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8· 林业科技情报 2016 Vo1.48 No.2 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探讨 姜 多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摘要】 以滇藏新通道(西藏境)滇藏界至察隅县竹瓦根镇公路工程为例,介绍在地形复杂的山区进行选线设计时需要注 意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项目情况,在原有旧路的基础上对改扩、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阐明应根据实际地形、地质等自 然条件合理布设线住。并且在布线时应充分利用老路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小工程建设规模。 [关键词] 山区道路;线形设计;布线原则;设计标准;设计指标;解决策略 Discussion For Design Of The Rural Road Linetype Jiang Duo (Fores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Taking Yunnan new channel(Tibet border)and Yunnan to Chayu county bamboo Waghorn town high— way engineering as all example,the paper introduced in the complex terrain of the mountain line selection desin gwhich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the project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old road to the expans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blem.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rrain,geology and other natu— ral conditions,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he ltine is analyzed.And full use of the old road resources,protect the nat— urla environment has reduced the siz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rural road;linetype desin;rgetarder allocation principle;desin gstandard;desin gindex;solve strategy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逐渐向山区公 路延伸,山区公路的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 挑战,因此,山区公路的线形设计尤为重要,以下 以实例探讨关于山区公路线形设计。 1项目简介 (1)本项目全线地形类别为山岭重丘区,地 形、地质环境复杂,应强化地形选线和地质选线, 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好保护”的环境保护政策。 (2)路线定线时,在满足线形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利用老路,少占耕地林地。 (3)在老路线形极差且又受地形、地物限制 滇藏新通道(西藏境)滇藏界至察隅县竹瓦 根镇公路工程是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公路交通 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它的实施对巩固国防, 无法调整时,则考虑采用了新辟路线方案,并结合 地形、地质条件尽可能将线位修建在阳坡侧。 (4)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平纵曲线组合形式, 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尽量采用较高的路线指 标。在特别困难地段,在满足业主及军方的要求之 保证边境安全,开发沿线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事业 发展,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边远少数民族 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路线起 点位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怒江左岸的滇藏 交界处,接滇藏新通道云南境终点,终点止于察隅 县竹瓦根镇,接省道¥201线。起点(丙察公路怒 下,适当降低平纵面线形标准。 (5)穿越村镇区时,注意结合地方发展,尽 量与村镇规划相协调。 (6)平面线形设计时,在一般较为顺直的路 段,尽可能采用较高等级的路线指标,以求改造后 的良好行驶条件。 (7)在地形测量之后,进行纸上定线。路线 江边滇藏交界处)、察瓦龙乡、怒江大桥、目巴 村、木录村、雄楚拉垭口、昌拉卡垭I:1、益秀拉垭 口、明期村、桑久村、终点 (位于竹瓦根镇与 ¥201线相接)。路线全长263.408km¨ 。 2路线布设原则 定线符合《标准》、《公路勘测规范》的规定,正 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 依据本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地位,结合沿线 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环 境,在路线布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8)确定方案后进行实地放线,并逐桩检查 线位平纵面设计的合理性,优化平纵面线形。 20l6 Vo1.48 No.2 3平面设计 3.1平面曲线设计 林业科技情报 视距 3.5(1)视距采用停车视距。当设计速度为 20km/h时,停车视距不小于20m;当设计速度为 30km/h时,停车视距不小于30m。对于单车道 (路基宽度4。5m)路段,当视距不满足2倍停车 视距时,设置警示标志,限制行车速度。 (2)对小半径弯道内侧视距进行检验,当不 满足时应作视距切除或加宽处理 J。 (1)在线形选用时尽量考虑与地形、地物、 环境、景观等相协调,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 做到因地制宜、合理组合。 (2)平曲线设计根据实际地形、地质等自然 条件合理布设线位。主要指标按标准执行,次要指 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在布线时应充分利用老 路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小工程建设规模,节省 建设投资。 (3)设计中采用的平曲线指标,在地形条件 较好的情况下尽量大于规范中的一般值;在特殊地 形条件下采用较低或极限指标时尽量避免与较大纵 坡、高填深挖横断面等指标组合应用,并设置相应 的安全防护设施。 (4)主线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对于 地形地质条件较好,提高线形标准对工程造价影响 较小的路段,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进行平纵面设计。 