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September 文史艺术 CHARMING CHINA 《文心雕龙・神思》篇创作论的现代意义 ◎王兰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文艺学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汶心雕龙》体大思精,从 思 到憾术》再加上《物色》篇,“割情析采”,文学作品从创作构g- ̄,l语言表达,进行了系 统的规律总结,是我国最早关于创作理论的专著, 申思》篇更是创作的纲要,对现代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创作论;物与神游;神思 中图分类号:1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 0)09A—O177一O2 刘勰从他的“征圣”“宗经”的儒家立场出发,对魏晋以来 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所以他在《神思》篇中花了大量笔墨 的文论一一作出述评。他反感当时文坛上的形式主义风气,认 来讨论艺术构思的问题,“神思”最早出现的意思并不是指人 为那些随时的创作都远离儒家诗教的传统,他写出《文心雕 的精神活动,最早将这一词引入艺术创作领域的是宗炳,他的 龙》一是为了制止“言贵浮诡”、“将遂讹滥”、“离本弥甚”的颓 《画山水序》论述了画家创作的“神思”,陆机的《文赋》:“伫中 废文风,力图使之摆脱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使文学走 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其 向更加二是为了“树德建言”、“敷赞圣旨”,宣扬儒家的正统思 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训,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等也对 想。我们暂且不论刘勰宣扬儒家正统思想在现代的局限眭,就 “神思”进行详尽的论述。 他在创作论中提出的创作技巧,和对文学创作高屋建瓴的认 N- ̄J[勰这里“神思”确立了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重要 识(如对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总是题、艺术想象、风格(作家的 地位,专指作家的构思活动,作家的创作构思中的想象活动。 创作个性)、以及比喻、夸张、声律、骊偶、用典等修辞的用法)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 都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文论知识,这就是《文心雕龙》至今仍被 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干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 人们津津乐道甚至在国际上都形成了研究它的“龙学”的原 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因。 这是说作家创作构思时他的精神活动是无边无际的,可以无 《神思》是“割情析采”创作论的第一篇,为创作论总纲,统 羁绊地骋游于万物,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 摄创作论以下各篇重要论点,主要讲了艺术构思,他的特点和 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 作用以及要进行艺术构思对创作主体的要求,我们主要来讨 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 论他的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写作的启示。 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 一、艺术构思——神思 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由此可见,构思的妙 刘勰将艺术构思作为创作的第一个问题,把它看作是“驭 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即“物与神游”的状 态。“神”与“物”相伴随并且游,达到物我交融、情境交融的的 有生于无。”(40章)但对巴门尼德而言,他的存在是与形成和 式的差异。差异的出现是具有现实性的,不能说孰优孰劣,因 表象相对应的。形成的东西就是有形有象的。表象则一定是有 为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创生的,都有 物象的东西,而存在是从观察事实出发,以果溯因,从万物变 着其合理性和不完善性。唯有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不同 动不居的样态中抽象概括出它们都是存在着的这一最高的固 哲学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才是有意义的,才能真正推动哲学向 定的属性,是超验的,当然就不是形成的东西或可以表象的东 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西。若存在曾经不存在,那它肯定就是在某个时候从虚无中产 参考文献: 生或形成的,因此存在不可能是不存在的,无中不可能生有,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 虚无中不可能产生存在,进而产生存在着的万物。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最后,老子对道的描述体现出朴素辩证法的特征。在 【2]斯塔斯.批判的希腊哲学史【M].庆泽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 他看来,道是永恒的存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同时 学出版社,2006年. 道是运动的,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25章);而巴门尼 尾注: 德的存在是占有空间的,是有限的,并且是一个滚圆的球体, l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 因为它是完满的,故它在各方面都是锁闭的,它又是不动的,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1页。 是受限制的。是有限的必然的。“存在物是不动地局限在无始 2【英】斯塔斯, 判的希腊哲学 ,庆泽彭译,华东师范大学出 无终的巨大链条中;因为产生和消灭已经被赶得很远,被真正 版社,2006年版,第6页。 的信念赶得无影无踪。存在永远是同一的,居留在自身之内,并 3同上书,第7页。 4同上书,第9页。 且永远固定在一个地方。因为强大的必然性把它局限在这个 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 锁链之中。这个界限四面八方地围绕着它”6,这些都体现出一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2页。 种形而上学的思维特征。 6同上书,第5 3页。 综上,存在与非存在,有与无是哲学思维中极其重要的范 作者简介:万秋意(1986一)。