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
一、填空题
1.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_______________,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___(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李白,字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___”。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著名______________(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_____________(朝代)戏曲作家、号_____________,大都(今北京)人,散曲家,有“______________”之称。 2.常识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他的诗以________见称。(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________,唐朝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________的意思。
(3)《次北固山下》“次”意为________,这首诗作者是王湾,________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________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
(5)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__________________》。而把唐朝新出现的________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3)山岛竦峙..(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海日生残夜..(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
4.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歌以咏志( 歌吟 ) 风正一帆悬(挂) B.乡书何处达(送到) 老树昏鸦(傍晚) C.星汉灿烂(星星) 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次北固山下(停宿) 古道西风(秋风)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升起) 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 ...B.老树昏鸦(黄昏) 古道西风(秋风) ...C.歌以咏志(咏叹) 风正一帆悬(挂) ..D.星汉灿烂(银河) 次北固山下(停宿)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次北固山下》标题中的“次”是“第二次”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标题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名。
D.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夕次盱眙①县 韦应物 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③【注释】①盱胎: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淮镇。①逗:短暂停留。①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D.两首诗都是羁旅之作,【甲】诗借大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乙】诗借钟声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诗的情思更浓。
8.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授:授职,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①幢(chuá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写出朋友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
B.“惊坐起”,生动传神地写出诗人听闻友人遭贬后的震惊和担忧,也表现出诗人与白居易的友情之深。 C.两首诗的首句都写景兼点时令,且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悲凉伤感的氛围。
D.两首诗都是为好友被贬官而作,都表达诗人对朋友遭遇贬谪的同情、关怀和伤感之情。 9.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B.甲诗颈联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C.乙诗前两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
D.甲乙两诗中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乙诗还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10.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甲】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④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③②①
【注释】①天山:指祁连山。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①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①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主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条死,遂持王首而还”。 对上面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第一、二句交代了诗人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地点。
B.【甲】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动静相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乙】诗第五、六句写士卒白天战场杀敌和夜间警戒的情况,可见战争的血腥。
D.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甲】诗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表达,【乙】诗借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达。
1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淮上①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②我向秦③。
【注】①淮上:扬州。①潇湘:指今湖南一带。①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作者通过想象,移情于明月,表达了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
B.【乙】诗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直接抒发了与朋友分别而产生的无限愁绪和绵长思念。 C.【甲】【乙】两诗首句均是写景兼点明时令。
D.【甲】【乙】两诗中出现的“杨花”、“子规”、“杨柳”和“离亭”都是离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它们皆可烘托离别之愁绪。
12.下列各项中对本课四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诗人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B.《天净沙·秋思》通过叙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抒发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寂寞情
怀。
C.《次北固山下》通过写北固山外江春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和同情之情。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 )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
【乙】登赏心亭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
【注释】①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路上。经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议迁都至健康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①瓜步:南京六合的瓜步山。
A.甲诗前三行都是最物描写,虽然没有提到主人公,但字字都是扣着主人公的情感来写的。 B.乙诗由首联的“兴”字引出,表现诗人回临安途经建康,登上赏心亭,心中兴致勃勃。 C.乙诗颈联所描写的景致虽然已是秋天,但仍然渲染出秋天令人沉醉而美好的氛围。 D.甲乙两个作品的结尾都直抒胸臆,甲中的“断肠人”和乙中的“忧时意”都直接抒发作者情感。 14.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峨眉山月歌》是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B.《次北固山下》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景色,并表达了思乡之情。 C.《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三峡向渝州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D.《次北固山下》颈联的意思: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15.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 )
A.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
B.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C.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三、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诗和词,回答问题。
【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甲】诗连用两个“出”生动地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词用“______________”两个字贴切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中颠簸的感受。
(2)【乙】词“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这种写法叫什么?这句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甲)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①时。螣蛇②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③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④之期,不但在天;养怡⑤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①竟:终结,这里指死去。①螣蛇: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蛇。①骥:鞍马。①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①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 17.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 D.甲诗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18.下面的诗句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试结合诗句分析(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诗】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①楚:楚地。①逐客:被贬逐的,这里指明卿。 20.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3.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 B.王维诗中的“孤烟”指烽烟,“候骑”指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统帅。 C.两首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 25.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落叶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不肯下,犹言惜故林。
26.赏析甲诗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8.《渔家傲•秋思》的上阕开篇“异”字起笔,统领全景:先用大雁的“无留意”,表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用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这两首诗都借秋景来抒发愁绪,结合内容比较两首诗 “乡愁”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①[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30.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31.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