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实用新型专利]

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筏尚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59728 U(45)授权公告日 2017.02.22

(21)申请号 201620962678.2(22)申请日 2016.08.29

(73)专利权人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410000 湖南沙市雨花区湘府东

路二段208号(72)发明人 鲁星光 胡国华 邓勇 谷忠军 

李勇军 谭丰林 赵前朋 余佳泉 周新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3213

代理人 杨斌 邓宇(51)Int.Cl.

E04G 3/28(2006.01)E04G 5/04(2006.01)

()实用新型名称

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顶部平台以及连接于顶部平台下方用于支撑在电梯井出入口处的楼板上的斜向

顶部平台上设有用于顶靠在与电梯井出入支撑,

口相对一侧的墙面上的侧向支撑,侧向支撑滑设于顶部平台上并能通过滑动调节向顶部平台外侧伸出的长度,顶部平台和侧向支撑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侧向支撑的锁止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方便快速、人工和材料成本低、适用性广和易于推广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059728 UCN 205972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顶部平台(1)以及连接于顶部平台(1)下方用于支撑在电梯井出入口处的楼板(100)上的斜向支撑(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平台(1)上设有用于顶靠在与电梯井出入口相对一侧的墙面上的侧向支撑(3),所述侧向支撑(3)滑设于顶部平台(1)上并能通过滑动调节向顶部平台(1)外侧伸出的长度,所述顶部平台(1)和侧向支撑(3)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侧向支撑(3)的锁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支撑(3)包括两根滑杆(31),两根滑杆(31)沿相同方向滑设于顶部平台(1)上,两根滑杆(31)之间连接有用于顶靠墙面的横向顶靠杆(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各滑杆(31)与顶部平台(1)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于顶部平台(1)上的两个第一螺栓孔(4)和设于滑杆(31)上的多个第二螺栓孔(5),两个第一螺栓孔(4)沿滑杆(31)的滑动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螺栓孔(5)沿滑杆(31)的滑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二螺栓孔(5)之间的间距与两个第一螺栓孔(4)的间距相同,调节滑杆(31)的滑动位置可使任意相邻两个第二螺栓孔(5)分别对应与两个第一螺栓孔(4)对齐,每一对对齐的第二螺栓孔(5)和第一螺栓孔(4)中均安装有锁止螺栓(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2)设有用于卡在电梯井出入口处楼板(100)与墙面相交的角部位置处的卡口(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支撑(2)包括两个连接于顶部平台(1)上且间隔布置的支架,各支架包括斜向撑杆(21)和竖向撑杆(22),所述斜向撑杆(21)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顶部平台(1)连接,所述卡口(201)设在所述斜向撑杆(21)的下端,所述竖向撑杆(22)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顶部平台(1)连接,所述竖向撑杆(22)的下端与斜向撑杆(2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架的斜向撑杆(21)之间还连接有横向连杆(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撑杆(21)、竖向撑杆(22)和横向连杆(23)均为槽钢;所述斜向撑杆(21)上焊接有连接件(24),所述竖向撑杆(22)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件(24)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平台(1)上还设有若干用于与电梯井出入口两侧的两个墙面相抵的顶墙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墙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顶部平台(1)上的钢管(7)和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钢管(7)上的顶杆(8),所述顶杆(8)的一端设有与墙面相抵的平板。

