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阅读。
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其为诗也,言理而不言情,故终宋之世无诗焉。然宋人亦不可免于有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非后世可及。盖以沈至之思而出之必浅近,使读之者骤遇如在耳目之表,久诵而得沈永之趣,则用意难也。惟宋人专力事之,篇什既多,触景皆会。天机所启,若出自然。禾中王子介人,示予所著词,不下千余首,自前世李、晏、周、秦之徒,未有多于兹者也。(选自陈子龙《王介人诗余序》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然宋人亦不可免于有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非后世可及。
2.“自前世李、晏、周、秦之徒”中的“周、秦”分别是指词人_ __和___ 。 3.请概括陈子龙认为宋人诗不如词的原因。
二、名句默写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 ,___ ___”两句夸饰客人箫声产生的效果。
(2)《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 ,_____”。
(3)《蜀道难》中“_________ ,_______”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的情景。
(4)《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_____ ___,_____
____。”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_______ ,__ ___。”
(6)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 _____,______ 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语文10分钟自助18.2 命题人:王鹏飞班级姓名 一、古文阅读。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2.刘向是西汉著名学者,著述及辑录的作品甚丰,除《新序》外请另举出两部。
3.用自己的话概括楚王“退朝而有忧色”的原因。
二、名句默写
(1)《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要保持清醒,不要沉迷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诗人在听完琵琶女自述身世后,不禁也感怀遭遇,表达同病相怜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 ,_________ _”两句劝慰吹洞箫者,认为无需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4)《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____ 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 ”,喟叹终日。
(5)韩愈在《师说》中阐明择师方面不分地位高低和年长年少的原则:“_____ ”,无论年长年少,“_____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慨叹昔日的显赫人物都历史风雨中化为乌有的名句是“_____ ,_____ ”。 语文10分钟自助18.3 命题人:王鹏飞班级姓名 一、古文阅读。
先生著书不一种,此《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选自《清文观止》)
1.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 2.《日知录》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人。
3.根据材料,概括《日知录》的成书过程和创作宗旨。
二、名句默写。
(1)《诗经·氓》中“____ ,____ ”两句,写出女子登上破败的土墙,向心上人的家乡痴望,情意动人。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对比四十三年前的“_____ _”和现实中的“______ ”,表现了金兵南侵时的战火烽烟和被占区人民忘却战败历史在佛狸祠前迎神赛社的景象。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通过“_____ _”和“______ ”两句的比较,写出了同学者和自己在衣服方面的差别,表现了自己求学时的艰苦条件。 (4)杜甫《望岳》中表现泰山高耸挺拔,赞叹自然神奇秀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语文10分钟自助18.4 命题人:王鹏飞班级姓名 一、古文阅读。
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之下,为天下笑。(《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戎寇尝至(_______)②褒姒大说,喜之(_____) .. ③因数击鼓(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二、名句默写。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无声的人和江景衬托琵琶女一曲弹罢后的艺术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一词中,表现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式论证“秦爱纷奢”这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这些行为使百姓们“____________ ”,而秦朝统治者却“____________ ”。
(5)在《赤壁赋》中,表达希望与神仙相交与皓月共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6)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10分钟自助18.5 命题人:王鹏飞班级姓名 一、古文阅读。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②
①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 ..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与之弟子籍。 二、名句默写
(1)《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4)《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杜牧《阿房宫赋》在总结秦国灭亡历史教训之后,委婉劝谏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语文10分钟自助18.6 命题人:王鹏飞班级姓名 一、 古文阅读。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1) 翻译: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2) 翻译:“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二、名句默写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甘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会怕会有“____________”的结局。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往往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道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蜩与学鸠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林中飞行和停下来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
(6)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18.1---18.6答案:
18.1答案: 一、【答案】1.然宋人亦不可免于有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
余/故其所造独工/非后世可及. 2.周邦彦(周美成)秦观(秦少游)
3.①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诗歌言理而不言情.②宋人的欢愉愁怨之情于内心不可抑制,于是借助词抒发出来.③宋人致力于写词 参考译文:
宋人不懂诗却勉强作诗。宋人作诗,只讲道理却不抒写情感,所以整个宋代没有诗。然而宋人内心也不可避免有情感,所以宋人的欢愉愁怨之情,涌动在内心不可抑制,大都借词抒发出来,所以宋人所作的调词十分精巧,不是后人可以赶得上的,十分深沉的思想表达出来一定浅显明白,使读它的人猛然看到时就像在耳朵眼晴的表面一样(浅显),长时间诵读就能体会到深沉隽永的意趣,但想要运用它的意旨却很难,只有宋人专门致力于作词,篇目已经很多,看到景物都会作词。天赋的灵机开启,就像出于自然。禾中的王介人,拿他所作的词给我看,不少于一千首,从前代的李清照、晏殊、周邦彦、秦观这一类人,没有比这个人作的词多的。
二、【答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8.2答案: 一、【答案】
1.断句: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2.《说苑》《楚辞》《战国策》等
3.楚王认为,凭自己这样没有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自己了,这样国家大概要灭亡了。 参考译文: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二、【答案】(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8.3答案: 一、【答案】
1.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 2.顾炎武3.成书过程:考证古籍(稽古)——札记心得——依次分类(类次) 创作宗旨:规劝时弊(救世),效法古礼(明道) 参考译文:
先生著书不止一种,这部《日知录》便是他考证古籍有心得,随时札记,时间长了依次分类成书。凡是经义、史学、官制、吏治、艺文之类,一一疏证其源流,考证其谬误。至于叹息礼教的衰微,感慨风俗的败坏,以古代为法则,称述先贤,规劝时弊,更是深切著明。(先生)学问广博而见识精深,论理周到而言辞畅达。这部书,估计只有宋元名儒能够做到,明朝三百年来几乎没有。
二、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2)烽火扬州路一片神鸦社鼓(3)同舍生皆被锦绣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8.4答案: 一、【答案】1.曾经高兴多次屡次
2.幽王自己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参考译文: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 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 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 ,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对着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拟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 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二、【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18.5答案: 一、【答案】1.C2.A3.给他弟子的身份
参考译文: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弟子说:“没有才能的人,我公孙龙不会和他交往的。”有个穿粗布衣服用绳索当衣带的访客求见并说:“我善于呼喊。”公孙龙问弟子说:“我的门下原来有善于呼喊的人吗?”回答说:“没有。”公孙龙说:“给他弟子的身份吧!”数天以后,(公孙龙)前往游说燕王。来到河边,但是渡船在对岸。让善于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就让渡船过来了。
二、【答案】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8.6答案: 一、【答案】(1)“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听到了就立即做呢?”(2)“冉有生性畏缩,所以(我)要(使)他进取(或给他激励);子路勇气过人,所以(我)要(使)他慎重(或让他有所节制)。”
(3)体现了孔子教育要因材施教的思想。 参考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道:“有爸爸哥哥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冉有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道:“听到就干起来。”公西华道:“仲由问听到就干起来吗,您说
‘有爸爸哥哥活着,[不能这样做;]’冉求问听到就干起来吗,您说‘听到就干起来。’[两个人问题相同,而您的答复相反,]我有些糊涂,大胆地来问问。”孔子道:“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二、【答案】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