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名著阅读

2022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名著阅读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22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

名著阅读

一、名著阅读

1.(2022·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北京大学吴晓东教授评价艾青的诗歌,“借助于对土地的歌吟”,“其强烈的美感力量来自诗人与泥土的贴近”和“对苦难民族的深沉爱恋”。结合《艾青诗选》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艾青诗歌中“土地的歌吟”或“与泥土的贴近”的感受。(80~150字)

2.(2022·北京房山·九年级期末)教材中说,《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请你用这部小说中某一个人物的故事简要证明这一观点。(150字以内) 3.(2022·北京门头沟·九年级期末)孔子云:“勇者无惧。”请从你阅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谈一谈“勇者无惧”在他(他们)身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不少于100字)

4.(2022·北京石景山·九年级期末)“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一个文学形象,每个人因理解不同而看法有异。请结合读过的一部长篇小说中的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100字左右) 5.(2022·北京大兴·九年级期末)有人说,性格会决定命运;也有人说,经历会影响性格。请你从两个观点中任选其一,选取《水浒传》或《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结合情节说说你的理解。(100字左右) ....6.(2022·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胡适说:“重兴水浒,再造梁山,画出十来个永不会磨灭的英雄人物,造出一部永不会磨灭的奇书。”谁是你心中“永不会磨灭的英雄人物”?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位梁山好汉,结合本书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

7.(2022·北京丰台·九年级期末)“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意思是说立志当高远,应知难而进。结合这句话,你能联想到《西游记》或《水浒传》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8.(2022·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不同版本的译名有差异。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或主题,说说下面所列译名哪个更好,并简要阐明理由。(80~150字)

法文译名有“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有“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书名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9.(2022·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感态度变化常能体现出人物的特性和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我”玩耍,叫“我”“迅哥儿”;中年闰土叫“我”“老爷”,要水生磕头。这种变化表现出闰土懂了“事”,懂了“规矩”,成了等级社会的一份子,体现了等级观念对人性的扭曲。从你读过的小说中找出这种变化的例子,分析由此体现出的人物形象或社会风貌。(100字左右)

10.(2022·北京平谷·九年级期末)中国古典小说,在情节的设计上,善于设置悬念、误会,追求离奇巧合。请你结合一部古典名著,分析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的。

11.(2022·北京顺义·九年级期末)结合你读过的名著中的人物事迹,谈谈对《艾青诗选》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的理解。

12.(2022·北京密云·九年级期末)“勾连式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可以在阅读时勾连不同的人物、情节,勾连不同的作品,还可以勾连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请结合你阅读过的名著,谈谈对此阅读方法的体会。(100字左右)

第1页/共7页

13.(2022·北京·九年级期末)宋代大儒朱熹谈到读书的时候这样说过:“一个人,读书前是什么样,读书后还是什么样,便是未读。”结合你阅读名著的成长经历,说说体会。(字数100字左右)

第2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示例:《艾青诗选》的《我爱这土地》一诗,诗人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体现了诗人“与泥土的贴近”。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及语言表达。结合《艾青诗选》中的具体内容表达对艾青诗歌中“土地的歌吟”或“与泥土的贴近”的感受即可。

示例:《艾青诗选》的《北方》一诗,“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诗歌中借大环境的冷漠可怕来写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异常艰苦地度日挣扎的困境,讲述这块土地所蕴有的力量和人民从未屈辱的顽强抗争精神,是对“土地的歌吟”。 2.答案示例:豹子头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她的妻子因长得漂亮被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调戏。高俅用诡计把林冲骗入白虎堂后刺配沧州。在野猪林险些被押送的人所害,幸亏鲁智深相救,才保住性命。在沧州看守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不得已杀了陆谦投奔梁山。林冲的故事可以证明《水浒传》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详解】本题考查 对名著《水浒传》的内容掌握情况。作品中,很多梁山英雄走了梁山都体现“官逼民反”的主题。选择其中一个人的事件,概述即可。