2

CN 2059728 U

说 明 书

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

1/4页

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0002]传统落地式电梯井操作平台都是依托在电梯井内的落地脚手架基础之上,需要在电梯井内满铺脚手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仅耗费的钢管及扣件较多,而且进行搭设、拆除、倒运的人工成本及材料损耗费用较高。而现有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的结构固定且尺寸单一,一种尺寸的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仅能适用于相应尺寸的电梯井,针对不同尺寸的电梯井需要制作多个不同尺寸的操作平台,存在人工成本高、材料投入大、工作效率较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快速、人工和材料成本低、适用性广和易于推广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顶部平台以及连接于顶部平台下方用于支撑在电梯井出入口处的楼板上的斜向支撑,所述顶部平台上设有用于顶靠在与电梯井出入口相对一侧的墙面上的侧向支撑,所述侧向支撑滑设于顶部平台上并能通过滑动调节向顶部平台外侧伸出的长度,所述顶部平台和侧向支撑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侧向支撑的锁止机构。[0006]上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优选的,所述侧向支撑包括两根滑杆,两根滑杆沿相同方向滑设于顶部平台上,两根滑杆之间连接有用于顶靠墙面的横向顶靠杆。[0007]上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优选的,各滑杆与顶部平台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于顶部平台上的两个第一螺栓孔和设于滑杆上的多个第二螺栓孔,两个第一螺栓孔沿滑杆的滑动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螺栓孔沿滑杆的滑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二螺栓孔之间的间距与两个第一螺栓孔的间距相同,调节滑杆的滑动位置可使任意相邻两个第二螺栓孔分别对应与两个第一螺栓孔对齐,每一对对齐的第二螺栓孔和第一螺栓孔中均安装有锁止螺栓。[0008]上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优选的,所述斜向支撑设有用于卡在电梯井出入口处楼板与墙面相交的角部位置处的卡口。[0009]上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优选的,所述斜向支撑包括两个连接于顶部平台上且间隔布置的支架,各支架包括斜向撑杆和竖向撑杆,所述斜向撑杆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顶部平台连接,所述卡口设在所述斜向撑杆的下端,所述竖向撑杆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顶部平台连接,所述竖向撑杆的下端与斜向撑杆连接。[0010]上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优选的,两个支架的斜向撑杆之间还连接有

3

CN 2059728 U

说 明 书

2/4页

横向连杆。[0011]上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优选的,所述斜向撑杆、竖向撑杆和横向连杆均为槽钢;所述斜向撑杆上焊接有连接件,所述竖向撑杆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件相连。[0012]上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优选的,所述顶部平台上还设有若干用于与电梯井出入口两侧的两个墙面相抵的顶墙组件。[0013]上述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优选的,所述顶墙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顶部平台上的钢管和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钢管上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设有与墙面相抵的平板。[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可采用塔吊进行整体安装和拆卸,拆装方便快捷、效率高;且其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安装时只需根据电梯井的实际尺寸调节侧向支撑向顶部平台外侧伸出的长度,即可保证安装在不同尺寸电梯井中时均保持顶部平台基本水平。该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具有适用范围广、易于推广、周转次数多,可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等优点。附图说明[0015]图1为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滑杆安装在顶部平台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侧向支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19]图5为第一螺栓孔设在顶部平台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0020]图例说明:[0021]1、顶部平台;2、斜向支撑;201、卡口;21、斜向撑杆;22、竖向撑杆;23、横向连杆;24、连接件;3、侧向支撑;31、滑杆;32、横向顶靠杆;4、第一螺栓孔;5、第二螺栓孔;6、锁止螺栓;7、钢管;8、顶杆;100、楼板。具体实施方式[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顶部平台1以及连接于顶部平台1下方用于支撑在电梯井出入口处的楼板100上的斜向支撑2,顶部平台1上设有用于顶靠在与电梯井出入口相对一侧的墙面上的侧向支撑3,侧向支撑3滑设于顶部平台1上并能通过滑动调节向顶部平台1外侧伸出的长度,顶部平台1和侧向支撑3之间设有用于固定侧向支撑3的锁止机构。通过斜向支撑2支撑在电梯井出入口处的楼板100上,侧向支撑3顶靠在与电梯井出入口相对一侧的墙面上,即可将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稳定可靠的安装在电梯井内。该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可采用塔吊进行整体安装和拆卸,拆装方便快捷、效率高;且其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梯井,安装时只需根据电梯井的实际尺寸调节侧向支撑3向顶部平台1外侧伸出的长度,即可保证安装在不同尺寸电梯井中时均保持顶部平台1基本水平。该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具有适用范围广、易于推广、周转次数多,可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等优点。

4

CN 2059728 U[0024]

