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徐志摩诗作中最具影响力,表达对母校剑桥大学眷恋之情的是______。 A.《再别康桥》B.《致橡树》C.《热爱生命》D.《一棵开花的树》 2、明代以袁宏道为领袖的文学流派是______。 A.临川派B.桐城派C.吴江派D.公安派 3、下列属于小说《断魂枪》中的人物是______。 A.沙子龙B.闰土C.翠翠D.阿Q 4、《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______。 A.《大雅》B.《国风》C.《小雅》D.《商颂》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A.杜甫B.王之涣C.贺知章D.王湾 6、明代科学家,《裘》的作者是______。 A.张华B.宋应星C.李时珍D.刘伯温 7、《左传》的体例是______
A.纪传体B.国别体C.断代体D.编年体
8、以下人物都列为“唐宋八大家”,其中属于唐代的是______。 A.柳宗元B.王安石C.曾巩D.苏辙
9、《囚绿记》写于1938年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蒙受耻辱的年代,作品围绕“绿”展开,“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叙写对常春藤的爱恋与怀念,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光明自由的渴望。本文是用______手法写成的一篇抒情散文。 A.象征B.拟人C.夸张D.比兴
10、 “塞下______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A.春B.秋C.冬D.夏
11、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______”。 A.南方B.南林C.南面D.南枝
12、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是______
A.徐渭B.李贽 C.李梦阳D.袁宏道
13、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人是______ A.孟子B.孔子C.老子D.庄子
14、在《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是______。
A.江水、枫叶、白鹭B.清风、明月、江水C.夕阳、清风、琵琶D.明月、菊花、扁舟
15、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______拉开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序幕。 A.诗歌B.戏曲C.唐传奇D.词
16、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______。 A.王安石B.岑参C.韩愈D.柳宗元
17、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的是______。 A.王勃B.李贺C.岑参D.李白
18、最富有“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是______
A.《铸剑》B.《伤逝》C.《在酒楼上》D.《狂人日记》 19、《九歌·国殇》的作者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______ A.齐国B.赵国C.楚国D.燕国
20、《过秦论》(上)先从秦国的强盛说起,渲染秦国历代君主的功业和秦始皇的威势,为日后秦国的覆亡作铺垫,这种写作手法是______ A.欲扬先抑B.欲抑先扬C.前后照应D.侧面烘托 21、先秦散文中采用寓言形式、极富浪漫色彩的是______。 A.《论语》B.《孟子》C.《荀子》D.《庄子》 22、曾国藩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告诫儿子要______ A.仁厚博爱,知廉耻B.读书明理,勤俭自持,严谨做人 C.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D.淡泊名利,忠厚做人 23、《齐人有一妻一妾》这则寓言故事选自______ A.《论语》B.《孟子》 C.《庄子》D.《韩非子》
24、下列作家和作品对应错误的是______
A.关汉卿——《窦娥冤》B.孔尚任——《桃花扇》 C.洪昇——《长生殿》D.王实甫——《牡丹亭》
2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中的“龙城飞将”是指像______那样的良将。 A.班超B.王昌龄C.李广D.李信
26、《登高》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客居夔州时所作,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中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写“悲秋”的愁绪,其中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采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排比C.对偶D.拟物
27、《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的创作风格是______ A.严厉的谴责B.辛辣的讽刺
C.热情的赞扬D.含泪的微笑
28、《泊秦淮》的作者杜牧,在创作上成就最高的诗歌体裁是______。 A.七绝B.五律C.七律D.五绝
29、《长恨歌》中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 A.杨家有女初长成B.从此君王不早朝 C.此恨绵绵无绝期D.两处茫茫皆不见
30、晚明文坛“公安派”领袖,著有《袁中郎集》的作家是______。 A.袁宗道B.袁枚C.袁中道D.袁宏道 二、多选题
31、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曹操一生著述丰富,保存至今的诗歌有二十余首,内容丰富。下列作品中,属于曹操的有______
A.《短歌行》B.《观沧海》C.《龟虽寿》D.《白马篇》 32、下列属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有______ A.《聊斋志异》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孽海花》D.《官场现形记》
33、下列篇目中,属于朱自清先生散文的有______ A.《背影》B.《荷塘月色》C.《春》D.《我的祖国》 34、 “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代的文人有______ A.韩愈B.王安石C.柳宗元D.欧阳修 35、下列诗句中以春天为背景的有______ A.桃花流水鳜鱼肥B.清明时节雨纷纷 C.春江水暖鸭先知D.停车坐爱枫林晚
36、下列与端午节有关的民俗活动有______ A.划龙舟B.吃粽子C.折柳D.贴春联
37、有人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下列对孟浩然的诗歌风格和特点表述恰当的有______
A.清新B.清淡C.豪壮D.淡雅 38、下列作家中,属于边塞诗人的有______ A.高适B.岑参C.王维D.李商隐
39、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体现了作者的______ A.历史观B.艺术观C.民生观D.价值观
40、下列文体主要用于“歌颂功德,应制唱和”的有______ A.上官体B.苏梅体C.台阁体D.荆公体 三、判断题
41、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指乌鹊难以找到归宿。
42、阿赫玛托娃的十四行诗《祖国土》,抒发了主人公对俄罗斯土地永久的挚爱之情。 4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创造出极富悲壮气氛的意境,凸显出以荆轲为代表的侠士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 44、戏曲具有虚拟性、程式性。
45、《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方的惋惜。尽管不无青春苦短的伤感,但叹息轻微,其中仍交织着对生命的留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欣慰。 46、《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中心意象是土地。 A.正确
B.错误
47、《离骚》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全诗主观色彩强烈,大量采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以香草美人作比兴象征,构成了其浪漫风格的三大要素。 48、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49、《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50、孔尚任《桃花扇》中的男主角名叫李玉。 51、沈佺期、宋之问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伟大贡献。