示例:鲁智深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上山落草。鲁智深的故事可以证明《水浒传》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3.《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勇于反抗天庭的统治,以一己之力大闹天空,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这说明孙悟空具有“勇者无惧”的精神,后来即使陪伴着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遭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但是他依旧没有退却,坚定不移地执行护送任务,这也进一步正面孙悟空英勇顽强,对面前的困难没有畏惧。

【详解】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与分析。“勇者无惧”是因为勇者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所以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他们不会被苦难打倒压垮。根据这个特点,在我们所读的名著当中寻找不惧艰难困苦,毅力顽强的人物形象,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在狱中表现得坚贞不屈,出狱后参军,在柯托夫斯基骑兵旅和布琼尼骑兵团中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以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出院后离开了部队,无论是做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还是参加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均表现出了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勇者无惧”在保尔的身上得到鲜明的体现,正是因为他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坚强的毅力,让他一次又一次战胜命运,死里逃生。

4.示例:有人认为猪八戒是丑角,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散伙等。也有人认为猪八戒是英雄,因为他不失忠勇和善良,勇猛战

第3页/共7页

斗,能干脏活累活,憨厚淳朴,能知错就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同一个文学形象,每个读者因理解不同而看法有异。要求结合读过的一部长篇小说中的人物,谈谈对“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认识,可选择《西游记》《骆驼祥子》《水浒传》等长篇小说中的人物,谈谈不同读者对同一人物的多种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有人认为他是反面角色,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有人认为他可爱而勇敢,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

5.示例一:我选择的观点是性格决定命运。《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个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人。身为经略府提辖的他,在无意中得知金氏父女的遭遇后,不仅主动赠送银两,还痛打阻拦的店小二,在金氏父女离开后的第二天,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从受百姓爱戴的提辖变成了杀人犯。

示例二:我选择的观点是经历会影响性格。《水浒传》中的林冲一开始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在发现好友陆谦为了高官厚禄,帮助高衙内陷害自己,甚至不惜要杀掉自己来换取荣华富贵时,他不再隐忍,开始反抗,火烧草料场,义无返顾地去了梁山。

示例三:我选择的观点是经历会影响性格。《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初到北京时老实坚忍、正直好强,在经历被宪兵抢车、被孙侦探抢钱、虎妞难产和小福子上吊的重重打击之后,彻底失去了斗志和目标,变得麻木、懒惰、自私。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确立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示例:我赞同“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祥子身上有着显著的农民特征。他勤快能干、诚实质朴,拉车时又快又稳;他木讷口拙,极少与人交流;他吃苦耐劳,很多车夫喝酒吸烟逛窑子的恶习他都没有。祥子的极端个人色彩使得他有别于其他车夫。祥子身上那股乡间的诚实与倔强,很显然与一般的车夫不合群,自然就受到其他车夫的疏远。在拉车争座时,他经常会受到那些老油子们的欺凌,即使拉上活,祥子也不会讲价,只是让坐车的人自己瞧着给。为了免去讲价之难,祥子最终选择去拉包月,但是在拉包月的时候却遇到杨家这样刻薄的主顾,最后只能走人。在北平这座城市里,祥子除了一身力气与自己的梦想,其他一无所有。

6.答案示例:我觉得鲁智深是“永不会磨灭的英雄人物”。他因不满镇关西欺凌金氏父女,于是三拳打死镇关西,帮助金氏父女脱离虎口;又曾在野猪林救下林冲,一路护送他前往沧州。鲁智深的嫉恶如仇和侠肝义胆直到今天仍有时代价值。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认识评价。任选《水浒传》中的一位梁山好汉,谈他的英雄形象即可。 示例: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做事谨慎、小心翼翼。当妻子被欺辱,自己遭受陷害、发配沧州时,林冲一味地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直到他在山神庙中无意听到陆谦等人谋害自己的奸计时,才意识到以高俅为首的统治阶级势力不把自己置于死地不会罢休,于是觉醒。他不再隐忍,奋起反抗,杀死仇人,雪夜上梁山,性格变得果敢刚强。深刻地反映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7.示例一:我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唐僧,他信念坚定,确立了目标,就克服万难去实现。唐僧西行取

