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综合训练。

欧阳苦读(文言文)

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苦读(白话文)

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______________。

[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家贫无资(______)教以书字(______)及其稍长(______)

或因而抄录(______)昼夜忘寝食(______)惟读书是务(______) [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①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_____________,还进行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

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 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 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

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欧阳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车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短文。

猫斗

1 / 6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①。久之②,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③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注释:①两不相下:不相上下。 ②久之:过了很长时间。 ③逐:追。 [1]根据短文内容,在( )里写出带点词语意思。

(1)耸毛竖尾。(__________)(2)白猫走入室。(____________) [2]哪只猫输了?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 )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的描写的。一是形状,我是从____等词语感受到的。二是动作,我是从____等词语感受到的,三是颜色,我是从____等词语感受到的。

4.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①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②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③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坠于水(__________) (2)入水求之(_________) [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理解。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2 / 6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_______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写法,这种写法有_______作用。 [4]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__、__、__等特征。“______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6. 阅读《囊萤夜读》,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晋朝人车胤学习态度和学识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因“家贫不常得油”,又时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还知道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理解。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叶公好龙”中,“好”字的读音是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叶公好龙”?用“ ”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3]叶公看到真龙以后是表现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3 / 6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 A.老媪 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 C.没有实际意义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4]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游 园 不 值 (宋)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出 墙来。

(1)解释词语:

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 。

(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

[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囊萤夜读》选段,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___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 / 6

[1]把文章补充完整。 [2]翻译:胤恭勤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与欣赏。

望梅止渴①

魏式②行役③,失汲道④,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⑤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⑥,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假诵》。②魏武:即曹操。③行役:带有任务而出外跋涉,这里指带部队行军。④汲道:取水的途径。⑤饶:多,丰富。⑥出水:流出唾液。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失汲道:_________ ②军皆渴: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A.画蛇添足 B.画饼充饥 C.望眼欲穿 D.叶公好龙

13.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溺:______________ 返: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言文阅读。

宋濂嗜学 宋濂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古今异义。

(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5 / 6

(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__________。 [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