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区)真题2009年

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区)真题2009年

来源:筏尚旅游网


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区)真题2009年

一、选择题 A型题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请选出。) 1. 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绝对禁忌证 A.青光眼 B.重度高血压 C.怀孕

D.活动性肺结核 E.骨质疏松 答案:D

[解答] 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绝对禁忌证包括:重大精神病;显性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血压;重度青光眼;妊娠第一期;未控制严重感染;皮质醇增多血症;严重低钾血症;活动性溃疡。活动性肺结核为相对禁忌证。

2. 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有效胶体渗透压是 A.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问液胶体渗透压 C.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 E.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 答案:B

[解答] 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力量是有效胶体渗透压。正常人血浆胶体渗透压为28mmHg,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为5mmHg,两者之差即为有效胶体渗透压,约为23mmHg。

3. 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输尿管间襞与膀胱尖之间 C.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D.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E.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答案:E

[解答] 膀胱三角为膀胱底部内面一三角形区域,其黏膜光滑,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亦是膀胱镜检的重点区。

4. 心脏骤停时最迅速有效的处理是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纯氧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D.胸内心脏按压

E.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行胸外心脏按压 答案:E

[解答] 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急症危重病人采取的抢救最关键有效的措施是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后续的专业用药。

5. 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有 A.D抗原 B.A抗原 C.E抗原 D.C抗原 E.B抗原 答案:A

[解答] Rh血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血型系统,人类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主要有D、C、E、c、e等,其中D抗原性最强,受检红细胞与抗D血清发生凝集者为阳性,故Rh阳性即红细胞膜上有D抗原。

6.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 A.两肾生成的终尿量 B.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C.1个肾生成的终尿量 D.1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 E.1个肾生成的原尿量 答案:B

[解答]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人囊腔生成原尿。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7. 抗组胺药的作用是 A.减少组胺的释放 B.破坏组胺 C.拮抗组胺

D.与组胺竞争某些受体 E.抑制肥大细胞生成 答案:D

[解答] 抗阻胺药主要是组胺1型受体拮抗剂,它能与组胺竞争致敏细胞上的组胺1型受体,使组胺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过敏反应。

8. 下列情况属于发热的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体温升高 B.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体温升高 C.环境高温引起的体温升高 D.妊娠期出现的体温升高 E.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体温升高 答案:E

[解答] 发热是病理性体温升高,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A、B、C、D引起的发热均是非致热原引起的,只有E项抗原是致热原。

9. 动脉血压升高可导致 A.心房收缩期延长 B.心室舒张期延长 C.心室射血相延长 D.等容收缩相延长 E.心室收缩期延长 答案:D

[解答] 心室收缩期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射血期是指当心室继续收缩使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血液循压力梯度冲开半月瓣进入主动脉。在心动周期中,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周期长度是相同的。心动周期和心率成反比。动脉血压升高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和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值增大,在收缩期为了达到或超过主动脉压,等容收缩期会延长,而射血期则会缩短。

10. 阿托品在眼科方面用于 A.缩瞳、调节麻痹 B.扩瞳、调节麻痹 C.扩瞳、降低眼压 D.扩瞳、调节痉挛 E.扩瞳、视近物清楚 答案:B

[解答] 阿托品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在眼科有广泛应用。其可阻断眼的虹膜括约肌的M受体,导致虹膜括约肌松弛而散瞳,亦可阻滞睫状肌的M受体,导致睫状肌松弛而引起调节麻痹。其作用特点是升高眼压。

11. 病理性分泌过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的激素是 A.甲状旁腺激素 B.甲状腺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E.肾上腺素 答案:C

[解答] 醛固酮是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电解质的激素,醛固酮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最终导致对Na+的重吸收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增加,K+的排出量增加。当其病理性分泌过多时致水、钠潴留。

12. 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为 A.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 B.凋亡蛋白酶和谷氨脱胺转移酶 C.核转录因子和凋亡蛋白酶 D.核酸内切酶和需钙蛋白酶 E.核转录因子和核酸的内切酶 答案:A

[解答] 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有两类酶:核酸内切酶——彻底破坏细胞的生物命令系统;凋亡蛋白酶——细胞的结构全面解体。

