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迁安镇丁官营中学 代小艳 【教学目标】
1、以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翻译。
2、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掌握好中考文言句子翻译。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2、借助文言知识积累,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难点】
以词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中考课外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能够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师: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策之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感悟着人生的真谛。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河北省连续四年考察的课外文言文,今天我们复习第一板块,文言实词和文言翻译。(板书)(投影1)
二、明确要求:
《考试说明》对这两部分的要求:(投影2)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三、学习目标:
1、以实词解释为切入口,探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方法、技巧,掌握好中考文言句子翻译, 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 四、分析讲解: (一)文言实词:
1、师:文言翻译是弄懂一篇课外文言文的关键,而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那么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见料助读〖一〗: 3、热身运动 举例:“亡”说明,《说文解字》说:“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的意思。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②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指人的死亡)。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指国家的灭亡)。 ④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丧失)。
⑤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通“无”,相当于“没有”)。
师:这里“亡”字由逃跑不见,引申出了物的丢失不见和人的死亡。丧失物质等,多个意思,下面我们再结合具体语境做以判断。
一词多义
间 1.又何间焉 2.遂与外人间隔 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4.时时而间进 5.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深追先帝遗诏 3.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 4.商君遗礼仪,弃仁恩 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 2.以咨诹善道 3.不足为外人道也 4.策之不以其道 5.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古今异义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 2.斗折蛇行
3.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 4.舞幽壑之潜蛟
通假字
1.入则无法家拂士。 2.系向牛头充炭直。 3.公输盘诎
4.甚矣,汝之不惠 5.子墨子九距之。 6.宣王说之。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乡为身死而不受 师:以上是我们在做文言实词翻译的时候,需要从以上四种情况上去考虑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同学们在实词翻译上,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在语境中的固定用法,如:
1.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是以居则安宁 1.欣然起行 2.屋舍俨然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豁然开朗 5.佁然不动 6.烨然若神人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曾益其所不能. 1.然则何时而乐耶 2.然后知生于忧患 师:这样看来文言实词的解释不仅要记住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加强记忆,因为中考文言实词考查,遵循“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积累和记忆,不断充实自己,只有你记住了它们的常见义项,才能在解题时胸有成竹,抓住得分点,拿到相应的分数。 (二)文言翻译
1、明确文言翻译的理论知识。(见资料助读二) 2、小试牛刀:(按照文言翻译五字方法设计)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得楚和氏璧 。
(3)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
(4)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 动则远害。
(5)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6)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7)今齐地方千里。
(8)文侯不说,知于颜色。
(9)母(猿)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 (10)蒙辞以军中多务。
(11)豫州(人名)今欲何至? (12)甚矣汝之不惠! (13)村中少年好事者。
(14)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15)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利用文言翻译的方法,对这些句子进行了翻译,效果不错,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自己的努力,力求拿到相应的分数,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啊?
五、学以致用:
师:我们知道,中考语文试卷考查的是一篇课外文言文,加之受考试时间的,还不允许我们借助工具书,所以我们就要凭借自己的积累和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了,下面我们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朱熹的《读书之法》,完成1-3题
老师先把文章读一遍,同学们认真听,先了解一下大概意思。相信同学们都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
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矣。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ù: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然后可以有得尔 (2)则其尤无义理者
(3)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6)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2.翻译下列句子。
(1)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2)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3、选文先提出 --------------------------- 的观点,接着分析了如何读书,最后运用两个比喻分别论证了 -----------------和
-------------------- 的读书方法。(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教师寄语:
远大的理想在这时孕育, 高尚的情操在这时萌发,生命的辉煌在这时奠基, 青春靓丽的你们,要立志奋发图强,笑对中考,成就梦想!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大家! 七、板书设计:
一词多义
课外文言文实词,翻译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通假字
()
保留 删除 文言翻译 替换 调整 补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