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0614 执笔人:刘奕彤19号 小组成员:潘用超 亓文卉 齐子妍 任文 田继辉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高职院校就业思考与对策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06aig0270004),课题组成员:郑晓玲,周林松。
作者简介:郑晓玲(1965-),女,湖南人,海口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金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8-0026-04
一、 论文题目 关于职业教育就业问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是温 总理近期在视察职业院校时所说的话。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这句话精炼地概括了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走什么样的路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是按照这个思路稳步推进,从高出大学几十个点的就业率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很
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技能的劳动者。
打造社会急需的“银领”人才,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今后要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专业实训时间,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配合人事部门开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周济提倡“产学研”结合,他说,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建,能切实加强学校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也能使职业学校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基地、员工学习与岗位培训的平台,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了解其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战略意义的同时,更加关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影响与制约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现状的形成原因,同时提出突破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相应对策。
四、本文研究的结果
(一)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
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就业是民生之本。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师范教育,更是教育之本,尤为重要。
(二) 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学校倾斜,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师范类院校,深化以教育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打造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职业学校从开始办学就要找准就业市场需求,积极配合劳动和人事部门,密切与中等职业院校和人才、劳务市场的合作。 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运行机制的改革,打造在中等职业教育有影响力的品牌,学习期限要灵活,学习形式要多样,学习内容要实用,学习质量要不断提高。要按照职业教育师资要求,采取更加灵活的学制和学习形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同时,教育、劳动、人事等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强指导、提供方便。
(三)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师资提供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的就业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