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过年的年味_三年级日记

过年的年味_三年级日记

来源:筏尚旅游网


过年的年味

过年的年味450字 2014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关于过年的作文:年味儿淡了600字 关于过年的作文:年味儿淡了

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更多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专题推荐:

关于过年的作文:记忆中的年味500字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关于过年的作文:过年的味道800字 父亲用哥才买的新手机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哥也买手机了,父亲说这玩意儿还真怪,他在那边轻轻一按,我在这边就有了反应,父子俩就像面对面在说话了;接着又问我何时回家过年,到时要不要他去车站接我。父亲的电话将我从繁忙的“年终总结”中拉回到了现实,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该回家过年了。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村里已经出现几部手机,看来,哥今年干的不错,过年的不错,过年也用上手机了。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了,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了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了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了。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大年初一,天一亮,鞭炮轰鸣,所有人互至问候,祝福新的一年。随着村里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机短信与电话问候,大概将为故乡传统新年带来新的气象;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儿女,可以通过手机与电话,给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给儿女送来欢乐!稍稍弥补心中的遗憾,缓解醉人的乡愁……

过年的滋味800字 鞭炮声响起的时候才知道,春节到了。

桌上已经摆上了热腾腾的饭菜,奶奶还在厨房里忙碌着。

团年饭是年夜里必不可少的,似乎少了这,就不算过了年。也许,这就是过年的滋味。

一年忙到头,到了最后,一家人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年饭,叙叙旧,便足矣。

可是,突然发现,有一些人,却体会不到这种,过年的滋味。

这一次,我们是在奶奶家团年。吃完饭,又要和父母亲出去拜年。走出门时,已经七点种了。这时候,大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可是,的士车却仍然川流不息。陡然间,一种莫名的感觉,油然而生。

坐上一辆的士车,司机操着一口湖南口音问:去哪里。父亲告诉他地点后,便开车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父亲问:师傅是湖南人吧?

是的。

过年不回家团年吗?

不回去。我一个人已经三年没回去了。

三年?他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吗?已经三年没有和家人团圆吗?

父亲又问到:怎么不回去呢?

哎,工作忙啊!没办法。

简短的谈话后,便是一言不发的沉默。三年时间,也许并不算太长。可是,对于一个三年没有回家和亲人吃团年饭的人来说,他又度过了怎样漫长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过年的滋味本是最快乐的,可是在他眼里,过年,也许就变成了最难熬的时光。因为,当他载着一个个回家团圆的人之后,却只能独自载着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孤独一个人回到寂寞的家。也许,一碗饭,一杯酒,就是他的年夜饭。

车子开过一家酒店,里面坐满了客人,大家都把年夜饭选在酒店里吃。看着里面厨师和服务员忙碌的身影,我知道,他们都是不能回家过年的人。看着别人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开心的吃着年夜饭,自己却不能够体会到过年的滋味。

过年的滋味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快乐的,因为,我们可以和家人团聚,在大年三十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晚上,一起吃着团年饭。可是,在外面忙碌的人,又何时能够和家人团聚,又何时能够再一次体会到这久违的过年的滋味?

车子到达了目的地,我们下了车。很快,又有人上了那辆的士。看着渐渐远去的车子,我突然明白了,一开始心里那种莫名的感觉,其实是一种由衷的敬佩。为了别人的团圆,却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过年的滋味。其实,他们的心里又何尝不想回家,又何尝不想和家人团聚,只是,他们明白,自己还有应该完成的事,为了别人的团聚,他们就必须要放弃,过年的滋味。

春之过年889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就这样踏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了。

这是一年之中的开端,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日子,哈哈,对,就是过年。

天还没亮,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各做各的,喜气洋洋的气氛无时不存在着。大人们忙的做饭,只有小弟拉拢着脑袋,眯着眼睛,倾斜般的坐在小板凳上,似乎在预备着随时倒下。我干笑几声,蹑手蹑脚的走过了,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他身边,轻轻地拉拉他,“喂,小弟你不会又想睡觉了吧?”他哼了一句,大概是确定了吧,嘿嘿,姐姐我偏不如你意,我从桌上哪一些小弟最喜欢的小零食下了来,诱惑他似的在他面前晃了晃,“想吃么,想吃你就别这样要睡不睡的样子,打起精神来呗!”他似乎没反应似的,算了,我不惹他了。

