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悟幸福》教学设计

来源:筏尚旅游网
教学研究

《感悟幸福》教学设计

杨丽华

宾川县城镇中学,云南 大理 671600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当代青少年“生在福中不知福”、“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现象日益突出,在生活中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不如意,对幸福的体验往往是被动的、片面的。本框“感悟幸福”是让学生更多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理解幸福的真正的含义,悟出幸福的真谛,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使快乐伴随自己成长,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关键词:幸福;发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1-0232-02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2)学会品尝幸福,领悟幸福的真谛。 能力目标:(1)在生活中体验着幸福,感受幸福,(2)幸福没有统一标准,也无法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谈感受到幸福的事,使学生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品味生活,感受到幸福的乐趣,使自己健康成长。 2 教学重点 体验生活,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品尝幸福的味道。 3 教学难点 感受幸福,领悟幸福的真谛 4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总结归纳法 5 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 “中国梦”是近年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她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的真谛是什么?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共同品尝幸福的味道。 第一框 感悟幸福(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起学习的热情。) 5.2 讲授新课 环节一:千姿百态的幸福(ppt展示) 中央电视台曾经做了一个街头采访,问题是:你幸福吗?大家假设一下,如果记者问到你,你会告诉他你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呢?思考一下,结合111页的例子,我们做一个以“幸福”为话题的“接龙游戏”。 (1)让四位同学起来读P111-112的几种幸福体验。 (2)学生阅读后分组进行讨论,并完成“接龙游戏”,我感觉到的幸福是 通过刚才大家的接龙游戏,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是多姿多彩的。那么大家是否能够感受到这些幸福有着什么共同特点呢。(心里很快乐。这种感觉就是幸福感) (3)阅读112页“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幸福? 幸福的内涵:人在目标和理想实现后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健康的体魄、适量的物质、充实的精神都是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渡:幸福看似抽象,实际上却很具体。但是对于怎么样才算幸福,人们还存在着争论。) (设计意图:对过去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反思,切实体验其蕴涵的幸福,体验幸福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阅读,理解幸福的含义。) 环节二:关于幸福的辩论(ppt展示) (1)以“何为幸福”为话题进行争论P112-114页 (2)引导学生阅读P113的“阅读角 主要集中了三个议题,先让学生阅读P112-114页的内容,然后把班级学生按组进行分工,由前三组的学生分别讨232 2015年21期

论争论一、争论二、争论三,第四组的学生负责113页的《阅读角》讨论金钱与幸福的关系。 结论一:不学习不是幸福,努力才是幸福。

结论二:有钱不一定幸福,简朴不一定不幸福。 结论三:金钱与幸福的关系不大,它们之间是微量的正

相关。 结论四:成功是幸福,平凡也是幸福。 (过渡:那么到底什么是我们要追寻的幸福呢?别人渴

望的幸福,你有吗?难实现吗?同学们带着问题一块朗读“细细品味”短文,感悟幸福的真谛。)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固定模式。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体味,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环节三:品味幸福(ppt展示) (1)学生品读短文P114 (2)多媒体显示人们眼中不同的幸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领悟幸福的真谛, 师:由于性格、经历、处境的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眼中的幸福是不同的。

幸福的真谛是什么? ①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幸福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幸福是

朴实的,幸福就在你身边,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发现. ②幸福是千姿百态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进行比较,幸福就蕴藏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体味,就能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设计意图:领悟到幸福的真谛,在生活中品尝幸福,享受快乐。)

环节四:品尝幸福(ppt展示) 学生完成P115幸福清单。(制作个人幸福卡片,展示成果)

(1)列出5件能使你感到幸福快乐的事。 (2)列出别人做的5件令你感到幸福的事。 (提示: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不妨把这张卡片拿出来看

一看,你会发现,原来幸福就在你身边。) (设计意图:“幸福清单”使学生回味过去感到幸福的

事,享受生活的快乐。) 环节五:课堂练习(ppt展示) (1)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进行比较。幸福的

组成部分不包括() A.健康的体魄 B.适量的物质

C.充实的精神 D.大量的金钱 (2)幸福源于自己对生活的一种内在满足。这种满足其实很简单,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可以品尝出幸福的滋味;

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这说明() A.幸福看似抽象,其实却很具体。 B.幸福蕴藏在生活细节里。 C.幸福蕴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片段里。 D.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体味,就能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3)在相当长的时间,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来说,上学是他们的一大

难题。请问:

①他们的幸福是什么?

