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鉴别及防治等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鉴别及防治等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鉴别及防治等

作者:朱秀兰等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第02期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鉴别及防治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过多饲喂谷类或多糖类饲料后,导致瘤胃内发酵异常,产生大量的乳酸,在临床上是以瘤胃液pH值降低、渗透压升高和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的改变等为主征的一种瘤胃消化机能紊乱性疾病。 1病因

主要是过饲大麦、玉米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以及各种块根饲料,如甜菜、萝卜、马铃薯及其副产品等,尤其是各类加工成粉状的饲料;或者由于饲料突然改变,如由饲喂牧草而突然改喂谷类或甜菜、马铃薯等,致使瘤胃内发酵过程变为纯粹的乳酸发酵过程,产生大量乳酸而发病。 2诊断

临床症状①最急性型采食或偷吃大量的谷类精料后12小时,出现乳酸中毒症状,病势发展较为迅速。临床表现出腹痛症状,站立不安,后腿踢腹等。有的精神沉郁,呈昏睡状,食欲废绝,流出大量泡沫状涎水,步态蹒跚,站立困难,被迫横卧地上,并将头部弯曲在肩部,取乳热(产后瘫痪)病牛特有的姿势。眼结膜潮红、充血,视力极度减退,甚至失明,瞳孔散大。体温正常或稍降低至36.5℃~38℃,呼吸数正常,脉搏加快达120~140次/分钟,脉细弱,尿减少乃至无尿。瘤胃蠕动停止,腹围膨胀,高度紧张。出现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等严重脱水症状。一般在发病后12小时死亡。

②急性型在采食大量精料后12~24小时,发生中毒症状,表现饮、食欲大减乃至废绝,精神沉郁,呻吟,磨牙,肌肉震颤。奶牛泌乳量大减,步态踉跄,喜卧。有腹痛表现,个别的伴发蹄叶炎,出汗,排泄混杂血液的泡状稀便,尿液减少,脉搏增数达90~100次/分钟,呼吸减慢,可视黏膜发绀或潮红,腹围紧缩,腹壁中等程度紧张,伴发脱水症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③亚急性一慢性型多数病牛不易早期发现。病牛一时性食欲减退,但饮欲增加,瘤胃蠕动减弱,泌乳性能降低,乳脂率也降至0.8%~1.0%。体温38.5℃~39℃,脉搏72~84次/分钟,腹壁稍显紧张,多被迫横卧地上。也有的伴发瘤胃臌气和瘤胃炎等。

实验室检验血液浓稠,红细胞压积值高达50%~60%或以上,血液中乳酸、血糖等含量有所增多,血清钙含量减少,血液碱储降低。尿液pH值5~6,尿液酮体反应阳性。瘤胃液pH值4~6.5,瘤胃液中乳酸含量比正常值(10~30毫克/100毫升)升高5倍以上。 3、鉴别

在临床上应与产后瘫痪(乳热)、酮病等加以鉴别。

①产后瘫痪类似处是产后发病,体温不高或下降,食欲降低或废绝。不同处是多在产后12~72小时发生,患牛意识和知觉丧失,四肢肌肉震颤,瘫痪,多在产后几小时不能站立,昏睡,消化道麻痹,皮温低和低血钙为特征。非典型病例,多发生在产前及分娩后数日至数周。主要症状是病牛伏卧,颈部呈“S”状弯曲。

②酮病类似处是母牛肥胖,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不食精料,仅吃少量粗料,尿少而黄,尿有酮气味,卧地不起(瘫痪型),有时狂躁,摇摆。不同处是多在分娩后几天乃至数周内发生,尤其是泌乳盛期的高产牛群,更有多发酮病的趋势。有些病牛经7~8天死亡。 4、防治

①治疗为了纠正瘤胃酸中毒和机体脱水,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600毫升或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4000毫升,分别静脉1次注射。宜在调整瘤胃液pH值以前,先将瘤胃内容物清洗排出,再投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100~150克或氧化镁250克,以及碳酸钙120克等,每日1次。必要时间隔1天后,再投服1次。当重型病牛经上述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时,可进行瘤胃切开术,将其内容取出大半后,有条件时可投入健康牛瘤胃液3~5升(即移植疗法),效果明显。为了促进乳酸的排泄并增强心肌收缩和全身肌肉张力,可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600毫升,1次静脉注射。为了抑制瘤胃内发酵产生乳酸过程,可用盐酸土霉素5~10毫克/千克体重,溶于5%氧化镁和盐酸普鲁卡因液,稀释为5%注射液,1次静脉注射。

②预防主要对策是有效控制精料与粗饲料的搭配比例,通常以精料占40%~50%,粗料占50%~60%为宜;坚持合理的饲养制度,不要突然改变饲料或变更饲养管理措施,即使变更也宜逐渐过渡,以使瘤胃内微生物区系有个适应过程。对谷类精料加工,压片或粉碎即可,颗粒不宜太小,大小要匀称,尽量防止成细粉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朱秀兰郭宪奎(黑龙江省富锦市畜牧局监督所156100)

蚯蚓常见病害防治

1、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瘫痪,排出黄色或草色体液,成堆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所致。应迅速减薄料床,排除有毒饲料,钩松料床,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到底层休整,以期慢慢适应。

2、蚯蚓体出现局部枯干,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亡,未死的蚯蚓拒食,有悚悚颤栗之感,明显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方法不当而形成的蛋白质中毒症。要清理不适合的饲料,加喷清水,疏松料床以期解毒。

3、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碳水化合物或含盐分过高,经细菌作用容易造成酸化,引起蚯蚓胃酸过多症,全身出现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液增多,在养殖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而死亡,有的病蚓死前还出现体节断裂现象。防治办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蚯床通气,喷洒苏打水、石膏粉进行中和。

4、蚓床湿度太大,饲料pH值过高,则会使蚯蚓体水肿膨大、发呆、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下的蚓茧两头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可采取开沟沥水方法,将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饲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过一段时间再用。 (本刊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