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历史试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珠海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 一 历 史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50分)

1、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耜耕 C .铁犁牛耕 D .中耕 2、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错误的是

A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D .使小农经济解体

3、汶川大地震使我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受到一定的损伤,都江堰对哪个地区有重要影响 A .关中平原 B .成都平原 C .江汉平原 D .江东地区 4、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中有曹兵啃玉米棒的镜头,你认为 A合情合理 B.导演未把握历史事实 C.符合历史原貌 D.当时已传入中国

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6、下列各项中能阻碍商业发展的是

①商人重利轻别离 ②商业由官府控制 ③日中为市的规定 ④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②④ 7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 .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 .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 .外国资本的挤压 D .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8 、在清末民初不可能出现的是

A .民国成立时人们对孙中山行三跪九叩大礼 B .张三穿着西装祭拜孔子 C .李四在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 D .王五在广州吃到了“中西大菜” 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0、“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

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1、“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 年 B.1956 年 C.1966 年 D.1978 年 12、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A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B .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C .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 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4 页)

1

13 、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A .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香港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① 毗邻港

澳,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 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③ 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 ④ 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 . ① ② ④ B . ① ③ ④ C . ② ③ ④ D . ① ② ③ 15、海尔集团打入国际市场的事例突出说明了

A .“引进来”战略 B . “走出去”战略 C .全方位战略 D .多层次战略 16、下列行动不属于政府启动的是

A .菜篮子工程 B . “安居工程” C .制定 《 婚姻法 》 D .国庆外出旅游 17、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前列,具体位于

A .第一位 B.第二位 C .第三位 D .第四位 18、下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实践证明不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政策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C.1958年“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

这标志着是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20、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C.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对立的 D.与知识经济相互推动 21、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不包括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22、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 B.国际组织的建立 C 帝国主义扩军备战的结果 D.经济的发展

23、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A .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 .雇佣劳动力增加 D .封建阶级衰落

24、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是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25、15 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 .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 .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 .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4 页)

2

二、材料解析题(50分)

26、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5分)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7、2007年年初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了大型系列记录片《大国崛起》,探讨了近代以来世界大国的兴起过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1835 1870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145 374 33.8(52.4) 91.8(140) 法国 15 45 德国 21 42 美国 12.8 34 材料二、\"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

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国内市场,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与此同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沿着这条基本路线,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积极的外交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通史纲要》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3分) (2)结合材料三、四简要分析当代中国选择和平崛起道路的原因。(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经济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年均9%以上的高速度,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请概括指出我国为促进\"和平崛起\"所做的努力。(4分)

28、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概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及趋势。(5分)

(2)分析图中C点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发展最高峰的原因。(5分)

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4 页)

3

29、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1)俄国、美国、中国的三次改革是指哪三次改革?(3分)

(2)这三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7分) (3)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2分)

30、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材料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 中国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一次是1793年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 请回答:(7分) (1)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4分) (2)你认为中国错失前三次机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4 页)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