐姐说,妈老了。 (5)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 (6)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儿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7)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厨房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8)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B)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9)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摘自《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09年第4期,有删改) 11.阅读第(6)段,概括母亲为家操劳的三件事。(3分) 外甥患眼疾, 弟弟婚姻破裂, 。 。 12.结合上下文,请分别写出文中的“我”两次差点流泪的原因。(4分) (1)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 (2)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 祖父大小便失禁, 14.读完全文,请谈谈你对题目《爱到无力》的理解。(4分) 15.天下母亲都一样,母爱的细节是那样惊人的相似。请联系你的生活,写写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60字左右。)(4分)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白梅(王冕) (4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6.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第一联。(2分)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曹刿论战(14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 肉食者鄙 ( ) (2)又何间焉( ) ..
(3)神弗福也( ) (4)小惠未徧( ) ..
1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语句值得细细品味,请从文中(A)、(B)句任选一句进行品析。(3分)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