②他们的幸福得益于国家对公民哪项权利的保障? ③这些孩子应该如何珍惜这份幸福?

环节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ppt示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幸福的内涵,了解了幸福的真谛。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健康的幸福观,不因学习而恼,不为钱财所累,不因成败而伤!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显赫还是平凡,只要我们的心是晴朗的,我们永远都是幸福的!

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积极的承担自己的责任,你会发现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伴随我们成长,我们是快乐的幸福的青少年。

老师送给同学们几句关于幸福的格言,希望你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心感悟幸福,珍惜我们身边的幸福.(学生齐读幸福格言)

(1)幸福格言:

青春终究是幸福,因为它有未来。 ——果戈理

把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别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巴尔德斯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穆尼尔.纳素夫 (2)课外作业:

1)有人以有一份好的工作为悦,有人以追求美丽的外表为悦,有人以追求内在的美为悦,有人以游山玩水为悦,有人以弄舞吟歌为悦……这表明()

A.人们对幸福的体验都是相同的 B.平凡的人没有幸福

(上接第 231 页) 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2.4 采用实验导入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中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自己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到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快乐。这种引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他们懒惰思想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5 巧妙设置课堂疑问,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的。”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追根溯源、刨根问底的心理,所以我们可依据学生这一心理,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向学生提出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欲得而不能的学习状态,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自然而专注地投入数学内容的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节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上课开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假如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了两块(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

C.幸福取决于你拥有什么 D.幸福是千姿百态的 2)下列属于人生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健康的体魄 ②适量的物质 ③充实的精神 ④安逸的生活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② ③ ④ D.② ③ 3)下列对幸福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幸福蕴藏在一些生活细节之中 ②幸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③有钱才是最幸福的 ④幸福更多的体现在精神方面 A.① ② B.① ④ C.③ ④ D.②③

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谈论起幸福是什么。富人望着穷人的茅屋和朴素的穿着,轻蔑地说:“你这怎么能叫幸福?我有百间豪宅,千名奴仆,万两黄金,那才叫幸福!”后来,一把大火把富人的豪宅烧得片瓦不留。一夜之间富人沦为乞丐。夏天,汗流浃背的他路过穷人的茅舍,穷人端来一碗凉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此刻能喝到你手中的这碗水。”

(1)你从上述事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列举生活中能让你感受到幸福的片段。 (3)请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6 板书设计 感悟幸福:

(1)幸福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人感受到目标和理想实现后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2)幸福的真谛:幸福是千姿百态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进行比较,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体味,就能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参考文献

[1]解玉玲.主题班会:《感悟幸福,快乐学习》[J].未来英才,2015(4):220-221.

[2]冷丽.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感受幸福教育[J].学苑教育,2013(14):62-63.

形完整图片和碎成两块的图片),如果想去玻璃店重新割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有三种方法:(1)只拿第一部分;(2)只拿第二部分;(3)把两块玻璃都拿上。那么,究竟哪一种方法最聪明、能买到跟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呢?”这时,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我也趁此机会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样,我通过向学生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学习思维,引起了学生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能为一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没有被激发、积极性有没有被调动,与导入环节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对此环节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必须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只有这样,导入环节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实效

参考文献

[1]陈玲弟.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J].学周刊,2012(33):202.

[2]朱飞梅.有效的导入是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J].世纪桥,2012(03):116-117.

[3]夏进.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探究[J].才智,2009(05):124-126.

2015年21期 2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