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2期第23卷 No2.2014 vo1.23 亚里士多德理想悲剧人物的设定 ——读《诗学》有感 伏伟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36)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学说是西方悲剧学说的源头,其《诗学》的核心部分就在于他对悲 剧理论的阐述。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对理想的悲剧主人公有一些设定,笔者理解为理想的悲剧人物 需要有非凡的品质带来美感,需要有显赫的地位带来崇高感,需要有丰满的性格触发矛盾,需要有无 心的过失引发怜惜。悲剧散发着迷人的色彩。是多方因素融合的结果.在这其中既要注重情节的设 计,也要注重人物的设定,理想的悲剧人物的设定,将使悲剧更具感染力。 【关键词】诗学;亚里士多德;理想悲剧人物 一、引 言 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 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 年)是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百科全书式的 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 科学家,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成熟时期的美 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 学思想结晶.在西方文化史上首次构建了系统 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 的美学艺术理论。 “诗学(Poietike Tekhne)”, 定义,悲剧包含了六方面的内容:悲剧具有严肃 原义为“论诗的技艺”。这里的“诗”从广义上 性、完整性、规模性;悲剧的风格是崇高、悲壮, 来说,是指一切艺术创作,从狭义上来说,可 而不是悲哀、悲伤;悲剧要表现好人经历坎坷磨 以理解为从荷马时代到古希腊时期。以韵文形 难的过程;悲剧的媒介是各种优美的语言形式; 式创作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颂诗、讽刺诗、 悲剧的表现方式主要借助于人物表演:悲剧的目 史诗、悲剧、喜剧等。现存的《诗学》共二十 的是净化怜悯和恐惧两种情绪,使人感到舒畅的 六章,可大体分为三部分:第1~5章,谈艺术 松弛,得到无害的快感。多年来,人们已经对其 的分类原则,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以及 关于悲剧的成分、风格、效果等方面的论述进行 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第6~22章。谈他的 过很多探讨,但对理想的悲剧人物的设定还缺乏 悲剧论,论述悲剧的特征和构成要素,讨论了 更多解读。悲剧的各要素(情节、性格、言词、 悲剧的写作和风格;第23~26章,谈文学批评, 思想、形象和歌曲)之间千丝万缕,任何一个细 分析悲剧与史诗的异同。 节都可能影响我们更好地去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悲 《诗学》的核心部分在于对悲剧理论的阐 剧理论。下面是笔者读《诗学》有感对亚里士多 述。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定义: “悲剧 德眼中理想悲剧人物的几点粗浅理解。 收稿日期:2013-11-23 作者简介:伏伟(1978一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高职英语教育。 58 伏二、适度的距离产生美感 伟:亚里士多德理想悲剧人物的设定 祸”的说法,悲剧感自然萌发。 (一)理想的悲剧人物需要非凡的品质带来 美感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的主角。哈姆雷特、奥 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全部都是位高权重的风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悲剧的创作与人们的审 云人物。哈姆雷特一心复仇,最终虽然大仇得报。 美习惯密切相关。而在谈到审美时人们又总会提 但是爱人、亲人和自己都死了——他是一位王子; 到“距离”这个词。一件普通的事物,即便是人 奥赛罗因为被人挑拨而杀害了深爱的妻子.知道 们所熟悉的,也会因为与审美主体在时空上的距 后悔恨交加自刎殉情——他是公国勇将:李 离而变得美,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距离产生 尔王,因为虚荣自负沦落到无家可归,最后因女 美”。如果“距离不足”。过于接近我们的日常生 活,很难让人产生美感;如果“距离过度”,又 会因为与我们的生活经验脱节.令人费解而无法 被欣赏。所以,必须有“适度的距离”,这是产 生美的必要条件。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主人公的设定,是“距 离”因素在人物的特质上的体现。悲剧英雄往往 是一个不凡的人物,有着不凡的品质,他们中有 些具有卓越的智力,如俄狄浦斯、普罗米修斯 等;有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如赫拉克勒斯、阿 喀琉斯等;有些具有超常的意志力,如麦克白、 克莉奥佩特拉等。总之,人们总能在他们身上发 现一些非同寻常的品质。而这些品质正是悲剧人 物同普通人物之间的“距离”。悲剧人物身上的 过人之处。让他们笼罩在光环之中,成为人们心 目中“美”的化身。鲁迅曾经有一句名言:悲剧 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你看。当人们阅读悲剧 的时候,打动人心的,是美在眼前毁灭的悲痛。 如果悲剧的主人公,没有耀目的光环,只是一般 人、普通人、平凡的人,就无法产生那么强烈的 悲剧效果了。 (二)理想的悲剧人物需要显赫的地位带来 崇高感 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的主角是出身高贵、举 足轻重的人,这一点也是距离美的映射,地位的 显赫可以带来悲剧的崇高感。希腊的悲剧往往围 绕着名门望族的命运转圈,这些人应该有无忧的 境遇,却因性格缺陷或无心之失招来不幸。人物 的地位越高。前后命运的反差越大。命运突变造 成的震撼就越强烈。当这些地位显赫的人物经历 人生转折的时候.通常伴随着一股强大的命运力 量,人类在这力量面前,要承受着对命运玄妙莫 测的惶恐和对人力渺小的感慨。同时,地位 显赫的人物一旦遭受灾祸,涉及面往往更广。产 生的后果也更严重,更能体现“因小错而得大 儿的死悲痛而亡——他是一个国王;麦克白弑君 篡位。