第4页/共7页

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一路上妖怪百出,凶险不断,各种诱感层出不穷,他甘冒万死,决不退却。他凭借坚定志向,排除万难,带领徒弟取得了真经。

示例二:我联想到《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想成为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英雄。他不畏权贵,不惧危险,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主动赠送他们银两,严惩了恶霸,保护父女二人逃离虎口。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材料赏析名著人物形象。选哪一部名著都可以,关键是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注意100字左右的字数限制。

示例一:我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唐僧,他立志高远,在金山寺一心读经,成为一代高僧。当大唐急需用人时,他又挺身而出,忠贞坚定,虔诚取经。唐僧在取经路上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取经途中唐僧遇到无数灾难,前后共有九九八十一难,其中好几次险些丢了性命,但他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向困难屈服,最终修成正果,取得真经。

示例二:我联想到《水浒传》中的武松,他从东京回到阳谷县知哥哥的死讯,当时没有武大郎死因的任何线索,似乎无从查找武大郎的死因,也无从得知武大郎到底是被谁害死的。他不畏权贵,不惧危险,置生死于不顾,最后武松不但查清楚了武大郎死因的真相,还杀死了毒杀武大郎的真凶潘金莲和西门庆,替哥哥报仇雪恨。

8.《四海之内皆兄弟》最好。理由:《水浒传》写宋江一伙在水泊附近所发生的故事,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宋江、林冲等梁山英雄兄弟般的情谊和义气,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如,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为了救林冲,宋江为了兄弟怒杀阎婆惜。因此我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最能表现小说的主题。 【详解】本题考查小说译名的赏析。

小说的译名,不能单纯从字面来翻译,应注意小说的主题、人物和情节的概括性。《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汉聚义水泊梁山的故事,揭露了封建深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揭示了“官逼民反”主题,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最能体现《水浒传》的主题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梁山好汉来自四面八方,都因社会的黑暗被逼上梁山,如武松为兄报仇,怒杀西门庆,自首后依旧惨遭陷害,不得不血溅鸳鸯楼;鲁智深为救助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后不得不奔走西门,所以谓之“四海之内”。“兄弟”体现了梁山英雄之间的深厚的情谊和义气,所以《四海之内皆兄弟》最能体现《水浒传》的主题。《在河边发生的故事》,书名太笼统,不能概括小说内容。《中国的勇士们》体现不出梁山好汉之间的情谊。

9.示例一:《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骂他“现世宝”“尖嘴猴腮”;中举后,胡屠户称他“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胡屠户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表现了胡屠户势利、鄙俗、虚伪的特点。这种变化也是对官本位社会中不良风气的讽刺。

示例二:《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糟蹋钱,菲利普夫妇当他是“全家的恐怖”;于勒发了财,菲利普夫妇把他看作“全家唯一的希望”;发现于勒落魄,菲利普夫妇惊慌躲避。这些变化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冷漠和唯利是图,也揭示了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列举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表现“人物的特性和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即可。

第5页/共7页

示例:《骆驼祥子》中,乡村的祥子是强壮、有生气、淳朴的,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在旧社会生活的人人性扭曲,只知道巧取豪夺,比如抢祥子车辆的旧社会官兵,压迫和欺骗祥子的虎妞等,祥子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他逐渐堕落。揭示了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