13. 测血压时,袖带过窄将使测得的血压 A.增高 B.降低

C.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 D.脉压差变小 E.不受影响 答案:A

[解答] 袖带过窄会使测得的血压偏高。原因是:袖带过窄过短会导致需要较高的气囊压力才能阻断动脉血流。

14. 下列哪项禁作骨髓穿刺 A.显著血小板减少 B.粒细胞缺乏症 C.重度贫血 D.血友病 E.恶性组织细胞病 答案:D

[解答] 骨髓穿刺术的禁忌证包括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5. 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是一种扩布性电位

B.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有关 C.刺激越强,动作电位的幅度越大 D.动作电位的产生需消耗细胞本身的能量 E.膜电位除极至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 答案:C

[解答] 动作电位的振幅通常与刺激的强度无关。

16. 下列哪些不是引起咯血的原因 A.支气管扩张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血液病 答案:C

[解答] 引起咯血的原因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结核性或非结核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癌(原发性肺癌)、肺结核、肺炎、肺脓肿、二尖瓣狭窄、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急性传染病(如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

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较少见的有良性支气管瘤、支气管内结石、支气管非特异性溃疡、肺淤血、肺梗塞、恶性肿瘤转移、肺囊肿、肺真菌病、肺吸虫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17. 慢性腹泻的病程一般超过 A.半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D.半年 E.1年 答案:C

[解答] 慢性腹泻病程一般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诊断和治疗也更困难。

18. 容积最大,开口位置高于窦底,分泌物不易流出的鼻旁窦是 A.蝶窦 B.上颌窦 C.额窦 D.前筛窦 E.后筛窦 答案:B

[解答] 上颌窦是鼻旁窦中最大的一个,其开口于中鼻道后部,开口高于窦底,所以上颌窦炎时引流不畅,易积脓。

19. 下列哪种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需靠食物供给 A.缬氨酸 B.精氨酸 C.半胱氨酸 D.组氨酸 E.丝氨酸

答案:A

[解答]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或其他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供给的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共有八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20. 促进小肠吸收钙的主要因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答案:D

[解答] 促进小肠吸收钙的主要因素是维生素D。准确的说应该是1, 25-(OH)2D3通过诱导小肠上皮细胞钙结合蛋白及Ca2+-H+-ATP酶的合成而促进钙的吸收。 B型题

(下列各题为共用选项型题。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请选出。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或多次。)

A.胸骨左缘第2肋间处 B.心尖区

C.胸骨右缘第2肋间处 D.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处

E.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 1. 主动脉瓣区听诊区位于 答案:C

[解答] 主动脉瓣听诊区是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处;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处。 2. 三尖瓣区听诊区位于

答案:E

[解答] 三尖瓣听诊区位于水平位置第4肋与第5肋之间,体表投影在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

3. 二尖瓣区听诊区位于 答案:B

[解答] 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即心尖区。 A.外毒素 B.内毒素 C.淋巴因子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本胆烷醇酮

4. 革兰阴性菌引起发热主要由于 答案:B

[解答] 革兰阴性菌引起发热主要因为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重要的致病物质,能引起发热等炎症反应,甚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内毒素也可非特异性增强机体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作用。 5. 葡萄球菌能引起发热主要由于 答案:A

[解答] 葡萄球菌释放的肠毒素,属于外毒素的一种,具有显著的致热性,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 6. 输液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是 答案:B

[解答] 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活性最高。 C型题

(下列各题为共用选项型题,选项如与A有关选A。与B有关选B,与A和B均有关选C,与A和B均无关则选D。) A.蛋白质 B.糖类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1. 产热营养素 答案:C

[解答]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供给机体热能的主要营养素,又称生热营养素或三大营养素。即A和B都为产热营养素。 2. 糖尿病要控制摄入 答案:B

[解答] 糖尿病人的膳食结构主张严格限制糖类的摄入量,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代谢至关重要的物质,病情控制稳定、没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膳食中的蛋白质供给量应与正常人相同,即成年人每公斤体重1.0~1.2g/天。

A.解热镇痛 B.抗炎、抗风湿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3.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是 答案:C

[解答]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风湿;(2)影响血栓形成。 4. 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是

答案:A

[解答] 对乙酰氨基酚药理作用: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适用于感冒、牙痛等症。 X型题

(下列各题中,每小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 1. 引起组织液生成过多的因素有 A.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B.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淋巴回流受阻

