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社交网络市场概况
1. 国家对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市场的相关政策
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电子商务规划的框架结构
基于对“十一五”电子商务发展出发点的认识,结合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实际,我们认为“十一五”时期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124”的结构,即一条主线、两个战略重点和四个基础性任务。
一条主线就是电子商务发展要紧紧围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条主线。两个战略重点:一是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动力。
其中重点指出:积极推进交易服务。紧密结合行业、区域特点,创新交易模式,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发展面向行业、区域、企业及消费者的第三方交易及相关信息增值服务。
另外,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要求,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
李克强指出,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仍然较低,发展相对滞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市场化、
1
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方向,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大力发展各种支持生产、便民利民、增加就业的服务业态,重点培育电子商务、设计咨询、健康服务等新的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确保到“十二五”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各上升4个百分点的目标。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发展,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不论是十一五还是十二五中,都提到了对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普及。
2、当前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需求和态度
社交网络,或者说SNS,可以说已经完美融入当代大学生活。就当下而言。有人说大学生是一个迷茫的群体。九年义务教务,加三年折磨式高中。效果显而易见。我们大学刚开始的时候,社交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普遍缺失的一种能力或者技巧。而社交网络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一个我们开始“社交”的平台。可以说,我们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候,伴上了社交网络这棵稻草。开始我们的所谓的社交的圈子。结果显而易见。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甚至对很多人来说近乎依赖。我们会在上课的时候悄悄回复留言,会在无聊的时候翻看上面的新鲜事,会在心情好或不好时写下自己的状态,会在有感慨时写下我们内心的纠葛。我们会在上面找人聊天,我们会在上面寻找安慰,我们会在上面排解寂寞。
可见,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已经离不开社交网络。
然而,热衷于上人人,挂QQ,看微博、逛开心网的你,可能在这些社交网络上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可你有没有想过,走出宿舍,我们学校除自己班的你又认识几个?打开家门,一幢大楼里的邻居认识几个?当一个个社交网络不断将我们捆绑,我们身边最近的“社交网络”,也许正在断裂。或者说本来我我们身边应当不断完善,不断扩张
2
的社交网络会因为对“社交网络”的沉溺而收缩或者呈现一种不健康的发展。呈现扩展缓慢,亲密度走低,更有可能我们会将网络中对网友的那种肆无忌惮带入现实。影响我们在现实中朋友的关系。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扭曲。
就当前来说,中国社交网络大都把精力专注于网络社交,即“线上”。偶尔有一些线下活动,也是一些想豆瓣同城,58同城一类。范围大,参与人群不确定,彼此间在活动之中交互不多。难以达到真正社交的目的。
对一个当代大学生而言,我常听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是我们的底蕴?答案是,我们认识的人。
在这里,如何认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群体中找到并结识我们会感兴趣的朋友?就成了关乎我们大学四年甚至于我们一生的重要问题。人人?QQ?同城?不,这些都不能给我们。
先说这些社交网站大多只重视一些线上的交互,而网络交互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虚拟!就是我们可一次无忌惮,可以虚情假意,可以变成领完一个自己。在这些网站上,我们也许会认识很多陌生的人,加很多的好友。但,真实情况呢?我们彼此完全不了解,不知道,相互之间的交谈,更多是一种发泄面对另外一种发泄,一个抱怨面对另外一个抱怨,一个寂寞抚慰另外一个寂寞,一个无聊打发下一个无聊。就算有一些最终“修成正果”,也往往是骗局和玩乐居多,美好的童话破灭。
再说说活动,我们查了一下天涯社区和豆瓣同城提供的一些活动项目。无非是组织大家一起出游,看电影、演唱会。先说出游,无非是一个导游领着来自不同地区的互不了解和信任的人东走西逛。风景尽处,离别之时。挥挥手,除了几张照片证明“我们曾一起出
3
游”当真是不带走一片云彩。一个转身,彼此之间绝对天涯陌路。看电影和演唱会更不必说、、、连张照片都留不,我们都盯着屏幕和主角,谁在乎身边连跑龙套都不是的你?