吃过早饭,我和弟弟几乎快嗨起来了,因为过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一家人在一起,而是与街坊邻居到处去拜年啦,我们几个小馋猫,拎着一个挺精制的小袋子,跟着大人的脚步,一旦走进别人家,我们几个就飞似的跑了进去,光挑好吃的零食,家长们也拿我们几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个没办法,只有说几句的份了,拜完年后,我和几个小伙伴就拿着小袋子到处玩去了。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雪白,昨夜一定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吧。树枝上,河流上,屋顶上,农家的院子里,田野里,就像是天空爷爷怕大地冻着了,赐给大地的雪棉被吧。这又使我想起来《雪孩子》的故事,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雪孩子”就好了,那我们就可以又多一个“人”来陪我们几个小鬼头嬉戏了。于是我提议我们来堆雪人吧,大家都赞成,于是我们几个各自选了一块空地,开始堆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一个小伙伴大声的叫了一句“我堆好了,你们看,我堆的好不好看?”我们几个放下手里的学球,为了过去,大概时间停留了半秒,一阵大笑环绕着那一片雪地,“哈哈,真是漂亮啊,居然胖成这样,眼睛鼻子都缩到一起去啦,哈哈!”“小不点”很没形象的揶揄了他几句,“大耳朵”也不生气,“哼,你懂啥,这叫福气,它长这么胖是它吃得多,你说有这么多东西吃,它可以不胖么?”堆雪人游戏就在两人的争吵与大家的嬉笑中度过了。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初三:阳津

那欢乐的一幕667字 小时候,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每当回首丰富多彩的童年,那年春节在乡下放鞭炮和烟花的一幕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春节的一天,整个市区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大家都怀着欢乐的心情拜年、走亲访友。我和爸爸妈妈、叔叔一家人回乡下老家。拜过年后,我提议爸爸一起放鞭炮,爸爸爽快地答应了,但是他吩咐我要注意安全。我又叫上弟弟和邻居的几个小孩一起放鞭炮。

我们买了一盒“冲天炮”和十几颗小小的“大地红”,迫不及待地来到离家不远的一个池塘边。爸爸说:“来,我做个示范,你们看好了。”他接过鞭炮,打开打火机,点燃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引线,然后,迅速地抛到半空,只听见“砰”的一声巨响,我们连忙捂住耳朵,跳着叫着。我嚷着要学爸爸的样子自己放鞭炮。我小心翼翼地捧起一颗“冲天炮”,点燃了火,扔到了满是淤泥的池塘里,又是“啪”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水中的淤泥炸开了花。邻居小明身上的衣服被淤泥“锦上添花”,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眉飞色舞。弟弟紧跟其后,战战兢兢地扔出了一颗鞭炮,一不小心,鞭炮扔在脚边,“啊!快跑!”不知是谁发出惊恐的喊声,大家早已无影无踪,没过三秒钟,鞭炮如地雷般爆炸了,那声音简直“地动山摇”,连附近的摩托车也吱吱地不停地“抗议”。然后,表弟也扔出一个“大地红”,“啊!不好了,鞭炮扔到了邻居家屋顶!”我们惊慌失措地看着鞭炮,只见它把人家屋顶炸得飞沙走石,但有惊无险。我们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不一会儿,屋里传来几声责骂声,吸取了教训,不敢到处乱扔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童年放鞭炮的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每每想起,总会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汨罗的过年975字 岳阳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地方。这里有四面环山的张谷英,有广为人知的八百里洞庭,有声名远扬的岳阳楼;还有屈原含泪的汨罗江……今天要介绍的,就是汨罗的过年。

对炎黄大地而言,汨罗只是这片炎黄大地中的一块儿小石头,但就算是一块儿小石头,它也有着自己的历史和传统。

端午节一到,大家就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相传,人民知道屈原泪投汨罗江后,纷纷划着自家的小舟,带着用粽叶包着的熟糯米,划至江心,一边投下粽子,一边祈祷河神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粽子,不吃屈原……慢慢地形成了传统。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汨罗的过年也别有一番风味呢?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话不假。在这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汨罗的过年也悄无声息地从腊八粥、腊八蒜、腐乳的香气中拉开了帷幕。紧张、忙碌而快乐的准备工作开始时,大家头一件要干的大事儿,就是忙着买各式各样的鞭炮:冲天炮、一飞冲天的各种炮、飞碟式的炮……数不胜数。第二件大事就是按惯例过个好年,讨个好彩头。别看汨罗不大,这过年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习俗,却都是别有深意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家里必须大扫除一次,代表扫掉贫穷做富有的人;

大年三十之前,每个人必须洗个澡,意味着洗去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吃团圆饭时,碗筷得多摆几双,据说是已故的亲人会回家吃团圆饭;干鲤鱼一只是必备品,而且不能立刻上餐桌,得留几天吃,代表年年有鱼(年年有余);饭前要行拜天地爷爷的礼,由家族最年长的长辈对天作揖三个;吃饭时只要家里有人没吃完,就不可以打开大门,晚上家里也不能住进非嫡系子孙,因为怕财运、家运外流;

