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资源导刊》 2021年第1期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动 态
我国五年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
“十三五”期间,我国采取、法律、科学等综合措施,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五年来,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国际重要湿地15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
“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湿地生态系统保律法规体系。目前,《湿地保(草案)》已形成,28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湿地立法。五年来,安排财政投入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多个。
我国按照湿地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初步建立起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五年来,新增国际重要湿地15处,新增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处;新增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9处,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恢复的面积不断扩大,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四川邛海湿地加大恢复工程建设,使邛海水域面积恢复20世纪鼎盛时期的34平方千米。云南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投入资金300亿元进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使得水质常年保持在Ⅰ类。2015~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15个湿地公园内鸟的种类、种群数量分别增加46.2%、94.9%。
此外,我国深化湿地保护国际合作交流,深度参与《湿地公约》履约工作,海口、常德、常熟、东营、哈尔滨、银川6个城市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2021年底前完成全国县级以上应急预案编修工作
2020年12月24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及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有关情况。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预案》充分吸收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及时借鉴了历史经验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做法,积极适应了新形势、新、新职能,着眼解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并按照“下级服从上级,专项、部门服从总体,预案之
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作了相应修改,与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有机衔接的整体。同时,要求各省(区、市)尽快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省、市、县三级预案体系,各地于2021年底前完成全国县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
此外,2020年秋防以来,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截至目前,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93起,比2019年同期下降84%,为近五年来的最低值。2020年冬季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中东部、华南大部、西南东部;高火险时段主要集中在元旦、春节两个假期。
据了解,针对2020年的冬防形势,森林草原防火的预防工作坚持“防未、防危、防
违”“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依法治火,认真贯彻《预案》,督促省、地(市)、县各级按照国家预案要求认真修订修编。同时,落实层层负责制,做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政 策
2020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启动
日前,自然资源部下发通知,启动2020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要求全面掌握全国31个省(区、市)2020年度国土利用变化情况,持续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更新“三调”成果。
此次调查将延续“三调”组织实施模式和数据更新机制。在“三调”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基础上,以2020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开展遥感监测,提取地类变化信息,制作调查底图,组织实地调查举证,全面掌握2020年度的地类、面积、属性及相关单独图层信息的变化情况。同时,继续采用“分阶段分层级”的质量管控机制,通过县级实地调查举证,省级、国家级核查,确保调查数据真实性。
通知指出,此次变更调查将继续对省级及县级调查成果开展质量评价,评价不合格的县级调查单元和省份,在全国予以通报。2021年6月30日前,自然资源部组织完成国土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增量包的国家级内业核查、数据库质量检查、“互联网+”在线核查、数据库修改工作。2021年7月31日前,组织完成最终数据库质检和更新入库及数据汇总分析工作,并启用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结果。
《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发布
2020年12月1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编制。
《意见》提出,在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其中,集聚提升类等建设需求量大的村庄应加快编制,城郊融合类的村庄可纳入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编制,搬迁撤并类的村庄原则上不单独编制。
《意见》强调,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以“三调”的行政村界线为规划范围,对村域内全部国土空间要素作出规划安排。
《意见》明确,规划批准后应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可依据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求,进行用地审批和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庄规划原则上以5年为周期开展实施评估,评估后确需调整的,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上位规划
调整的,村庄规划可按法定程序同步更新。在不突破约束性指标和管控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各地探索村庄规划动态维护机制。
自然资源部发布地表基质分类方案
为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落实《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地表基质分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分类方案》),作为开展全国地表基质调查工作的指引和基础。该《分类方案》针对构成地表基质的主体物质进行分类,由4类3级分级体系构成。
《分类方案》明确,地表基质是指当前出露于地球陆域地表浅部或水域水体底部,主要由天然物质经自然作用形成,正在或可以孕育和支撑森林、草原、水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该方案针对构成地表基质的主体物质进行分类,由4类3级分级体系构成。其中,一级类划分为岩石、砾质、土质、泥质4类不同类型,二级类划分为14类,三级类根据二级类作进一步细分。
此外,《分类方案》明确,地表基质层内存在的水、有机质、生物、微生物等附属物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亦是地表基质调查的重要内容。
数字
523起
2020年1~11月,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23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17496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
1000多万公顷
“十三五”期间,中国坚持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多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30万公顷,四大沙地生态整体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续减轻。我国北方共发生43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天气12次,较“十二五”期间减少29%。
8848.86米
2020珠峰测量,我国采用了“综合运用GNSS卫星测量、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航空重力和遥感测量、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和实景三维建模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技术路线,并与尼泊尔扎实开展技术合作,最终确定了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峰雪面高程为8848.86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