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抗日时期的传奇故事
红军在老观的战斗之夜袭老君山
1932年6月,蒋介石向鄂豫皖区发动了第四次进攻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下,于1932年12月下旬,越过巴山进入川北地区,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等地。
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在反田颂尧“三路围攻”中,于通江空山坝取得了重大胜利、5月29日红11师、12师、73师的各一部相继进入阆中。6月底,红11师扩编为红30 军,余天云任军长,程世才任副军长。7月,红军进驻老观场,并将军部设立在这里。老观群山耸翠,奇峰竞峭,壑深谷幽。红军在反田颂尧、刘湘所发动的“三路围攻”、“六路转攻”中,在这块土地上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红30军90师268团进入老观地区后,国民党29军罗乃琼师之一部和马骥伯部退守老君山,不仅对老观场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封锁了红军前进的道路。
老君山在老观场西南面,方圆30余里,山腰有一条2里长的山脊直通老观场一端。其山周围是悬崖峭壁,唯南北两个寨门各有一条上下的羊肠小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控制老观场通往各地的制高点。
1933年8月下旬,驻扎老观场的红30军为与仪南战役紧密配合。由90师268团和老观地区的赤卫军共1000余人,于8月24日拂晓,向盘踞在老君山之罗乃琼部和马骥伯部发起猛烈攻击。由于地势对敌有利,在战斗中红军和赤卫队伤亡甚多,未能取胜。268团政委陈子明决定,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充分发挥红军夜战、近战的特长。次日夜,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偷袭敌营;以少部分红军和赤卫队员佯攻南寨门,并发动群众在煤油桶
内放鞭炮,喊杀助威;而以其主力和精锐部队,带上备好的竹梯和挠钩,出其不意地偷袭北寨门。红军和赤卫队员摸到北寨门下,敌人尚未发觉。北寨门很高。当红军先头部队爬上竹梯,接近寨门时被敌人发现,敌伸出枪口正欲向我军射击时,红军战士乘机抓住敌人的枪筒一跃而上,翻进寨墙内,挥刀砍死敌机枪手,后面的红军已将寨门攻破,敌人弃北寨门仓皇奔回老君庙。南寨门守敌见北寨门失守、腹背受敌,一部分四面逃窜,一部分退守老君庙负隅顽抗。敌人以密集的火力阻止红军前进。此时,红军分两路,一路正面进攻,一路迂回敌后,两面夹击。马骥伯见败局已定,化装成士兵,率残部夺路逃往鸡山梁。
翌立清晨,老君山战斗全面结束。此次战斗经历一天一夜,歼敌200人。缴枪20余支,还有大批弹药和粮食。老君山大捷,消除了敌人对老观苏区的威胁,清扫了红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