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48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嗟乎(jiē ) 缥碧(piáo) 衔觞(sháng) 吝情(lìn ) . B、骈死(pián ) 外见(xiàn) 相马(xiàng) 社稷(jì ) .... C、食马(sì ) 戾天(lì ) 辍耕(chuò ) 槽枥(lì ) .... D、突兀(wù ) 夕岚(lán ) 鸢飞(yuān ) 轩邈(miǎo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⑴.觥筹交错( )( ) ⑵.yǔ( )偻提xié( ) ⑶.宠辱偕( )忘...⑷.岸zhǐ( ) tīng( )兰 ⑸.hào( )月 ⑹.悄怆( )( )幽邃..⑺.qí( )路 ⑻.山岳qián( )形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3分)
A、才美不外见。 B、执策而临之 C、其真无马邪? D、窥谷忘反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俶尔远逝 ②气象万千 ....
③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5.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B. 衔觥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C. 既加冠,益暮圣贤之道。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6.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东晋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唐朝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朝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明朝 7.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腰白玉之环 腰间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向东或向西 ...
C.凄神寒骨 使……凄凉 D.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做……太守 ..8.按要求默写原文。(23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与朱与元思书》) (2)《岳阳楼记》中显示“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3)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
, 。
1
八下第五、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 (5)杜牧的《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是:
, 。
(6)《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是: , 。 (7)《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美景的句子是:
, , , 。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 , 。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为民济世的句子是: , 。 二.课内阅读(52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9-12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浩浩汤汤( tāng ) B、衔远山( xián) ..C、互相轩邈( miǎo) D、泠泠作响( líng)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横无际涯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 (4)微斯人,吾谁与归? ..11.翻译句子。 (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 12.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 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2
八下第五、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的特点(用原文作答)。 (3分)
13.乙文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甲文作者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20题。(1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2分) (1)嗜学( ) (2)叱咄( ) ..15.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3分) ⑴又患无硕师 ⑵俟其欣悦 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16.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卷石底以出。 D.策之不以其道。
17.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何陋之有
C.策之不以其道 D.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19.本文第一段写“我”求学时 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 的态度。(2分) 20.有人认为成功来自勤奋,有人认为来自机遇,有人认为来自天生的聪明,谈谈你的看法。(2分)
3
八下第五、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21—22题(10分)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A.如鸣珮环 ( ) B.其岸势犬牙差互( ) ...C.隶而从者 ( ) D.乃记之而去。 ( ) ..22.用原文回答。
(1)小石潭是如何发现的?(2分)
(2)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2分)
(3)作者是如何描写小石潭的全貌及潭周围的环境的?(2分)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23—26题(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3.下列词语中的“回”字与“峰回路转”中的“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回复短信 D.回环往复 24.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 (2)辄: 2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6.用自己的话写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2分)
4
八下第五、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参考答案:
一.1.A 2、略3、B4、略5、D 6、D 7、A 8、略 二.(一)9、A 10、略11、略12、雄伟(或:壮阔、横无际涯) 听觉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13、乙文作者所写“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烘托出山水景物
的魅力,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甲文中作者以迁客骚人的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二)14、略15、略16、B 17、B 18、略19、刻苦勤奋 谦恭诚恳20、略
(三)21、略22、(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23、D 24、略 25、略 26、(1)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2)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