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短文《地震云》,完成1——3题。〔9分〕
①“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的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黄昏。据目测估计,地震云高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②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③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有地震;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有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
④据气象观测报道,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黄昏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这种云的垂直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 ..
⑤例如,1976 年7 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7.8 级强烈地震,在7 月27日黄昏,日本真锅大觉教授发现天空出现了一条异常的长长彩云,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后经研究,这种异常的长条云,就是唐山地震的前兆——地震云。
⑥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云,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地解释地
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而准确预测、预报地震更是世界性难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地震云〞,它是指地震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带状云。
B.日本真锅大觉教授从拍摄到的地震云中断定我国唐山将发生强烈地震。
C.第③段采用“总—分〞式结构,介绍了地震云的种类。
D.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④段“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中的 “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4分〕
材料一:1966年我国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死伤人数近5万人。
材料二: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4.2万人。
材料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伤亡人数40多万人。
〔1〕从以上三那么材料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2分〕
〔2〕请你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初三同学写一句抚慰或鼓励的话。(不少于15字)(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15分〕
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
①据相关专家分析,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
②去年7月,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戏谑的“段子〞:“重庆处处都是海景房,遍地都是
游泳池。〞那时重庆已被大雨“浇透〞,降水量突破了1892年以来日降雨量极值。同样在7月,泉城济南也遭到了突发暴雨的袭击,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整个“泉城〞汪洋一片。
③除此之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21年也有一个洪水滔天的“记忆〞。年初,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地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在西南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还产生了3天连续降水3929毫米新的全球降水纪录。夏季的欧洲,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降水量打破了1789年以来的同期降水纪录。7月,非洲迎来雨季,东非和西非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大批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而南亚一些地区更是被3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所浸泡,沦为汪洋泽国。
④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去年,美国共追平打破了263项温度纪录。持续高温枯燥的天气不仅使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年水位创下历史新低,更助长了去年发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山林大火,22人不幸罹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⑤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6月初,高温袭击了南亚一些地区,巴基斯坦南部甚至出现了℃的极端天气。7月,东、南欧的罗马尼亚等国气温一直高居40℃以上。8月,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创下了日本最高气温纪录。
⑥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过去一年中,“古努〞、“锡德〞、“罗莎〞、“利奇马〞等系列台风陆续登场,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海面上的渔船被打得七零八落,路边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急驶而过的火车都被掀翻在地。2月28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最大风力14级的大风,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车厢被吹翻,4人不幸罹难。
4.请简要概括本文所要说明的核心内容。〔3分〕
5.本文层次清楚而衔接紧凑。请以第2至6自然段为例分析说明。〔6分〕
6.为了具体地说明全世界正在承受的暴雨、高温等气候灾难,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7.结合文意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 ..
〔2〕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
三、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0分〕
①2021 年北京奥运会3000多枚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
②青海昆仑玉出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脉的道教发源地玉虚峰。 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记载。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山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有“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墨玉〞“翠绿色玉〞等,丰富的色泽便于区分金、银、铜奖牌的等级。
③据悉,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银牌、铜牌分别由“白玉〞“青白玉,‘青玉’〞制作。玉环的内环周长为31.9 毫米,外环周长为57.7 毫米,厚为3 毫米。
④昆仑玉体积大于新疆和田玉,最大块体超过10吨,有地细密 〔a.柔嫩。B.柔润〕,加工处理后光莹温润、洁透高雅、美观巩固,是国际珠宝界认定的优质级别玉石种类。此外,青海昆仑玉储量大,大块材料多,可满足同等奖牌使用相同质地成色材料的
需要,能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制作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玉处于昆仑山脉同一条成矿带上,由于新疆和田玉资源储量已十分稀少,近年来青海昆仑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了较大的 〔a.份额 b.分量〕
⑤数千年来,玉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我国古代文化历来崇尚以玉比德、以玉表情、以玉明志。玉含有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也凝聚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绵延于青海高原、享有万山之宗美誉的昆仑山,不仅出产了品质优关的青海昆仑玉,也孕育了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交汇开展、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和为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既充分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完美表达了北京奥运会“绿色、人文、科技〞的主题,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与开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
④段的两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2 分〕
的说明方法。