说 明 书

3/4页

本实施例中,侧向支撑3包括两根滑杆31,两根滑杆31沿相同方向滑设于顶部平台

1上,两根滑杆31之间连接有横向顶靠杆32,横向顶靠杆32用于顶靠墙面,可增大与墙面的接触面积,提高顶靠时的稳定性。[0025]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各滑杆31与顶部平台1之间均设有一个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设于顶部平台1上的两个第一螺栓孔4和设于滑杆31上的多个第二螺栓孔5,两个第一螺栓孔4沿滑杆31的滑动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螺栓孔5沿滑杆31的滑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二螺栓孔5之间的间距与两个第一螺栓孔4的间距相同,调节滑杆31的滑动位置可使任意相邻两个第二螺栓孔5分别对应与两个第一螺栓孔4对齐,每一对对齐的第二螺栓孔5和第一螺栓孔4中均安装有锁止螺栓6。通过两个锁止螺栓6能将滑杆31稳固可靠的固定,在需要调节滑杆31伸出长度时,只需拆出锁止螺栓6,滑动滑杆31至合适位置,使滑杆31上两个新的第二螺栓孔5分别对应与两个第一螺栓孔4对齐,再将锁止螺栓6安装在两对对齐的第二螺栓孔5和第一螺栓孔4中即可。本实施例的滑杆31为8#槽钢,横向顶靠杆32为10#槽钢,顶部平台1上具有横向布置与纵向布置的10#槽钢,作为滑杆31的8#槽钢滑设在10#槽钢中,第一螺栓孔4设在10#槽钢上,方便与滑杆31配合;两个第一螺栓孔4的间距和相邻两个第二螺栓孔5的间距均为100mm。[002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斜向支撑2设有用于卡在电梯井出入口处楼板100与墙面相交的角部位置处的卡口201,卡口201卡在电梯井出入口处楼板100与墙面相交的角部位置处,可防止斜向支撑2滑动,进而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0027]本实施例的斜向支撑2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支架,两个支架分别与顶部平台1连接,各支架包括斜向撑杆21和竖向撑杆22,斜向撑杆21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顶部平台1连接,卡口201设在斜向撑杆21的下端,竖向撑杆22的上端通过螺栓与顶部平台1连接,竖向撑杆22的下端与斜向撑杆21连接。本实施例的卡口201是在斜向撑杆21下端开设的一个呈90°的开口,其制作简单方便,易于实施。[0028]进一步的,两个支架的斜向撑杆21之间还连接有横向连杆23,使得两个支架互相牵制而不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0029]上述斜向撑杆21、竖向撑杆22和横向连杆23均为槽钢,其中,斜向撑杆21为12#槽钢,竖向撑杆22为10#槽钢,横向连杆23为8#槽钢。斜向撑杆21上焊接有连接件24,竖向撑杆22的下端通过螺栓与连接件24相连,便于装配,且不会影响整体强度。本实施例的连接件24采用8#槽钢。[00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顶部平台1上还设有四组顶墙组件,其中两组顶墙组件用于与电梯井出入口一侧的墙面相抵,另外两组顶墙组件用于与电梯井出入口另一侧的墙面相抵。顶墙组件包括焊接固定在顶部平台1上的钢管7和顶杆8,顶杆8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钢管7上,例如,可使顶杆8滑设于钢管7上,在钢管7上设置可以锁紧顶杆8的锁紧螺钉,这样不仅顶杆8可拆卸,且顶杆8的伸出长度可调节,能够使用不同尺寸的电梯井。顶杆8的一端设有与墙面相抵的平板,通过平板抵靠在墙面上,能够保证较高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顶墙组件优选在顶部平台1与剪力墙水平开间方向(电梯井出入口两侧)的间距大于200mm时使用。设置顶墙组件后使顶部平台1与电梯井的多个墙面之间均形成抵靠作用,能够提高顶部平台1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在顶部平台1上进行施工作业时平稳不摇晃,且顶部平台1在电梯井内覆盖面积大,坠人坠物风险低,安全系数高。

5

CN 2059728 U[0031]

说 明 书

4/4页

整体提升式电梯井操作平台适用于尺寸为1.9×2.1m以上的各种尺寸的剪力墙电

梯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2]

6

CN 205972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 1

7

CN 2059728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 2

图 3

8

CN 2059728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 4

图 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