团圆饭之后是汨罗独有的一大风俗——讨百家饼。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提着大袋子,挨家挨户地拜年,说些“恭喜发财”、“祝您长寿”之类的吉利话。这时,主人就会拿出好吃的、面饼甚至是饮料来犒劳大家。一家不算什么,可十家、百家、千家……积少成多,孩子们常常是“去时一无所有,来时满载而归”的高兴劲儿。吃了还可以辟邪避难;

初一到了,大家要做的就是比谁家人起得早,因为大家认为起的越早,这新的一年就越红火……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这就是汨罗的过年,不一样的过年。

初一:刘羽琦

那天,我真开心1267字 伴随着浓浓的年味,清脆的炮竹声,漫天绚烂的烟火,新年到了……

新年新气象,家家户户都忙着,辞旧岁迎新年,办年货,买鞭炮,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好生热闹!大年初一的早晨,新年的头一天,大地到处都换新衣,说新话。这一天的早晨很是潇洒,空气中包含着香喷喷的年菜味,那是一种质朴而又幸福的味道,早上一起来,就享受到这样的嗅觉美味,可不是一件乐事!那天街边的小花也格外的迷人,芬芳;小草也格外的迷人;梅花,更是艳压群芳啊;有时候,飘飘落落几朵晶莹剔透的雪花,可就更有意思呢,小孩们不怕冷,一个个穿着羽绒服,戴着帽子,堆雪人,打雪仗,尽管手冻得通红,也还笑嘻嘻的.那天,大人们按照风俗,男人们出去走亲戚拜年,女人们在家准备过年晚上要吃的年菜,小孩们的任务则是——吃、喝、玩、乐!吃,吃冰糖葫芦,吃香喷喷的年菜;喝,喝玉米汁,喝饮料;玩,放烟花,放鞭炮;乐,脸上绽放笑容,笑嘻嘻,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可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咩!

十点左右的时候,猪头已卤出了味道,小孩们可抵挡不住这样巨大的美味诱惑,一个个嘴上说着不吃不吃,实际上,悄悄地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便生拽了两块下来,可狡猾了,后来妈妈来了,便还假装咽唾沫,央求妈妈给两块尝尝鲜。

到了正午时分,男人们也已经拜年回来了,带来了一大帮亲朋好友来庆团圆,这时便开饭了,暖意沁满每个人的心扉!吃完了饭,大人就放几发鞭炮玩玩,然后就乘着日中的毒太阳,打起了牌,看看谁的牌技好!不管谁输谁赢,大家都开心,因为这才是过年嘛,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心,幸福嘛!孩子们则在屋里乖乖的看电视,不时被“熊大”(动画人物)逗乐了,就开怀大笑起来,看了一会电视,或许是累了,便悄悄地爬到小床上睡午觉了。一觉醒来,大人们牌也打的差不多了,牌局结束了。

天色晚了,星星悄悄爬上了天空的边际,月光如水,天空一直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这时,如果突然有零碎的流星从天空中滑落,孩子们便会闭上眼睛,祈福2014,许下对2014的美好祝愿,多么富有童心的行为呀,真是一群可爱的孩纸们!这时,差不多晚饭又开席了,在月光的沐浴下,人们更加快乐而幸福了,吃着团圆饭,满满的爱意沉浸在空气中,大家不约而同的笑了,那笑容真的很灿烂,没有掺杂其他的歪念,是透明的,干净的!那一刻,在我心中是美好的,烂漫的,多希望时间可以停在那一刻,让我们永远把记忆留在最美的时刻!

那天,我真高兴!高兴的快要飞起来了!树枝上的小鸟,天边的繁星,脚底的浅草倾听着我的内心独白,他们都在说;“那天,我真高兴!”

初二:陈芳

过年445字 过年啦!过年啦!小朋友一定非常喜欢过年吧?没错我也一样喜欢过年呢!因为过年可以收压岁钱、吃分岁酒等。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吃年夜饭,来历是,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聚,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人民多么重要。因此这个传统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吃完了年夜饭之后,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春晚里表演着各种各样的节目如:小品、唱歌、跳舞、杂技等。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第二天—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我和哥哥吃完早饭就兴冲冲的上了车。汽车在马路上飞奔。到了目的地,爸爸从后备箱里拿出一瓶法国红酒,和一大条香烟走到了15楼。一进叔叔家,我就对叔叔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叔叔笑呵呵的说:“呵呵,行,红包拿来。”说完叔叔就拿出红包来招待我们,我一拿到红包就把哥哥拉到房间乐滋滋得数钱。

啊!一天终于过去了。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拜年怎么辛苦,但是又能得到压岁钱。拜年你到底让我喜欢你还是讨厌你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