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七:感悟形象
基本目标:读懂古诗词,能感悟诗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词,能感悟诗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鉴赏人物形象
1.提问方式:这首(句)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2.提问变体: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3.解答分析:外在形象(景象)+内在形象
舟行 [明] 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①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②
问: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
答: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外在),可见诗人是位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的人(内在)。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山翁独饮成醉,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的隐居生活(外在),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内在)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诗人纯用白描手法,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地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答: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成功地勾勒了一个热情好客、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二、提示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特点:(特征+身份)
(神态、行动、心理、处境、情感、喜好)+身份 [本诗塑了一个 的( )形象]。(最关键)
2.具体分析表现:结合诗句有关描写手法,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手法+表现)
常用描写手法:细节刻画、烘托渲染、对比反衬、比兴牵引,借古、借物抒情寄托。 以总体特征为“中心论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特征。 3.指出形象意义:深层含义、特别寄托,
概括作者在该形象上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
四、检测反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问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