52、 “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古人勤学的故事,其中“头悬梁”是苏武刻苦攻读的故事。
53、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从诗歌背景来看,这是一首拒绝李司空(师道)求爱的诗歌。
54、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阿Q正传》。
55、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写诗人参加考试时就像媳妇拜见公婆时一样,既写出了考试时因文采超常而信心满满,又写出了怕考官偏心,考试不成功的忐忑心情。 四、解释加点词 56、目眇眇兮愁予。 愁予:
57、因为虎而骇之。 为:
58、由,诲女知之乎。 女:
59、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怙:
五、阅读分析题
60、阅读钱谷融的《我的自白》,回答问题。 我的自白 钱谷融 我喜欢读书
我喜欢读书。喜欢随意地、自由自在地、漫无目的地读书。
这样的读书,能使我游心事外,跳出现实的拘囿,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纵意所如,了无挂碍。真是其乐无穷。
自然,读书有时也会给我带来惆怅与忧伤。但那是种甜蜜的惆怅,温馨的忧伤。我还是喜欢的。
一切书本上的知识,最宝贵的是关于人的知识。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了解人。要通过书本来了解人,读书时就必须善于设身处地,反求诸己。于心有得,再推己及人。如此反复推较,可以知人,可以论世。
我爱读的书是:《论语》《庄子》《世说新语》《红楼梦》《鲁迅全集》。 我与写作
我虽是作家协会会员,却很少写作。偶然动笔,也大都因为受到外界的催逼,并非出于自己主动。虽然如此,我的文章却仍尽量说自己的话,决不作违心之论。古人云“修辞立其诚”,为文而不本于诚,其他也就无足论了。
文章要写得好,必须逞心而言,无所顾忌,使语语皆从肺腑间流出。能如此,则入人必深,其动人之力也必大。读者最欢喜看的,也是这一类文字。我虽颇知此理,并且衷心向往,渴望能达到这一境界,却总是做不到。原因就在于我总忘不掉自己是个教师。觉得一言一动都得像个教师的样子,因此文章老是放不开。
其实,我未尝不知道,读者是并不在乎你是个教师还是别的什么的,重要的是要有你对现实人生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可我总是改不掉教书匠的习性。这是顶着个作家头衔的我的悲剧。 我的座右铭
我平生最服膺的格言有二。一是希腊阿波罗神庙中的“知道你自己”。二是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知道自己是最平庸、最无能的人。因此我决不自以为是,决不在人前逞能。 诸葛亮的“淡泊”,是为了“明志”;“宁静”是为了“致远”。我既无大志,也不想高飞远胞。我之自甘淡泊,企慕宁静,无非是为了求得个自由自在,庶可少惹些无谓的烦恼耳。
1.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与人生志趣? 2.你认为本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61、阅读《废园外》的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
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1.作者因何事件写下这篇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从文中选取描写废墟场面的三个语句。 3.简析是什么让作者的心搔着似地痛起来。 六、作文题
6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茶树专家曾致力于良种茶树的选育,因成效不佳便转到茶叶销售上,后来获得了好的成绩,创设了新的茶叶品牌,开拓了国内外市场。
另外一位茶树专家一直坚持研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选育出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产量高品质优的优良茶树品种。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D 3、A 4、B 5、C
[解析]《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6、B 7、D
[解析]《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左传》以时间为纲,记叙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4)二百六十多年间周王朝及各诸侯国之间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着重记述了当时诸侯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表达了作者较为深刻的思想经验。 8、A 9、A
[解析]《囚绿记》是陆蠡的一篇用象征手法创作的、文情并茂的抒情散文,写于1938年祖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蒙受极大耻辱的年代。文章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物我互观,尽显性灵。“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先写“寻绿”“观绿”,再写“囚绿”“放绿”,最后写“怀绿”,叙事极有波澜。 10、B
[解析]题干中的诗句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全词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题干中的两句极力渲染了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 11、D
[解析]题干中的诗句出自《行行重行行》,原句为:“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两句诗托物寓意,是说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恋故土? 12、D
[解析]袁宏道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在明代文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享盛名,合称“公安三袁”。 13、B
[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提出的。这句话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14、B 15、C
[解析]唐传奇是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演变而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设专章论述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16、C 17、D 18、C
[解析]“鲁迅气氛”主要指的是鲁迅的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小说《在酒楼上》被认为最富有“鲁迅气氛”。 19、C 20、B
[解析]《过秦论》(上)中,作者总结秦朝覆亡的教训,却先从秦国的强盛说起。文章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以抗秦六国的雄厚实力作为反衬,用铺陈夸张之笔着力渲染了秦孝公以来六代君主开拓功业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赫赫威势,这既为写秦朝日后的覆亡作铺垫,也为揭示主题蓄势。 21、D
22、B
[解析]曾国藩对其二子的家教,“做人”更重过“为学”。他给年仅九岁的次子纪鸿的信里写道:“凡人多愿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23、B
[解析]《齐人有一妻一妾》选自《孟子·离娄下》,是《孟子》中的一个著名寓言。文章借用齐人的故事来讽刺为钻营富贵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 24、D
[解析]《牡丹亭》的作者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王实甫是元代杰出的剧作家,以《西厢记》扬名于世。 25、C
[解析]题干诗句中的“龙城飞将”是指西汉武帝时右北平太守李广。李广英勇善战,体恤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26、C
[解析]《登高》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明代胡应麟评价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27、D