②段中说“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记载〞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分〕
11.将昆仑王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表达了中华文化中哪些思想?( 2 分〕
12.玉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以玉比德,以玉表情,以玉明志。你知道带有“玉〞字的成语有哪些?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写两个,2 分〕
四、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3——17题。〔11分〕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遥远地区都已食用。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
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14.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 、 、 。〔2分〕
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3分〕
③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17.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1〕博客,即“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让任何人都能够完成个人网页的创立、发布和更新。
〔2〕2021年,博客已经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群众表达方式,但中国博客还悄无声息。在接下来的十几个月中,博客在中国疯狂开展。有数据说明,目前全球中文博客站点数量超过5000万。同时,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博客在勤奋地敲打着一个新的互联网传奇。《第18次中国互联网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1.23亿网民中,2800万经常写博,这个数字是上一年的两倍。
〔3〕人人可以博客,人人可以创造内容,人人可以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
参加博客的“零门槛〞,它在人们的心中更具诱惑力。不过,博客的意义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4〕首先,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可以及时记录和发布自己的生活故事、思想历程,发挥个人无限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还能以文会友,同别人进行深度的沟通。
〔5〕其次,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使博客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博客将成为公众的武器,人们用它来表达政治见解,对国家的政策走向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6〕再次,博客的即时出版,还改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冲击。它造成人们对传统出版业的疑心和审视,从而影响到整个出版行业作出新的选择和调整。
〔7〕当然,也有一局部人质疑博客浪潮会使网络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如揭露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等。博客的随意性与开放性导致内容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但这些都不阻碍博客的开展,一边探索一边建设,一边表达一边吸收,“人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18.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3分〕
19.第〔3〕段中加点的“零门槛〞在文中是什么意思?〔3分〕
20.从本文看,博客的意义有哪些?〔3分〕
21.第〔7〕段提到,博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你是怎样看待博客的呢?请结合本文,简要阐述你的看法。〔4分〕
六、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12分〕
鹦鹉鱼的睡衣
沈岳明
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助,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方法。它们每天黄昏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平安。
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巩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搅。
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选自《意林》2021年第5期
22.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3分〕
“就能〞、“才能〞各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2分〕
25.文章末尾写到:“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类有哪些“作茧自缚〞
的行为。〔3分〕
语文专项集训〔十八〕
1.B〔“断定我国唐山将发生强烈地震〞有误,原文只是说日本真锅大觉教授“发现〞天空有异常彩云,并没有做出任何有关地震的断定〕 2.不能。因为“可能〞一词表达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可能〞,句子意思由地震发生的可然性变成了必然性。〔意思对即可〕 3.⑴如“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地震震级越大,伤亡人数越多〞“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损失〕〞“我国是受地震影响最深重的国家〞等。〔答案中必须涉及“我国〞“地震〞及“伤亡〞“损失〞两方面关键信息〕⑵如“地震震垮你们的校园,却震不了我们的爱心,我们伴你同行!〞“同学别哭,擦干泪,站起来,爱的路上有我们。〞“此刻,十三亿中国人都是四川人,都是你们的亲人。〞〔此题为开放题,只要带有抚慰、鼓励的言辞,字数达15个以上即可〕 “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或:世界正在承受多种气候灾难。 5.第2至6段是本文的分述局部。分三层。第一层〔2—3段〕,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21年有洪水滔天的“记忆〞。第二层〔4—5段〕,2021年热浪肆虐全球。第三层〔第6段〕,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内容上构成比照,“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一句便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是: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6.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7.〔1〕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才或事物。句中是说去年热浪肆虐了全球,美国仅仅是其中一隅。〔2〕为改善物质的某些性能而参加到物质中的药剂。句中是说全球变暖这一天气状况对飓风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b.柔润 a.份额 9.作比拟 10.说明玉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史籍资料。与下文“玉文化〞“和谐、和平、和睦〞“和为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12.例如:冰清玉洁 守身如玉 玉石俱焚 13.饺子 时间顺序 14.馄饨 粉角 扁食 煮饽饽〔饼饵、角子〕 15.列数字 饺子流传时间长,地域广,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馄饨两个品种。 16.不可以,“至少〞一词说明饺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去掉显得太绝对,表达不准确。〔不严密〕 17.意寓团圆;意寓新
旧交替〔辞旧迎新〕 18.近年来,博客在中国疯狂〔快速、迅速〕开展。 19.参加博客没有条件限制。 20.⑴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⑵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使博客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⑶“作茧自缚〞答复即可。 第二专题
〔一〕指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义:〔〕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 〕通〔 〕,义:〔〕3、便要还家 〔〕通〔〕,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义:〔〕 5、才美不外见 〔〕通〔〕,义:〔〕
6、其真无马邪 〔〕通〔〕,义:〔〕
7、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义:〔〕8、.荡胸生曾云 〔〕通〔〕,义:〔〕
9、卜者知其指意 〔〕通〔〕,义:〔〕
10、矜、寡、孤、独、废疾者 〔〕通〔〕,义:〔〕
〔〕通〔〕,义:〔〕
〔二〕1、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
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
2、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抢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
B. 走马观花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
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 ..