交互交互,然而当今中国境内知名社交网站,能真正提供给我们一个彼此放心的交互平台的几乎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是一个机会。
为什么个个社交网站做不到真正的交互?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范围太大,人员太多、太杂,活动群体针对性不强,活动即时性差,最重要还是彼此间信任问题得不到解决。
这就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路,能否构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专门让小范围内,角色相同或者相互关联的人展开交互。比如,一个学校里面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再比如,一个企业里面,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不同部门的领导之间。甚至于我们可以以一个小区为单位,展开活动。
这样的话,首先,大家角色彼此熟悉,而且都可以算得上是“身边人”,会多一份信任,少一分怀疑。更容易获得真正的友谊。第二、活动范围小,这样就可以保证活动的即时性和群体针对性,是大家更方便的参加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第三、不再局限于一些大型活动。可以是一个人发起,找几个人打打球。也可以通过小范围内悬赏找人帮点小忙,比如带东西,干点临时体力活。第四,活动和交互由于人群角色的确定,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也快了了大家的生活。
我们的网站绝不止于此。针对地区的不同性质,我们还将设立除线下交互外不同的模
4
块。在学校,我们将会增加学习园地,提供各个科目的最新学习或者复习资料。开设师生互评,说说老师和学生的不足,同时也让在校生知道自己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老师。以便去旁听一些课。当然,一定规模后,团购也必不能少在。企业内部。我们会有针对技术的难题攻克项目,把自己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放上,让大家一起讨论,寻找答案。底层心声,让领导不必离开办公室就知道基层工人的要求和想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我们认为,真正的社交网络,应该构建这样一个一个平台,真正将一个个小圈子的水搅活!然后小圈带动大圈,最终实现圈圈相连,环环相扣的一个大的格局。实现我们身边人,身边事,处处关己。
3、当前中国电子商务以及社交网络市场的大体概况
(1)、从中国来看
A、整体的电子商务概况: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我国电子商务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是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国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总额达到3万亿左右,年均增长超过20%;二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已从过去的批发零售为主,向批发零售、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制造业、住宿餐饮、交运仓储邮政等十多个领域扩展,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占比已由2005年的2%增长为2008年的10%;三是电子商务服务业逐渐形成。2008年,从事信息发布、采购销售、劳动力资源管理、管理咨询、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和应用系统外包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约5000家,总营业收入达到250亿,从业人员超过40万。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电子商务以其低廉的交易成本和广
5
泛的交易渠道,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因而更为引人注目。据有关研究报告,陷入困境的线下企业比例高达84%,而线上企业仅为16.8%;65%的线上企业认为有信心和能力度过经济难关,而线下企业不足10%。应该说发展电子商务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带动内需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网络交易和服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一些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现有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已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网上交易规则、秩序和安全以及网商的合法权益还得不到有效保障;又如,电子商务专业服务队伍缺失,为网上交易提供法律、信用、安全和支付、物流等各类公共服务的专业队伍缺失,布局不尽合理,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急待完善;面对这些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研究对策,尽全力为改善网络消费环境,为培育健康、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互联网产业贡献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经济部门,和其它部门一样,一直十分关注和支持电子商务发展。2004年,我们抓住中国电子商务经历网络泡沫冲击、开始进入理性复苏的机遇,会同有关部门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转发了这个文件。这个文件充分肯定了电子商务对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确了今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又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国家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工作重点。为了落实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我们还通过组织重大专项,支持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扶持了几十家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在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网上信任、现代物流等领域开展了一大批示范工程的建设。