[解析]欧·亨利的小说以诙谐幽默见长,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28、A 29、B
[解析]“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意思是“只恨春宵太短一觉就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从此再也不早朝了”,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 30、D 二、多选题 31、ABC
[解析]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诗歌受乐府民歌影响很深,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宏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均是曹操的作品,《白马篇》是曹植的作品。 32、BCD
[解析]谴责小说是中国旧小说的一种,指清末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这类小说大都反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要求。“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包括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33、ABC
[解析]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他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背影》《荷塘月色》《春》均为朱自清的散文。 34、AC
[解析]“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5、ABC
[解析]“停车坐爱枫林晚”出自杜牧的《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山林景色。其余三项描写的皆是春天景色。 36、AB
[解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江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艾蒿、挂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37、ABD
[解析]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清新淡雅,自然浑成。孟浩然擅长朴素清淡的白描手法,他的诗往往在平白如话的描写中见出清空之境和传神之韵。孟浩然以情景交融的境界和清旷冲淡的风格,将山水田园诗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沈德潜评价其诗歌:“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集》) 38、AB
[解析]“边塞诗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歌对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及李贺诗的诡异幻想均有所借鉴,并融会贯通,形成了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 39、ACD
[解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子是他担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赴关中赈灾,路经形势险要的潼关,瞻望历史古都长安,触景生情所作。本曲中,作者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百姓命运作为观察历代兴亡的着眼点,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丰富的历史内涵
与作者关注现实、同情人民的伟大情怀浓缩在既高度概括又警策动人的重复咏叹之中,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民生观、价值观。 40、AC
[解析]“上官体”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修辞之美。“苏梅体”是宋代苏舜钦、梅尧臣追求的诗体,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浮艳萎弱的诗风。“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等。其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炼字、用词、造句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 三、判断题 41、B
[解析]《短歌行》(其一)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指黑暗的战乱时代贤者奔走四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以乌鹊在月夜寻不到归宿来喻指贤者择木而栖却难得知遇。 42、A 43、A 44、A 45、A 46、A 47、A 48、A 49、A
50、B
[解析]《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全剧以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了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貌。 51、A 52、B
[解析]“头悬梁”的主人公是孙敬,“锥刺股”的主人公是苏秦。东汉孙敬读书时为防止打瞌睡,把头发束好悬在屋梁上(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战国时苏秦夜间读书,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大腿(见于《战国策·秦策一》)。后来用“悬梁刺股”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53、B
[解析]“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张籍的《节妇吟》。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李师道是当时的藩镇之一,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张籍是韩愈的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当时张籍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诗歌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54、B
[解析]《狂人日记》首次刊发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显示了鲁迅深切的忧愤和犀利的批判精神,以文学的形式揭露了“礼教吃人”的罪恶,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5、B
[解析]题干中的诗是唐代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这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四、解释加点词 56、愁予:使我发愁。 57、为:模仿。 58、女:通“汝”,你。 59、怙:依靠,依仗。 五、阅读分析题
60、1.性格特点:心地坦荡,光明磊落,淡泊明志,追求真性情和真气度,追求自由,不愿受拘束,宁静致远。
人生志趣:追求自由,不受约束的读书观;真诚,蕴含真性情的写作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散淡人生观。2.真诚坦率,平易自然,而意蕴却浑然深厚,是本文的主要特点;通过作者服膺的座右铭来写自己对人生的某些看法,表现自己的性格与志趣,也给本文增添了不少情韵。
61、1.作者因1941年8月14日,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轰炸了昆明事件写下本文。表达出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强烈愿望。2.“防空洞”“三具尸首”“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答到其中三个即可)
3.作者看到日军炮火下变成废墟的家园,看到少女的惨死,炸弹毁坏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因而使他内心搔着似地痛起来。 六、作文题 62、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