答案:BDE

[解答] 凡是能影响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因素,都可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1)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时,组织液生成增多;(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使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3)组织液经淋巴管回流受阻,组织液潴留而引起水肿;(4)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时,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

2. 参与围成小骨盆下口的结构是 A.骶骨岬 B.骶棘韧带 C.骶结节韧带 D.坐骨结节 E.尾骨尖

答案:CDE

[解答] 参与围成小骨盆下口的结构是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尾骨尖。

3. 下列属于良性肿瘤的有 A.神经纤维瘤

B.软骨肉瘤 C.骨瘤 D.尖锐湿疣 E.肺炎性假瘤

答案:ACD

[解答] 骨瘤为一较少见的良性成骨性肿瘤;神经纤维瘤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所致的良性肿瘤;软骨肉瘤是源于软骨细胞的恶性肿瘤;肺炎性假瘤是肺部感染后局限性、非特异性、增生性瘤样病变,病理组织改变主要为纤维母细胞、各种炎症细胞、组织细胞及血管成分组成,少数可发生癌变。

4. 在糖酵解途径中,下列哪些反应是可逆的 A.葡萄糖的磷酸化作用 B.6-磷酸葡萄糖的异构作用 C.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作用 D.1, 3二磷酸甘油酸的磷酸转移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答案:BCDE

[解答] 本题所给的五项备选答案中,只有A项葡萄糖的磷酸化反应是在细胞内进行,是不可逆的,由己糖激酶催化,其他均为可逆反应。

5. 腹泻伴发热可见于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肠结核 D.病毒性肠炎 E.局限性肠炎

答案:ABCDE

[解答] 腹泻伴发热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肠结核、病毒性肠炎、局限性肠炎等。

6. 下列哪些为正常人出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常见部位 A.胸骨左侧1、2肋间隙 B.胸骨右侧第1、2肋间隙 C.背部第6、7颈椎水平 D.肩胛问区第3、4胸椎水平 E.两肺底的前后部位

答案:ABD

[解答]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为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特点的混合性呼吸音。正常人出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为: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

7. 胆囊内结石常见假阳性有 A.十二指肠内气体回声 B.多重反射 C.胆囊内积气 D.胆囊内沉渣 E.胆囊癌

答案:ABCDE

[解答] 胆囊结石的假阳性见于:(1)超声上肠袢气体强回声与胆囊部分重叠;(2)胆囊的折叠和胆囊颈部的正常切面;(3)超声多重反射或旁瓣声束形成的伪象;(4)胆囊颈部或肝门部的钙化淋巴结;(5)胆囊内积气、沉渣、脓团、浓缩的胆汁或是瘢痕组织,胆囊癌。

8. 高压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 A.红细胞减少 B.细胞沉降率加快 C.白细胞增加 D.凝血时间延长 E.血小板减少

答案:ABCD

[解答] 高压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增强血氧弥散能力。(1)高压氧抑制红细胞生成;(2)高压氧能增加人体白细胞的数量和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加快细胞的沉降率;(3)高压氧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高黏血症。高压氧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有明显的升高。

9. 下列哪些属于H2受体拮抗剂 A.雷尼替丁 B.法莫替丁 C.胃泰美 D.尼扎替丁 E.兰索拉唑

答案:ABCD

[解答] H2受体拮抗剂包括西咪替丁(又名胃泰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新药罗沙替丁、拉呋替丁、乙溴替丁等。兰索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10. 下列哪些属乙类传染病 A.病毒性肝炎 B.细菌性疾病 C.艾滋病 D.伤寒 E.肺结核

答案:ACDE

[解答]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细菌性疾病范围很广,不包括在乙类传染病内。 二、判断题 A对 B错

1. 大量出汗引起的缺水应属等渗性缺水。

答案:B

[解答] 大量出汗引起的缺水应属高渗性缺水。

2. 血栓形成对机体毫无益处。 答案:B

[解答] 血栓的形成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方面。如肺结核空洞或慢性胃溃疡时,血栓形成可防止出血;炎症病灶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时,可防止细菌及其毒素的蔓延扩散。(2)不利方面。阻塞血管、栓塞、微循环广泛性微血栓形成。

