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间练习冀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③,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注释] ①抟(tuán):用手将松散的物质搓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重。③力不暇供:力不从心。
[1]这则小古文讲的是《_____》的神话故事,关于女娲还有另一个神话故事是《_____》。
[2]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3]“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的人。
B.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就变成一个人。
[4]请用“ ”划出造人过程的句子,再结合句子谈谈神话故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5]神话故事知多少:
中国神话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神:看到“天地开辟”一词,会想起化作万物无私奉献的_______;看到“太阳”,会想起执着的______和勇猛无敌的
______;看到“百草五谷”,会想起勇于开拓的_______。外国神话故事也很经典,你最喜欢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使②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为④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食⑥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⑦,好⑧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不会吹竽。充数:凑数。②使:让。③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④为:给,替。⑤说:通“悦”,对……感到高兴。⑥廪( lǐn)食:拿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⑦立:继承王位。⑧好:喜欢。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 A.邀请 B.请求 C.请示 D.请教
[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 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 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 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
1 / 7
[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天地。
画荻教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_________________ 惟读书是务。 务: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①之市,而忘操②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③。”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至:等到,直到。 ②操:拿、持。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
[1]解释下面的字。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_______ 履:_______ 者: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 (1)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归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
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 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 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
2 / 7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 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 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 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 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 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
[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动脑筋,说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孔子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孔子学习呢?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阮后闻之:___________ 遂焚之: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借者无不皆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欲借而不敢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7. 阅读理解。
3 / 7
王戎不取道旁李
,尝与诸小儿游。 ,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补全原文。
[2]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 信然:________ 诸:________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
[3]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你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 A.老媪 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 C.没有实际意义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4]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思维拓展。
小窗户
天黑了,滴滴答答的雨点把睡梦中的小窗户敲醒了。小窗户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问道:“小雨点,你要干啥呀?”小雨点说:“天又黑又冷,你让我进屋去暖和暖和吧。”小窗户摇摇头说:“不行呀,你进来会把屋子搞脏弄湿的,你不能进来。”小雨点哭了,在窗户的玻璃上留下道道泪痕。
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把大地装扮得像白天一样。小雪花轻轻地飘落到小窗户上,悄悄说:“醒醒吧,你让我进去看看小朋友,我想和他们玩。”小窗户说:“小朋友们这会儿都在睡觉,等他们醒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小雪花点点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窗户上等待着,晶莹的雪花就像一朵朵漂亮的小窗花。
黑夜过去,太阳出来了,给大地洒下万道金光。小窗户早早就醒了,它有礼貌地向太阳公公问好,又对春风阿姨说:“欢迎您,欢迎您到我家来做客。”于是,小窗户开得大大的,明媚的阳光和温馨的春风穿过窗棂把一个个小朋友从甜甜的梦中唤醒。 (1)我是模仿秀
滴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暖和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7
又黑又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原精灵。
( )的眼睛 ( )的阳光 ( )的雪花 ( )的春风 (3)探究阅读
①小窗户为什么不让小雨点进屋?用“﹏﹏”标在文中。 ②用“——”标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③是谁把小朋友们唤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小古文阅读。
燧明国 ① 不识四时昼夜②,有火树名燧木,屈盘③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④於其国,息⑤此树下。有鸟若鸮⑥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⑦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注释:①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③屈盘:曲折盘结。④至:到。⑤息:休息。⑥鸮(xiāo):鸱鸮(chī),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⑦感:感悟。
[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_______的故事。
[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人有亡斧者(节选)
人有亡①斧者,意②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③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①亡:丢失 ②意:猜想;怀疑 ③他日:另一天
[1]“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中的“颜色”的意思是( )。 A.色彩,色泽 B.穿着打扮 C.神态,表情
[2]“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 A.不久,丢斧子的人在挖沟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B.不久,丢斧子的人在邻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C.不久,邻人的儿子在丢斧子的人家里找到了斧子
[3]这个人丢失斧子时和找到斧子后,邻人之子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没有___________,只是这个丢斧子的人心理不一
5 / 7
样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 A.不要毫无根据地去猜疑别人
B.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C.如果对别人有成见,就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人的正确判断
12.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③绳④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③引:牵,拉。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 A.女娲造人 B.女娲补天
[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
[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文直通车。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本文出自《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 (1)常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理解。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
[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_______。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
[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6 / 7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起个题目。
[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2)这是对匡衡的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理解。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引:拿来。 [1]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
A.母亲要教育孩子 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 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
[2]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方织(________) 以此诫之(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