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曹家庄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

曹家庄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曹家庄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有关校纪校规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师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培养目标:

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如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按规则行动、自主读书、认真书写,会关心、会合作、会参与、会交往,能宽容、能理解,有同情心、有进取心等,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通过学生文明影响,带动家长文明、社会文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创建。

三、活动时间:

2012年2月和9月(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 四、活动主题: 好习惯我能行

五、养成教育的内容:

1、养成教育内容要规范化: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体系,使养成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养成教育内容要细化: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各校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养成教育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概括的内容分解细化,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具体,易于理解掌握和执行。

3、教育内容要序列化:要遵循青少年的发育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要研究制定出每个学龄期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包括培养什么习惯,培养到什么程度。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层次性和教育的连续性,要有梯度,不能简单重复,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一)把学习习惯抓实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全校合力。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把生活习惯抓实

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将从学生的作息、洗手、理发、洗脸、剪指甲、衣着整齐、锻炼身体等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

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把行为习惯抓细 1、举止文明的习惯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对长辈、老师、同学、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争做文明公民,并通过“小手牵大手”把学生的教育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

2、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学校生活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生活、活动三方面的秩序。各学校将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3、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 懂得尊重他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人们互相尊重,生活才能快乐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团结,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4、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身体健康的保证,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教育学生既要讲究个人卫生,也要讲究公共卫生。

5、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从爱惜学习用品、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做起。

6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抓起,让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树立诚信意识。

7、懂得感恩的习惯

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五带”、“七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自私告别;“五带”即把礼貌带给师长,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社会;“七无”即校园无纸屑,地面无痰迹,桌凳无刻画,墙壁无污迹,走廊无疯跑(嘈杂),水电(资源)无浪费,出言无脏话。重点抓校园卫生和课间纪律。值周领导、值日教师、少先队干部不定时对各班教室、卫生区及课间纪律进行检查登记,每周进行统计和公布。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通过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周一下午班会制度,总结上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工作。

3、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办好校园网站,在网站建立“养成教育”栏目,及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办好队刊、学校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4、寓“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少先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少先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班级争旗活动。(设循环红旗奖)以少先队值日干部和红领巾监督岗为主要管理成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每周分年级评出一个优胜班级,颁发班风评比循环红旗,一周公布一次。

养成教育关系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在养成教育中,要从点滴做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学习做人。各学校要,制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好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征文、评优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活动月实施方案

曹家庄小学 20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