3. 传染病房的隔离衣、口罩、帽子应每天更换1次。 答案:A

4. 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的麦氏点压痛标志阑尾的病变。 答案:B

[解答] 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的麦氏点压痛标志阑尾的病变。

5. 腰-硬联合麻醉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同腰麻。 答案:A

6. 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答案:B

[解答] 转移性钙化是指由于钙磷代谢障碍所致正常肾小管、肺泡壁、胃黏膜等处的多发性钙化。

7. 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作用,但无抗风湿的作用。 答案:B

[解答] 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栓作用。

8. 中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答案:B

[解答] 中输尿管点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9.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答案:A

[解答]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0. 尿素在肝的线粒体内生成。 答案:B

[解答] 尿素在肝的细胞溶胶中形成。 三、填空题

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急性动物实验 慢性动物实验

2. 氯丙嗪对内分泌的影响,可使______及______分泌减少。 答案:促性腺激素 生长激素

3. 腹膜刺激三联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腹壁肌肉紧张 腹部压痛 反跳痛 4. 坏疽包括______、______及______三种。 答案: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

四、名词解释题 1. 混合痔

答案:直肠上、下静脉丛相互沟通吻合,静脉曲张时相互影响,使上、下静脉丛均发生曲张,称为混合痔。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答案: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综合征)。临床上有广泛性出血、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表现。 3. 奇脉

答案:是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深吸气时明显。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4. 药物半衰期

答案: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 5. 风湿小体

答案:是指风湿病增生期形成的由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构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它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

五、简答题

1. 简述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

答案: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包括: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腹主动脉。

2. 简述低钾血症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作用机制。

答案:(1)T波低平:T波反映心室肌的3相复极化,低K+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使3期复极化过程延缓,故T波低平。

(2) 出现u波:低钾血症时对Purkinje纤维的影响大于对心室肌的影响,使Purkinje纤维的复极化过程延长大于心室肌的复极化过程,故出现u波。

(3)ST段下移:低钾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平台期出现Ca2+抖内流的相对增大,ST段不能回到基线而呈下移斜线状。

(4) QRS波增宽:低钾血症时,传导性降低使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减慢,故QRS波增宽。 3. 简述复制与转录的异同点。

答案:复制与转录的相同点:都以DNA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在细胞核内进行。 复制与转录的不同点:(1)转录以DNA单链为模板,复制以双链为模板;(2)转录无引物,复制以一段特异的RNA为引物;(3)转录和复制体系中所用的酶体系不同;(4)转录和复制配对的碱基不完全一样,转录中A对U,而复制中A对T,而且转录体系中有次黄嘌呤碱基的引入。 4. 头孢菌素类分几代?各代的代表药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头孢菌素类分四代。

(1)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G+菌抗菌作用较二、三代强,但对G-菌作用差,虽对β-内酰胺酶稳定,但仍可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破坏失去抗菌活性,对肾毒性较大。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引起的感染,如头孢噻吩。

(2)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菌作用稍逊于第一代,对G-菌的抗菌活性明显提高,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多种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对肾毒性比第一代有所降低。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头孢呋辛。

(3)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G+菌的作用弱于第一、二代,对G-菌包括肠杆菌类、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可渗入脑脊液,对肾基本无毒性。临床用于治疗危及生命的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能有效控制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

染,如头孢哌酮。

(4) 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菌、G-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染色体介导的酶稳定,故其抗菌谱广。可用于治疗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细菌感染,如头孢匹罗。 5.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主要合并症。

答案: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过程由轻至重,分为四期。(1)脂纹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肉眼观主动脉的脂纹常见于后壁及分支开口处,为帽针头大小斑点,宽约1~2mm,黄色条纹,不隆起或微隆起于内膜表面;镜下见内皮下有大量泡沫细胞。(2)纤维斑块:肉眼观纤维斑块为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随着斑块表层胶原纤维增生及玻璃样变,斑块逐渐变为瓷白色;镜下见斑块表面为一层纤维帽,由多量SMC及大量细胞外基质组成。(3)粥样斑块:肉眼观为明显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表层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黄色粥糜样物。镜下见纤维层趋于老化,胶原纤维玻璃样变,SMC被分散埋藏在细胞外基质中;深部为大量无定形物质,其内富含脂质、胆固醇结晶、钙化等;底部及边缘为肉芽组织增生;外周有少许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

主要合并症有:(1)斑块内出血;(2)斑块破裂;(3)血栓形成;(4)钙化;(5)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形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