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

来源:筏尚旅游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古诗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送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眼前。

1 / 21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时茅店社林边(往日) B.明月别枝惊鹊(惊动喜鹊)

C.清风半夜鸣蝉(清凉的晚风) D.路转溪桥忽见(看见)

[2]“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画“ ”的句子描绘出了乡村夏日夜景图: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惊起了____;夜半时分,____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2. 课外阅读。

河流

妈妈

2 / 21

河流为什么在笑

因为太阳在逗它呀

妈妈

河流为什么在唱歌

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

妈妈

河水为什么冰凉

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

妈妈

河流多少岁了

总是与年轻的春天同岁

妈妈

河流为什么不歇息

3 / 21

那是因为大海母亲

等待着它的归程

[1]河流为什么在唱歌?( )

A.因为太阳在逗它。 B.因为云雀夸赞着它的浪声。

C.因为想起了曾被雪爱恋的日子。 D.因为大海母亲等待着它的归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和(_____)。

A.河流“在笑”是看到的,“在唱歌”是听到的,“冰凉”是触摸后感受到的,“多少岁”是想到的。

B.诗歌以母子问答的活泼有趣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河流的特点。

C.整着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整首诗的语言平淡。

[3]对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写母子间关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河流那种永不停歇的执着精神的赞美。

4 / 21

B.通过写母亲回答孩子有关河流的问题,表达的是人世间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永远的牵挂以及孩子对母亲永远的依恋。

C.通过写母子间关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D.妈妈用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解释了与河流有关的一些科学问题。

[4]说河流在________、在________,说明在孩子的眼里,河流是________的,就像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美好童年,而母亲回答的方式就像在讲童话故事,让孩子容易接受的同时,又生动形象地说出了________________。

3. 日积月累。

[唐]罗隐

不论________与________,无限风光__________。

________百花成______后,为谁________为谁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___________写出了蜜蜂的辛劳,写两个四字词语赞美蜂:______、_____。

1.句子训练营。

5 / 21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①从“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与白桦之间___________的关系。

②诗句中“________”一词写出雪中白桦的颜色美,“_________”字把树当作人来写,把白桦落满雪花的样子写活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诗句中的白桦,最恰当的是(_______)。

A.高洁 B.高傲 C.孤独 D.挺拔

句子训练营。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1]仿照句子的结构,写一写天上的风雨来了,别的小动物会怎样。

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诗歌中的两个“风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两个“风雨”的意思相同。

B.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6 / 21

C.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和风细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D.第一个“风雨”的意思是由第二个引申而来的。

4.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节选)

管桦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7 / 21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上面的诗歌和歌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母亲对孩子(______)和孩子对母亲(______)。

A.深深的依恋 B.深深的爱 C.殷切的期望 D.深深的款意

[2]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解,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漫在这样的回忆之中。

②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③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却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④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刻骨铭心”等。

[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下面两幅图,图(______)对应《繁星(七一)》,图(______)对应《听妈妈

8 / 21

讲那过去的事情》。(填序号)

[5]你有怎样永不漫灭的回忆?仿照《繁星(七一)》中画“___”的部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古诗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用“○”将前两句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季南方农村景物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9 / 21

的特点。

[2]诗人范成大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歌特点是( )

A.热情豪放 B.清新自然

C.伤感细腻 D.雄浑壮阔

[3]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它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我知道的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

(1)催:_________(2)莫:__________

[3]古诗的前两句中富有西域色彩的事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 / 21

[4]这首诗以豪迈的风格,写出了出征前战士们__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的英雄气概。

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土膏:________A.膏药。 B.泥土滋润状。

晌:________A.晌午。 B.不多时。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________可以看出。

[4]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21

[5]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诗词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始:______ 终:______ 躬行:_______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下面( )的意思相同。

12 / 21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陆游告诉儿子读书的两个道理: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

9. 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1]给下列的字注音。

筑(____) 霜(____) 枷(____)

13 / 21

[2]知词义,解句意。

场:打谷场。 霜晴:下霜后的晴天。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读音的韵律,用“/”给诗分节奏。例如:新筑/场泥/镜面平。

[4]这首诗所写的季节和表现的主题是( )。

A.春日,农民忙着耕种播种。

B.夏日,农闲时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C.秋日,农民夜以继日赶打稻谷时的快乐心情。

10. 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____________,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

14 / 21

[1]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宿新市徐公店》是由____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一首。新市:_______。

[3]“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两个动词分别是____和____,意思是____,将儿童的____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但使”的意思是______,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

[3]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通过“____”写出了边塞战争时间的久远,通过“______”写出了边塞与内地的距离远。

15 / 21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借“龙城飞将”表达了自己强烈渴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定边关战争的美好心愿

B.诗人开篇通过环境描写,勾勒出了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C.诗的后两句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战争消极的思想

D.本诗与《凉州词》都是写边塞的诗,不同的是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国无良将的感叹,而《凉州词》主要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12. 课内阅读。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16 / 21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从“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中你感受到了绿色的______,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写生活中的绿:______、______、______。

[3]仿造选文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天门山

李白

17 / 2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全诗四句共两层意义,前两句为第一层,着重写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后两句为第二层,“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_____________”字,逼真地写出了天门山夹江对峙,而且由两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_____________态美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是_____________望,一个“_____________”字,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一片”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的情景。

[2]“天门中断楚江开”既是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想象的虚景。说它是实景,理由是_____________,说它是虚景,理由是________。

[3]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碧水东流至此回”意思是长江流往此处因天门山的阻挡被迫改变了流向,折而向东。

B.这首诗的整个画面显得色彩缤纷,最能表现色彩的词语有“碧水”中的“碧”,“青山”中的“青”,另外“日”和“帆”虽不直接表现色彩,但也隐含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C.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18 / 21

D.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没有直接阐发哲理或抒写情怀,但从其呈现出来的山水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那豪迈奔放的情感。

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写出诗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吟:____________ 瑟瑟: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__ 真珠:____________

[2]这首诗按_________顺序,描写了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这段时间江边的景色变化,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下列对于“铺”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残阳几乎是贴着水面照射过来的景象

19 / 21

B.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

C.写出了霞光非常强烈,把江水映得通红的景象

D.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本诗前两句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古诗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 / 21

[1]解释下列字、词。

(1)辞:____________ (2)故人:____________

(3)唯见:____________ (4)尽:____________

[2]这首送别诗写出了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故人”的去向是_________,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的插图对应诗中的哪两句?用“ ”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