日东支线(国防路)按照军方要求采用三级公路 标准设计;曲阿支线(通村路);沙冬支线(通村 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 J。 3.2 圆曲线半径 圆曲线半径的一般最小值为30m,极限最小值 为15m。越岭线尽量利用有利地形自然展线和设置 回头曲线。设置回头曲线时,按照《公路路线设 计规范》【JTG D20--2006】的规定执行。 3.3超高设计 (1)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 径的时,按照规范在圆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过渡 在缓和曲线范围内完成。 (2)超高渐变率 超高渐变率为超高旋转轴线与弯道外侧行车道 边缘之间的相对坡度。当设计速度为20km/h时 (四级公路),最大超高渐变率为1/100(当设计速 度为30km/h时(三级公路),最大超高渐变率为 1/125)。当回旋线较长时,横坡由2%过渡到0% 路段的超高渐变率<1/330时,通过调整超高过渡 段长度来满足规范要求。 (3)超高过渡段长度:应满足最大和最小 (排水)超高渐变率的要求。 3.4平曲线加宽 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设置加 宽。双车道路面加宽值为表列数值的2倍。 4纵断面设计 4.1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 路线平面线形、桥涵等诸因素综合设计。 (2)纵坡度设计应注意均衡性,纵断面应设 计成平顺的纵面线型。 (3)越岭线不应出现反坡(如路线翻越雄楚 拉垭口、昌拉卡垭口、益秀拉垭口)。除非按照地 形布线,不得已才考虑设置反坡路段。 (4)纵断面上应避免较长路段出现较大的填 挖。如果无法避免,则应考虑进行平面移线,减少 纵断面上的大填(或大挖)。 (5)对于坡面设置回头曲线的三层线路段, 首先应根据地形、地质情况考虑是否有适合设置回 头曲线的位置;其次应考虑上下三层路线横断面的 布设关系,在横断面竖向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 (6)连续爬坡回头曲线R<30m路段,按照 回头曲线设计纵坡,最大可为4.5%。一般应按照 缓坡3%设置纵坡, 以便在平面线形好的路段使用 陡坡。 (7)利用回头曲线设置缓坡,缓坡的高点设 在回头曲线外,低点设在回头曲线内接近回头曲线 结束处 J。 4.2坡长限制 (1)连续上(下)坡路段,路线纵坡的最大 坡长不得超过下表所列长度限制。 (2)连续上坡(或下坡),应在不大于上表所 规定的纵坡坡长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 纵坡不应大于3%, 当设计速度为20km/h时,最 小坡长不应小于60m;当设计速度为30km/h时, 最小坡长不应小于100m。 (3)本项目连续纵坡应按照路线设计标准, “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且 任意连续3kin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的 原则进行设计。 、 (4)当连续陡坡由几个不同坡度值的坡段组合 ·120· 林业科技情报 2016 Vo1.48 No.2 而成时,应对纵坡长度受限制的路段采用平均坡度法 进行验算,其组合坡长不得大于最大坡长限制长度。 (5)对于海拔高度大于3 000m的高原地区, 应考虑纵坡折减。路线纵断面设计应按照纵坡折减 前的坡度限制坡长 ]。 4.3纵坡设计 形、地质特点、营运安全性及占地等情况下,在运 用技术指标时,尽可能合理利用地形;在不增加过 多的工程量时,线型的设计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 指标。考虑本项目为我国边防建设和环西南边境旅 游的重要通道,路线走廊带的唯一性,资源不可再 得等特殊性,在勘察设计阶段,灵活掌握了设计标 准和指标的采用值-8 ]。 参考文献 (1)本项目最大纵坡:8% (2)纵坡以平、缓为宜,最小纵坡不应小 于0.3% [1]范德林.关于道路线形设计的几个问题的探 讨[J].山西建筑,2014(21). [2]邹健.浅论道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及改善措施[J].公路,2012(6). [3]李晓新,孙勇.城市道路线形设计中的问题 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 [4]吴华全.山区公路选线[J].人民交通出版 社,2010(6). [5]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高速公路勘 察设计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o2. [6]梁勇.山区公路平面线形设计方法适宜性探 讨.路基工程,2005(3). (3)当必须设计平坡(0%)或小于0.3%的 纵坡时,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4)本项目最大容许合成纵坡:8% 4.4竖曲线最小半径 5平、纵面组合原则 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30km/h的路段,一般也 应注重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对于地形困难、工 程艰巨、地质不良及利用老路改建等特殊地段,可 以适当放宽。 (1)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为宜相互对应。 当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时,应将竖曲线包含在平曲 线内。 (2)长直线不宜与坡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 竖曲线组合,避免长直线、长下坡尽头设置较小半 径的平曲线。 (3)长坡、大纵坡两端不应设置小半径平 [7]吉木斯,赵俊峰.在山区公路建设中要注意 环境保护工作[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1(增刊). [8]杨林,宋国壮.基于TransCAD的改扩建公路 交通量预测影响因素分析[J].森林工程, 2014,30(4):141—146. 曲线。 (4)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及曲线长度短、 半径小的竖曲线 。 6结束语 [9]邵振华.浅谈山区公路选线要点[J].林业科 技情报,2014,04:98—99. 来稿日期:2016—03—25 总体而言,线型设计是在充分研究了沿线地 (上接第117页)线平、纵面线形设计,使之能否 达到路线技术标准要求,或满足了技术标准而导致 不能充分利用旧路,增加了投资费用得不偿失。 经过对投资费用和技术标准上分析,根据实际 情况来确定旧桥涵是拆除重建还是利用改造。林区 一个方面进行考虑如降低成本预算,从而降低了设 计技术标准,应本着平纵横相结合、线形合理的原 则,设计和建造出经济、适用、合理、安全、环保 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公路工程,为子孙后代造福。 参考文献 道路的旧桥涵,使用年限较长和技术标准较低等因 素,造成承受荷载能力低和结构类型差,对升级改 造带来较大难度,所以在进行旧路升级改造时大多 数采取拆除重建处理,能利用改造的还是占很小一 部分 引。 6结束语 [1](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2]杨林,宋国壮.基于TransCAD的改扩建公路 交通量预测影响因素分析[J].森林工程, 2014,30(4):141—146. [3]张晓佳.工程设计阶段公路工程造价与市政工 程造价的区别[J].林业科技情报,2014, 01:75—76.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基建的投入,林区的通村、 通场公路全面升级。作为一名设计者不能单独从某 来稿日期: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