6
B、中国的社交网络概况:
对比国外社交网络,国内社交网络差距依然很大,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有英国媒体的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在拉丁美洲、中东和中国都比在美国、日本和其他网络更成熟的国家来得更热门。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着互联网。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数已达477,000,000,超过三分之一(35.6%)的中国人口总数。这使得中国成为了拥有最多网民人数的国家,已经超越了美国。
下面是2011年上半年中国社交网络市场的格局
从上面不难看出。排名前五的社交网络是:QQ空间,腾讯朋友,人人网,新浪微博和开心网,各自的覆盖面分别为46.0%,17.8%,16.0%,9.0%和4.7%。QQ空间和腾讯朋友都是腾讯旗下产品,其中,QQ空间属于昵称制社交网络,与QQ无缝集成,而腾讯朋友属于实名制社交网络,拥有很多学生和白领用户。人人网是中国领先的实名制社交网
7
络,成立于2005年,前身是拥有大量学生用户的校内网。随着品牌更换为人人网,其受众群体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新浪微博是中国广受欢迎的微博平台,常常被人拿来和Twitter进行比较,但其实两者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评论机制以及一些其它交互机制。开心网也是中国最受欢迎和最大的社交网络之一,其目标受众群包括了很多白领人士。
社交媒体发展如此迅速,以至于其页面访问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主流媒体的网络平台。例如,优酷,中国领先的视频分享门户网站,2011年5月的页面访问量为36亿,而同期新华网(新华社的新闻门户网站)的页面访问量为9.4亿。显然,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而言,社交媒体都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渠道和平台。
(2)、从世界着眼:
2011 年 9 月 15 日市场研究公司 InSites Consulting 在对全球 35 个国家 9027 名 15 岁以上消费者进行调查后发布了《2011 年全球社交媒体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 10 亿人在使用社交网络,占网民人数的大约 70%。新推 出的社交网路较难成功,60%受访者表示不想要任何新社交网络,93%对自己 目前使用的社交网络满意。女性用户明显比男性用户更热衷社交网络。三分之 二雇员为自己的雇主感到骄傲,但只有 19%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看法。
以下是报告具体内容:
1.全球超过 10 亿人在使用社交网络,约占网民人数的 70%。知道 Facebook 的受访者接近 100%。
8
2.人们不仅仅使用 Facebook 一个社交网络。
3.每天有超过 4 亿人在使用 Facebook,平均每次持续 37 分钟。相比之下,T witter 为 23 分钟。
4.80%受访者知道 Twitter,但仅有 16%的人在使用该服务。
5.俄罗斯社交网站 Vkontakte 东欧受关注,55%知道该服务,渗透率达 39%。
6.新推出的社交网路较难成功。60%受访者表示不想要任何新社交网络。93% 对自己目前使用的社交网络满意。
7.大型社交网络越变越大,小型社交网不断萎缩。
8.人们通过网络与线下好友联系起来。
9.50%以上社交网络用户和品牌有联系。
10.人们成为品牌 Facebook 粉丝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一产品, 而不是因为 广告。
11.在社交网络发布的信息中,36%与一个品牌有关。
12.消费者非常乐意参与其中,44%受访者希望参与产品或广告的创作 。
13.积极的体验非常重要。
9
14.消费者更喜欢通过电邮向品牌提问,而不是社交网络。
15.三分之二雇员为自己的雇主感到骄傲, 但只有 19%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看法。
16.38%互联网用户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相比没有智能手机的用户,这部分人 更热衷社交网络。
17.平均而言,人们在智能手机上安装 25 个应用程序,但是仅使用 12 个。最 常用的应用是社交网络应用。
18.12%智能手机用户正在使用地理位置服务。
19.4%智能手机用户对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很熟悉。
20.12%用户使用 LBS 服务。
21.20%地理位置服务用户每天都签到。 在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社交网络渗透率高于欧洲(西欧)。在 巴西,86%用户至少使用一家社交网络,平均使用 3.1 个。66%受访者每天登 录社交网络。印度市场各种数据更高。
23.全球 70 亿人口,20 亿互联网用户,超过 10 亿为社交网络用户。
24.全球各地社交媒体认知度、使用量。西欧地区使用量明显落后。新兴市场 社交媒体认知度、使用量都很高。
25.在欧洲,50%受访者至少是一家社交网络用户,使用最多的是 Facebook。
10
26.全球各地区用户使用社交网络个数占比。
27.在以下这些社交网络,你都实现了多少联系(占比)。
28.超过 6 亿用户每天使用社交网络。
29.58%Facebook 用户每天登录(大约 4 亿)。
30.全球各地每天登录社交媒体用户占比。
31.用户登录次数最频繁的社交网络 ,Vkontakte 和 Facebook 名列榜首。
32.用户每次平均在 Facebook 停留 37 分钟。
33.各社交网络用户不同停留时间占比。
34.Facebook 在中国和日本市场渗透率低。
35.欧洲前三大社交网络。
36.Facebook、Twitter、Linkedin 普及程度高,小型、新推出社交网络面临巨 大挑战。
37.三大社交网络(按用户人数计算)。
38.三大社交网络在全球各主要市场表现(认知度和渗透率)。
11
39.欧洲市场各社交媒体认知度和渗透率。Facebook、Twitter 和 Myspace 知 名度最高。
40.在中国,Qzone 认知度和 Facebook 认知度一样高。