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四川师范大学 畴,对二者关系的不同看法,体现着中西方早期哲学家思维方 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CHARMING CHINA 文史艺术 NO.9.September 状态,创作主体的思维才会在想象力的推动下全面展开,进入 文章的创作阶段。“神”与“物”游不仅体现的是艺术构思的 境界,也深刻体现了创作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创作主体在 “虚静”状态中进入与客观事物融于一体的状态.在神思中完 成了创作主体的情感孕育和用心体验的过程,通过作家的主 观反映社会的客观,所以在艺术构思中,任何想象,幻想都离 不开客观事物。“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讲的是创作 中主客体关系。 作家要求运用语言的能力。刘勰虽然反对当时文坛上“言贵浮 诡”的形式主义之风,但他并不是对华丽的辞藻一概否定,他 认为创作者应该在学习经典,分析和钻研他人的作品之后,形 成自己雅正的世界观,使之成为文章的品格,形成如古人一般 的高远之志。不能只是堆积华丽的辞藻,还要有高远的情志, 有了自己的情志,华丽的辞藻也会成为锦上之花,所以他说 要达到“神”与“物”游的状态,创作主体必须要“虚静”状 态。“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即在进 行构思时,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畅,精神净 化。这是作者对构思的要求,要“虚静”。刘勰在《序志》篇中说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就是说创作主体用心体晤万物 的奥秘和生命精神,要求通过“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以达到 “虚静”精神,“虚静”是进入创作状态的前提条件.如果要创作 过程都“文思常利”那就要通过“养气”来保证。 “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 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他认 为《楚辞》的气概能超越古人,而辞藻又横绝后世,这是惊人的 文采和高度的艺术的统一。由此来看他只是反对的是华而不 实的形式主义,并不是对所有华丽的词藻一概否定,而且他自 己也身体力行,《文心雕龙》虽然是理论著书,不仅在理论方面 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而且它本身的创作也都以他的理论为 准则,可其中文采华然,甚至修辞也都用得如此精美无隙,五 十篇都是一篇篇美文,丝毫不影响其思维的严密的逻辑性。 ……关于修辞等具体的技巧都在《比兴》、《夸饰》、《事类》中都 有更为详尽的论述,虽然修辞中声律和对偶我们现代不常用, 二、对创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要求 《神思》篇中作者要求创作者要有四个方面的素质:“积学 而且用法也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一篇优美的文章必定会有 读起来也是抑扬顿挫形成摇曳多姿的声律美。至 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这四个方面 韵律的节奏,的要求由浅入深,贯穿创作的整个过程。对我们今天的创作有 于比喻、用典、夸张在现代写作中也常用到自然的恰到好处 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便不再赘述。 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理论的专著,不 文学创作者首先要积累素材,如果一个作家对博通古今 中外,那他展开想象的时候就有充分的条件和依据,相反如果 仅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是一部成功的 对写作也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个作家薄闻寡识,那他就不可能有合理的想象,抑或局限于 写作理论专著,莫大的意义。 一已有思域不能展开想像,抑或天马行空的不切实际的胡思乱 想。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积累各种各样的知 识。这和我们现代培养写作能力一致,我们平常的1阅读、观察 参考文献: 【1】刘勰著,范文斓注.(忮心雕龙》 【2】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3】缪俊杰.披心雕龙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l987.6 都是为了写作积累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要积累大量的 素材,不去阅读、不去观察、也不去分析,要谈写作那也只是无 米之炊,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总会衰老枯竭。 其次,要培养分析事理的能力,对于一个具体的事物进行 [4】郭绍虞主编.《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O01 1】 理性分析,提高作家的识能力,同样也可以使作家的想象更丰 富更合理,更加有逻辑性。比如对一个事件进行有条理的的分 析,层层推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有错乱的感觉,而是 层次分明,有条有理。所以提高分析事理的能力对每一个创作 者的要求,古今都如此,只有超强的思维能力才可能创作出不 一样的作品。 第三,提高洞察能力,对于一件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认识 透彻,总要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了解透彻,有了透彻 的了解,才能进行合理而深刻的艺术构思。比如我们说的视力 只能看到我们的视域,只能看到能表面的,视力所及的范围, 而眼光却能看到未来,能透过表面看到深层内容,只有看得深 才能写得透。 最后要用巧妙文辞来传达心中的物象,作家要训练自己 的情致,巧妙地运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要训练作家的运用 语言的文学修养,这也是一个好的作家所必不可少的素质。刘 勰自己也在文中说:“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不 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 心。”意思就是精神蕴藏在内心,却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 外物接触到作者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如果语 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完全刻划出来;若是支配精 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所以一个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