D. 举世无双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以下句中的加点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为哪一项〔 〕
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
B.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地方七百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
4、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亡入胡。〔《塞翁失马》〕 .
B.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
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5、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感谢:因对方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 ..
秋也。〔秋:季节。〕 .
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十分憎恨。〕 ..
卑劣..
。〔卑劣:身份卑微,出身鄙野。〕 6、以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曹刿论战》〕〔间:参与。〕 C.一箪食,一豆.
羹。〔《鱼,我所欲也》〕〔豆:一种粮食作物。〕 D.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是:这。〕 7、以下句中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怀怒未发,休.
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桔祥。〕 景.
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景:日光。〕 作文..
以记之。〔《岳阳楼记》〕〔作文:文章。〕 等.
不可得。〔《马说》〕〔等:等同。〕 8、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山随平野尽,江.
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C.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 D.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9、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惟危楼一座,直接..
霄汉。〔《山市》〕 开张..
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以为..
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D. 至于..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10、指出以下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①将军宜枉驾顾.
之。〔《隆中对》〕 〔 〕 ②居.
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
〕
③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 .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 .
⑤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
〔三〕一词多义
1、安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③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
2、毕
①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
3、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安
毕
比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4、诚
①帝感其诚 诚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③此诚危急存亡制秋也 诚
5、池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池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
6、曾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 ②曾益其所不能 曾
7、从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从 诚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从
8道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
②缺乏为外人道也 道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
④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⑤以谘诹善道,查纳雅言 道
9、达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达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达
10、当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
②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当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当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当
〔四〕词类活用
指出以下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佣者笑而应曰:“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4)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5)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6〕狼不敢前 《狼》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7〕渔人甚异之。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8〕稍稍宾客其父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9、父利其然也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
〔五〕 文言句式
1、说说以下各句是不是判断句。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珠可历历数也。
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④是进亦忧,退亦忧。
2.判断以下各句的句式。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始知为人情所患。〔 〕
③夫战,勇气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⑤何陋之有
〕
〕
〔
3.填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区分以下句子各属于哪种句式。
a.判断句 b.省略句 c.倒装句 d.小被动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4)子何恃而往( )
5、选出以下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6、以下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试补出以下括号中省略的局部。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矣。〔 〕令〔 〕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8.翻译以下句子并指出其结构形式。
⑴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
⑶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
⑷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王曰:‘何坐’?〞句式一样的是〔 〕
A.一狼洞其中 B.甚矣,汝之不惠
C.为乡里所患 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10.“那么〞表示判断的一项为哪一项〔 〕
(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
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以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陈胜、吴广喜,念鬼 .
念无与为乐者 .
B.今亡亦死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C.扶苏以数谏故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2.用现代汉语表述以下句子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表达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对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表达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
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根底。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七〕文言文阅读
东方朔救乳母
葛 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办。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 以下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但屡顾帝〔回头看〕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
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 .
然胡不已乎〔停止〕 .
C. 至假设春和景明〔日光〕 .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
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
窥谷忘反〔通“返〞〕 .
2. 以下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
告之于帝 .
B. 旁人言之 .
何陋之有 .
C. 我当设奇以激之 .
无从致书以观 .
