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 有无核物质 B. 有无细胞壁 C. 有无核膜 D. 有无细胞膜
参考答案:
C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即C。
2. 如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一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 (一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该分子的氧基酸最多有20种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 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 D.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参考答案:
B
【考点定
位】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该蛋白质较反应前相对质量减少(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18+二硫键数目×2.对于蛋白质的分子中,每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双缩脲试剂遇到蛋白质会发生颜色反应呈现紫色.
3. 右图为活细胞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图,唾液淀粉酶属于图中的哪一部分( )
A.1和2 B. 3
C. 4 D.5 参考答案: C 略
4.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B. 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C. 动物体内缺少Ca2+,会出现肌肉抽搐现象 D. 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最多
参考答案:
D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组成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详解】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K+、Na+,A正确;有的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2+
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B正确;动物
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肌肉抽搐现象,血液中Ca2+过高,会出现肌无力,C正确;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无机盐的含量很少,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将动物X引入该生态系统,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鼠种群数量(只) 18900 19500 14500 10500 9500 9600 9500 9600 X种群数量(只)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180 170 A.可以用样方法测定X种群的种群密度
B.在第4年,X种群数量最多的原因是其种内斗争最弱 C.在该调查时间后期,鼠和X种群的数量均达到K值
D.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如果老鼠大量死亡,X种群数量也会下降
参考答案:
C
6. 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一直把它作为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A.蛋白质 B.叶绿体 C.核酸 D.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 参考答案: D
7. 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等位基因分离 C.基因重组 D.性状分离
参考答案:
B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即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亲代白绵羊都是杂合体.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复制关系,形成相同的染色体和基因,A错误;
B、由于亲代白绵羊都是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B正确;
C、绵羊的白色和黑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这种现象称性状分离,但不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D错误. 故选:B.
8. 我国科学工作者捕捉到一只稀有的雄性白猴,现要在短时间内利用这只白猴繁殖更多的白猴(已知棕色对白色是显性),你选出最佳方案是:( ) A.白猴与棕猴交配,选出后代中白猴 B.白猴与棕猴交配,再F1自交 C.白猴与棕猴交配,再F1测交 D.白猴与棕猴交配,再让F1与棕猴交配 参考答案: C 略
9. 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DNA 甲基绿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D
10.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的遗传现象
B.体现在杂合子形成雌、雄配子的过程中
C.研究的是所有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 D.两个定律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参考答案:
B
11.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加或缺失
B.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D. 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参考答案:
C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只涉及基因中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改变,A项正确;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由于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所以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畸变,B项正确;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能对生物的性状产生较大影响,C项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D项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不同: 项目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概念 因基因的重新组合而发生的变异 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化而引起的变异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
①自然状态下发生的——自然突①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由组合;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变;②人为条件下发生的——人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工诱变
鉴定光学显微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 光学显微镜下可检出方法
任何生物均可发生(包括原核生适用
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发
物、真核生物及非细胞结构的生范围 生 物)
生殖自然状态下只在有性生殖中发生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均可发生 类型
产生由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引起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 机理
细胞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中发生 分裂 均可发生
只改变基因型,未发生基因的改产生新的基因,发生基因“种产生变,既无“质”的变化,也无类”的改变,即有“质”的变结果 “量”的变化 化,但无“量”的变化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提供生物意义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化的原材料
育种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应用
12. 下列哪项对双链DNA分子叙述是不正确的
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
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
真核生物遗传中发生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均可发生
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的结果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可引起基因“数量”的变化,如增添或缺失几个基因
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义
单倍体、多倍体育种
D.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 参考答案:
D
在双链DNA中,一条链上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配对,一条链上的T与另一条链上的A配对,因此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数目也相等,A正确;一条链G与C分别与另一条链上的C与G配对,因此一条链G与另一条链上的C相等,一条链的C与另一条链上的G相等,故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B正确;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一条链上的A与另一条链上是T相等,一条链上的G与另一条链上是C相等,因此,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也是A:T:G:C=2:1:4:3,C正确;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一条链上的G与另一条链上是C相等,一条链上的T与另一条链上是A相等,因此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D错误。故选D。 【备注】本题关键要清楚两条互补链之间碱基之间的关系。 13.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分子式为C63H1050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是16个 C.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0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D.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9个-CO-NH-,称为九肽
参考答案:
D
14.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中只含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B. 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 DNA复制不仅需要脱氧核苷酸作原料,还需要ATP供能 D. 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
参考答案:
B 【分析】
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
(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
(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3、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详解】A、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其分子中只含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B、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错误;C、DNA复制不仅需要脱氧核苷酸作原料,还需要ATP供能以及酶催化等条件,C正确;D、DNA可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所以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正确。故选:B。
15. 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 )
A.控制物质的进出 B.将胰岛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 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D.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 参考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