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混凝土工程
工艺流程: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搅拌
1.1、开始搅拌前,应进行如下准备工作;
1.1.1、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
1.1.2、对所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
1.1.3、校对施工配合比。
1.1.4、对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规格、品种、产地及牌号等进行检查,并与施工与配合比进行核对。
1.1.5、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如有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
1.2、计量: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保持准确;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雨季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
1.2.1、砂、石计量: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为≤±3%。
1.2.2、水泥计量: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要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其他材料
1页脚内容
K1+478~K1+588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1部分
的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1.3、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
1.4、首盘混凝土拌制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水倒浆。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10%。
1.5、混凝土地拌合过程中,除对搅拌时间进行控制外,还应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进行检查,保证混凝土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现象。
2、混凝土运输
2.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必须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并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
2.2、当混凝土拌合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但容器必须不吸水漏浆。
2.2、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且运距较远时,途中应以每分钟约2~转的慢速进行搅动,卸料前应快转2~3min。
2.4、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泌水现象时不得使用。
3、混凝土浇筑
3.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横板、钢筋和预埋件等分别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能
2页脚内容
K1+478~K1+588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1部分
浇筑混凝土。横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3.2、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设施不落。
3.3、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公层浇筑,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3.4、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振动器捣实,边角处可采用人工辅助振捣。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靠近模板处钢筋较密,在使用插入式振动器之前先以人工仔细插捣。
3.4.2、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
4、混凝土养护
4.1、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加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4.1.1、混凝土应在终凝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覆盖时不得损失或污染混凝土表面。
4.1.2、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d,可根据大气的温度、温度和水泥品种及掺用的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预应力混凝土养护至预应力张拉。
3页脚内容
K1+478~K1+588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1部分
4.1.3、洒水的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4.1.4、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4.2、3.2.4.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温控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
4页脚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