为了野心发动城邦之战,最终自己被杀 死——他是一位将军。还有帕里斯,特洛伊王子, 因为贪恋美色造成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 并最终导致国家覆灭。试想若非有那样显赫的地 位,又怎能铺开如此壮阔的场面,那些描写普通 人的痛苦的故事是很难与之相比拟的。 再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和巴尔扎克的 《高老头》做一个比较,两部作品的题材类似,都 是父亲把自己的一切给了女儿却遭到女儿们的背 叛和唾弃。李尔王不留余地倾其所有,善恶不分 寄托残生,自祸其身又祸及他身,这一悲剧人物 给我们带来深深的震撼:而高老头只能让我们哀 其不幸却无法得到类似的震撼。这并不是说《高 老头》在文学造诣上逊色于《李尔王》,只是因为 高老头的悲惨命运仿佛我们邻居的不幸,唤起的 是人们的悲哀之情,但李尔王的悲剧风格是悲壮 而不是悲哀。唤起的却是人们的崇高之感。 三、性格的缺失引发过失 (一)理想的悲剧人物需要丰满的性格触发 矛盾 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指出,从道 德意义上理解怜悯与恐惧,这个观点是对的,但 从审美意义上去理解。怜悯和恐惧可以由在体积 上或在强力上超乎寻常的事物引发,他认为“一 个穷凶极恶的人如果在他的中表现出超乎常 人的坚毅和巨人般的力量。也可以成为悲剧人 物”。对于有性格缺陷的人物形象,当理想和现实 产生冲突的时候。人性的缺点会造成不可避免的 悲剧,人对于命运的无奈最终会导致理想人格的 彻底破灭.这个过程耐人寻味。 《奥塞罗》中的悲剧元素是奥塞罗的嫉妒心, 他对黛丝德摩娜爱恨交加。一个导火索就将缺乏 信任的幻影爱情炸得粉碎。 《罗多古娜》中的克 莉奥佩特拉是个残忍的人,为了保持王位一切在 59 伏伟:亚里士多德理想悲剧人物的设定 所不惜,可是,她的心灵又包含着崇高的东西, 上.人们欣赏悲剧的过程也是对剧中人物因人性 复杂的性格使我们对她又厌恨又钦佩。索福克勒 弱点造成过失带来灾难产生共鸣的过程。哈姆雷特无忧无虑、开朗善良、充满智慧、 斯笔下的俄狄浦斯王,他的性格缺陷是鲁莽,如 果不是他的鲁莽,便不会犯下“杀父娶母”这样 勇敢无畏,受人爱戴,但不幸的是,他阴差阳错 不可饶恕的罪孽,而他在知道后自刺双目、 杀死了心爱的姑娘奥菲莉娅的父亲,导致她疯癫 自行流放。下场悲惨。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 而死,他自己也被奥菲莉娅哥哥的毒剑毒死,让 亚,敢爱敢恨。为了能与伊阿宋长相厮守,杀死 人扼腕叹息。麦克白原是一位勇士,屡建奇功,了自己的弟弟,又为了报复丈夫的移情别恋,杀 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其夫人眼中,他有野 死了自己的儿子和丈夫的新欢。人物丰满的性格 心,但“缺少和那种野心相随联属的奸恶”,有欲 “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他在妻子的鼓 带来矛盾.当人物置身矛盾中。性格中的缺陷诱 望,发过失,造成情节突转,因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动下杀死国王,一发不可收拾,他的心灵从不安 “被折磨得没有--N平静的安息”,从 赋予人们独特的悲剧美感,更容易使人对人物的 到绝望,不幸产生怜惜。 怜惜 亚里士多德认为对悲剧人物性格的刻画应该 本质上说,他不是大恶之人,只是无法抗拒王权 和坚毅。令观众产生同情。 四、结语 (二)理想的悲剧人物需要无心的过失引发 的诱惑,剧终他如勇士一般死去,他天性中的善 做到四点:性格应该好;性格应该适宜;性格应 悲剧对于人们来言.就是体味期望之后得到 该相适;性格应该一致。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绝望的过程,眼看着人物命运将要转折,悲剧将 第十三章中提出了“过失”说。他认为理想的悲 要发生,一切不可避免,人们已不忍心再看下去, 《诗学》是一部研究艺术 剧人物应该是善良的人,但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却又被吸引着看下去。他们优于一般人又类似于一般人,而且最好是声 的美学。着重研究文学创作,特别是处于希腊古 名显赫或出身高贵。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物之所 典文学巅峰的悲剧。《诗学》中,亚里士多德的 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而是因为犯 悲剧学说成为西方悲剧学说的源头。黑格尔说过: 了某种后果严重的错误——当事人的品格应如上 “真理根本没有历史。不会成为过去”。建立在古 文所叙,也可以更好些,但不能更坏”。他的理 希腊悲剧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的《诗学》,历经两千 想的悲剧人物介乎好人和坏人之间,即有过失的 多年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依然在人类文化宝库中 好人。悲剧人物不是圣人,要具备人性,有喜怒 发出璀璨夺目的思想光芒。而亚里士多德关于悲 哀乐、七情六欲。会像普通人一样犯错误,那些 剧人物的理论。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 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灾难并不是罪有应得,而是 响。 因为无心之过。欣赏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陈中梅注译.诗学[1]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1莎士比亚.朱生豪注译.莎士比亚悲剧集 1.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f3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4]姚介厚.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1(5):15 ̄28. [5】芦红娟.西方悲剧中的“英雄主义”U].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7):33-34,37. 『6任晓燕.亚里士多德的悲剧人物论[6]11.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1(2):77 ̄80. 『71赵巍.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亚里士多德悲剧人物论的相通之处Ⅱ1.安徽文学,2009(3):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