D. 乃凄然愍之 .
乃不知有汉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4. 内容把握。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开端:乳母 开展:乳母 高潮:东方设奇 结局:武帝赦免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策“奇〞在何处?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复1~5题。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
2.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土。〞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3.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例句:富贵而归故土
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
而去〔《小石潭记》〕 .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5.“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答案:专题十二
〔一〕1.奇通“又〞,意思还有一些
2、已通以,以后
3、要通“邀〞,邀请。
4、材通才,才能
5、见通现,显露
6、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7、支:通“肢〞 四肢的意思。
8、曾通“层〞,层层叠叠。
9、指:通“旨〞,意图
〔二〕1、D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因此答案为D。
2、D。解析:A项抢,古义:碰、触。B项走,古义:跑。C项诛,古义:责讨。D项意义不同,前者是“推举〞,后者是“全〞。
3、A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是一个词。B项古今义不同,是两个词,解释为“虽然这样〞。C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中间夹杂〞。D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此地方圆〞。
4、D解析:A项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B项河,古义专门指黄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C项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D项是,古今义相同,都是判断词。
5、D解析:A项感谢,内心的感动,激发。侧重于内心。B项秋:古义是时、时候。C项痛恨:惋惜、遗憾。
6、C解析:豆的古义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A、B、D三项都对。
7、C解析:作文,此指写文章,是两个词。A、B、D三项都对。
8、D解析:“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9、C解析:A项古今义不同,古义指一直连接到;今义指不经过中间事物。B项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开业。C项古今义相同,都解释为“认为〞。D项古今义不同,古义:到了,是两个词,“至〞是动词,“于〞是介词;今义常用来表示另提一事。
10、①顾:古义是拜访;今义为照顾、回忆。②居:古义作“经过〞讲;今义一般作“居住〞讲。③但: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④狱:此指案件;今义是监狱。⑤微:无、没有;今义为微小、细微。
〔三〕1、①怎么②养③安稳
2、①全,都②完、尽
3、①靠近②等到
4、①诚心②果真③实在
5、①护城河②水池
6、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②通增,增加
7、①跟从②服从
8、①道义②说③道路④方法⑤道理
9、①到达②威望
10、①对着②正当③应当④要,将要,快要
〔四〕(1)笑:动词活用做状语,解释为“笑着〞。
(2)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发扬光大〞。
(3)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生气发怒〞。
(4)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擅长〞。
(5)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是粪土〞。
〔6〕前:上前 名词用作动词。
〔7〕异:对此感到惊讶 意动用法。
〔8〕宾客:以其父为宾客 意动用法。
9、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意动用法。
〔10〕箕畚:用箕畚 名词作状语。
〔五〕1、答案与解析:第1句可翻译为: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里“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第2句可翻译为: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出。这两句虽然有“者〞、“也〞等标记,但都不是判断句。第3句可翻译为: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第4句可翻译为: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在古汉语中,特别是先秦时代很少用“是〞字表示判断,在句中用了“是〞字,大多数是把它作为代词使用的。第4句的“是〞在这里就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如果稍不注意,解释成判断词的“是〞,好似句子也通顺,那就错了。所以,这两句也不是判断句。
2、答案与解析:第1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这句话有作为判断句的语言标志“……者……也〞,所以是判断句。第2句“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表被动的词“为〞,所以是被动句。有了语言标志是理解文言句子属于哪种句式的重要依据,但还要根据文意去
推断。比方第3句“夫战,勇气也〞。我们说这是个判断句,是因为它用“也〞表判断语气。而第4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那么不是表判断,而是陈述作者的一种感情体验。这需要在阅读中加以品味、比拟,语意顺畅了才算恰当。再如第5句“何陋之有〞这个句子,应按照“有何陋〞这样的语序去理解文意,全句才贯穿,所以,我们说它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3、答案:l.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
4、答案:〔1〕d 〔2〕b 〔3〕a 〔4〕c
5、C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结合日常学习积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此题考查点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明确了这一点,解答起来就较为容易了。首先从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上进行识别,A、B两项均为“……者,……也〞式,D项为“……,……也〞式,这三项均符合判断句的形式要求;而C项无任何判断句的标志。再从句意来识别,A、B、D三项均为“……是……〞,可以判定为判断句,而C项只是一般的陈述。综合分析,句式不同的一项应是“C项〞。
6、A解析:此题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只是考查得更全面一些。首先判定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形式,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然后分析各选项,A项“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B项为判断句,有判断句的典型标志“……者……也〞;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应为“〔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项也为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综合分析,与例句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项〞。
7.余 余 其 岁 或 其 其 余 或 其
8.⑴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判断句〕
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倒装句〕
⑶〔老虎〕渐渐接近〔驴〕,过一步戏弄〔驴〕,摇晃依偎,冲击顶撞。〔省略句〕
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倒装句〕
2.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
〔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
4.可以从如下方面答复: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煽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方案等。
〔七〕1.B 2. C
3.〔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
4.〔1〕犯事 告急 〔2〕例如: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奉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
2.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3. B
4.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意思对即可〕
5.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得总分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