41.Facebook 在欧洲的使用量最高。
42.93%社交网络用户没想过停止使用,60%表示没想过继续扩大(使用新服 务)。
43.7%社交网络用户考虑过至少退出一家社交网络,其中,Friendster 用户最 想退出该服务。 44.大型社交网会越来越大,小型网路会不断萎缩。
45.Facebook、Twitter、Linkedin 未来使用量会进一步提高。
46.Facebook 和 Twitter 最有可能增加用户。整体而言,60%用户没想过继续 使用新服务。 47.欧洲最受欢迎社交网络各种数据对比(认知度等)。
48.四大社交网络用户分析。女性用户明显比男性用户更热衷社交网络。53%F acebook 用户为女性用户,49%Myspace 用户为女性用户。不过大部分 Linke din(56%)和 Twitter(55%)用户为男性用户。
49.Facebook 和 Twitter 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人们即使加入 Twitter 也不会降低 Facebook 使用量。Twitter 用户相比非 Twitter 用户更多地使用社交媒体。
50.Facebook 和 Twitter 用户分布。
12
51.Facebook 和 Twitter 用户登录情况。
52.人们与自己认识人的联系。
53.人们在社交媒体彼此联系的原因。 54.驱动人们加入社交网络的原因。
55.超过一半社交网络用户曾经删除过联系人。56%受访者表示曾经删除联系 人。
56.50%受访者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过品牌。其中个人体验是关注该品牌的主要 原因。
57.欧洲各地社交网络用户关注品牌占比。 58.各地社交媒体用户对品牌的关注度。
59.社交媒体品牌关注者分析(性别、年龄、是否智能手机用户)。
60.社交媒体用户主要关注哪类品牌?媒体和娱乐品牌最受关注。
61.社交媒体用户为何关注某一品牌?用户体验是首要原因,其它还包括朋友 推荐、搜索、在线广告等。
62.42%通过社交网络与品牌进行过对话。
63.社交媒体用户最爱进行哪些活动?关注好友状态、 聊天发信息、 联络好友、 更新状态、玩游戏、和品牌互动、给品牌提建议、张贴品牌信息等。
64.36%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与品牌相关的信息。
13
65.哪些人在分享品牌信息,并提出建议?年轻用户、使用多个社交网络媒体 用户、女性
用户等。
66.用户喜欢在社交媒体分享积极的品牌体验。
67.用户分享哪些品牌信息。
68.12%受访者表示现实生活形成的印象与社交媒体形成印象不同。
69.大部分员工为自己所在公司感到骄傲,占比达 61%。
70.仅有 19%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谈论自己所在公司。
71.员工会分享哪些信息。
72.大部分员工不被允许使用社交媒体。
73.33%员工在工作时间不能登录社交网站。
74.公司社交媒体政策:60%会通过分享相关内容获得雇主帮助;25%有书面 的社交媒体使用政策;13%接受过社交媒体培训。
75.在欧洲,有 4.76 亿互联网用户,3.5 亿社交网络用户。1.32 亿人使用智能 手机 。
14
76.在欧洲,38%的人使用一部智能手机。
77.各国移动设备使用情况。 78.各国用户未来移动设备购买意向。
79.全球各地区每日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
80.各国用户更偏爱哪个手机品牌。
81.全球各地区每日通过智能手机登录社交媒体的用户占比。
82.智能手机用户平均下载 25 个应用,仅一半被实际使用。
83.不同类型应用程序使用情况。
84.56%智能手机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某一品牌。
85.智能手机用户相比非智能手机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
86.12%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地理位置服务。
87.欧洲各地对地理位置服务的认知度。
88.各国对地理位置服务的认知度。
89.欧洲各地对地理位置服务的采纳度。
15
90.用户为什么使用地理位置服务。 91.用户希望从地理位置服务获得什么? 92.20%LBS 用户每天签到。
93.欧洲用户对 LBS 服务的态度。
94.37%受访者因隐私问题拒绝使用 LBS 服务。
95.LBS 服务发展的障碍,隐私问题是首要原因。
96.停止使用 LBS 服务的原因。 97.4%智能手机用户使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服务。
下面是尼尔森社交媒体报告中总结出的关于美国社交网络的一些概况:
1、美国网民在社交网络和博客上花费的时间占其整个上网时间的近25%。
2、有五分之四的活跃网民每天访问社交网络。
3、不仅美国,全球10大主要互联网市场上,社交网络和博客活跃用户占整个活跃网民总数的75%。
4、使用三种以上数字方式搜索产品购买信息的用户中,有60%的用户是从社交网站上获得某个品牌或销售商信息的。这些用户中有48%的人关注过销售商发布在Facebook或Twitter上的信息。
5、70%的社交网络成人活跃用户选择网上购物。
16
6、53%的社交网络成人活跃用户选择知名品牌产品。
7、Tumblr用户人数仅一年时间就翻了两番。
在美国网民中,35至49岁的网民是最为活跃的社交网络用户,他们访问社交网络和博客网站的次数要比访问其他网站的次数多4%。之前的一些数据也显示,50岁以上的网民也青睐社交网络,他们使用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比例增加了88%。
4、总结:社交媒体发展到今天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再局限于专家名人之间的交流,它正改变着人们查找和分享信息、联系以及合作的方式。我这样说,好像我远离数字化时代的媒体及文化革命一样,事实上,我们与其他人一样,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过去几年里,只是把“社交化”加在媒体、游戏等前面进行大肆宣传,显然现在该是开始了解它的真正意义,考虑还要多长时间把它应用到未来商业及媒体领域中的时候了。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文化体系的一部分,甚至当我们看到企业、政府、体育团队以及几乎所有机构组织都在努力实现社交化通信时,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某一天,有些事物将比媒体更加重要。实际上,社交媒体正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没有什么比影响人们决策以及最终行为方式更重要了。
社交网络的现状并不是说哪一种网络获胜,而是它影响到人们支配时间和与他人交流联系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