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酒类行业在产品研发、渠道开发、营销模式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而消费者水平的提升,对酒类商品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大。在国内酒类产品中包括啤酒、白酒、葡萄酒、黄酒四大产品分类。
白酒行业产品和消费水平都已经出现了分化。茅台、五粮液、水井坊、酒鬼等几百元上千元一瓶的高档超高档酒,针对的就是那些显示身份的高档消费者;而一般白领消费者大缩回选择那些100多元的白酒,如蓝色经典、杜康等;对于低收入者,会有裸瓶白酒和散酒。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技术酿造的白酒,尤其是在高端消费群体中拥有相对稳定并且日益增长的市场
2006年以来,白酒的价格是在节节攀升。税率的调整也给白酒行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而葡萄酒行业是酒精饮料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虽然人均消费量低,但是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其增长的速度很快。葡萄酒的原料分布于企业分布非常不均衡,产品想高档化延伸,行业集中度高,但未来将面临国外优势品牌的挑战
2011年,白酒、啤酒和葡萄酒全年的产量分别为1025。6万千升、48。8万千升和115。7万千升,同比分别增长30.70%、10.67%和13.02%。时至2012年,酒类行业这一增长态势仍然延续,2012年1-2月,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产量分别为200。3万千升、559。9万千升和18。8万千升,同比分别增长31.93%、2.10%和14.65%。
具体而言,啤酒行业市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及百威英博仍然占据了国内啤酒市场半壁以上江山,市场优势地位显著,尤其是华润雪花更是蝉联了七年中国品牌销量第一的良好业绩;葡萄酒市场上,国内资本频频出海,并购海外葡萄庄园,拉菲等海
外优秀品牌也纷纷进入中国,建设自己的葡萄种植园,行业彰显国际化竞争倾向;白酒市场上,“禁止公费购买高端酒”的规定虽在短期内影响了茅台等品牌的价格和销量,但长期来看,高端白酒市场仍然具有相当美好的发展前景;黄酒市场上,绍兴黄酒和海派黄酒已经成为黄酒行业发展的两大先锋力量,有力地推动着黄酒全国化进程。
就啤酒和黄酒而言,白酒和葡萄酒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大。虽然“限价令”“限酒令”“禁三公”不断冲击着白酒行业,但白酒市场依然增长强劲,二三线白酒增长空间明显。有专家分析,这两年刚好是酒类销售的好时期,高端白酒的波动不断,给二三线白酒进入市场提供了机会,优势得以凸显,而从长远来看,白酒行业是一个稳定的盈利的行业。一线市场的高端酒在今年的销量都略有减少。酒类市场布局和产业结构都在变化之中,二三线品牌的酒类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扩大。随着白酒行业结构的调整及在地方经济中地位的逐渐凸显,白酒业的区域特色已经逐渐显现,各大区域板块间都呈现出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格局。
葡萄酒的市场虽远不及白酒,但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葡萄酒文化的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葡萄酒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过去十年中,中国葡萄酒行业实现了20%以上的复合增长,而其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国内的葡萄酒品牌张裕、王朝、长城这几个品牌占市场的50%左右的份额。中国的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由于白酒文化在商政务场合以及内陆地区的主导地位,葡萄酒行业潜力的释放过程将较为温和和持续,而非短期的井喷式爆发。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威胁很大,并且今后一段时间进口葡萄酒还将快于国产葡萄酒的增长。
消费群的不成熟和碎片化特征使得品牌运营成为核心竞争力:葡萄酒具有消费人群多元和场合多元的特征,因此多品牌战略对公司增长至关重要。张裕、长城和王朝都已在中低端市场建立起了有实力的品牌,而在高端市场,尤其是商政务场合,品牌还相对缺失,
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机遇。
国内葡萄酒市场市场存在着竞争环境不规范的现状,很多品牌为了争夺中低端市场而滥用营销手法,不利于葡萄酒品牌的长期发展。由于葡萄酒对原料的产地和制作工艺都十分讲究,所以很多傍他人之所长的时间时常发生。有傍“名牌产区”的,法国酒,美国酒,意大利酒等,都利用优良产区来刺激消费。有的则傍“名牌商标”,“名牌概念”等。所以说行业的规范和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