10.答案示例一:《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故事情节中,作者设计了一系列悬念。如店小二偷听密谋,吸引读者思考两个人到底是谁?他们真是要对付林冲吗?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揭开真相,是陆谦等人用火烧草料场的计策陷害林冲。答案示例二:《西游记》“通天河”这一情节中,作者设计了一系列悬念。如村人愁眉苦脸,要献祭童男童女。吸引读者思考妖怪到底是谁?他有什么本事?师徒四人怎么帮村里人解决困难?通过阅读,了解妖怪原来是观音养的金鱼,最后寻找观音收服了妖怪。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著中悬念的使用。任选一部名著,结合有关情节,分析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的即可。

示例:《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这个故事情节中,作者设计了一系列悬念。武松被关进孟州监狱,当他将要被打杀威棒时,依旧不肯松口,直到军汉将要下手之时,忽然出现一个神秘男子,这位神秘男子“便去管营相公耳朵边略说了几句话”,武松的处境就化险为夷,然后军汉借称武松“害热病”而使其免受皮肉之苦,这就设下了悬念:这个“白净面皮”的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替武松求情?此后悬念并未立即解除,依照周围囚徒的说法,免去的这顿杀威棒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武松晚上饱餐一顿之后将会被谋害,而武松几次三番地享受美食却并未受害,连武松本人都不知是何缘由,“这个是甚么意思?”充分表现出武松的疑惑。随后通过武松对送饭人的盘问,才得知这一切都是当日神秘男子所为,他是官营相公的公子施恩,然后通过施恩与武松的对话,透露出施恩因有求于武松,才对其款待,这样才使悬念解除。 11.示例:《红岩》中的江姐,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在狱中,江姐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经受住毒刑拷打,始终严守党的机密。最后为换取民众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江姐的英勇无畏,甘愿为人民献出生命的壮举,体现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家国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家国之心;深层含义是“我”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献出生命。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寻找能体现这一论点的人物和事迹,概要叙述出来,并作简要点评,使之与这句话的含义建立联系。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贺龙、彭德怀等革命家,出生入死,矢志不渝;《红岩》中的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些英雄人物,都体现了“对土地爱得深沉”的家国情怀。从这些革命者或其他名著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人物的事迹,分析人物身上体现出的爱国、爱民的情节即可。

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彭德怀,少年时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修渠工,吃尽苦头。参加革命后,多次被捕入狱,曾经受过一个月多的严刑折磨,便他始终没有屈服。长征途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陕北。彭德怀顽强的革命意志,体现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爱国情怀。

12.答案示例1:阅读时善于勾连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人物形象。我在读《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时,联想到了他听见金翠莲啼哭时的焦躁。前后勾连,使我感受到鲁达看似鲁莽,实际上是一个嫉

第6页/共7页

恶如仇、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好汉。

答案示例2:《水浒传》中的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高俅陷害,忍气吞声,直到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才认清现实逼上梁山。这使我想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实际只是马夫之后便愤而离开天庭,后来又大闹天宫。把他们的反抗精神进行勾连比较之后,我对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详解】本题考查读书方法——勾连式阅读。即在阅读时勾连不同的人物、情节,勾连不同的作品,还可以勾连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

示例:我在阅读名著时发现许多名著中都有“闹”的情节。如,《西游记》中美猴王大闹地府,勾改生死簿;《水浒传》中,武松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大闹飞云浦;《儒林外史》中,严贡生于回乡途中,想赖掉船费,假装发病闹船家。

13.示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呈现了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的社会思想和政治主张还有君子的修行。其中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一些条目对我们青年学生来讲尤其有指导意义。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高度强调了思和学的辩证关系。我们遵循这一主张去学习,就会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有意义。反之,就不免会在学习上碰壁低效。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理解透彻的名著作答,并结合朱熹的话“一个人,读书前是什么样,读书后还是什么样,便是未读”,写清楚名著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变化。表达要流畅,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阅读名著,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积累,更要从名著中汲取精神营养,借助别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获得启迪,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好。否则,就等于没有阅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了解到保尔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永不放弃梦想,这使得他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要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今后,我会努力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第7页/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