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基础训练 (共6题;共34分)
1. (8分)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__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③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____ ④惟长堤一痕________ ⑤余舟一芥________ 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⑦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⑧及下船________
2. (6分) (2017八下·上虞期中)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负势竞上 ___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___ ③造饮辄尽 ________ ④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 ⑤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⑥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
3. (3分) (2017九上·湖州月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________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________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________ 4. (2分) 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________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
5. (5分) (2017八下·广州期中)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③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________ (《五柳先生传》) ④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 (《马说》)
⑤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6. (10分) (2017九上·松桃月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第 1 页 共 9 页
二、 综合训练 (共6题;共94分)
7. (13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 . 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C . 环而攻之而不胜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 . 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利不以兵革之”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险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4) 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链接材料】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果行,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释】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8. (16分) (2017七下·江阴期中)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然后完成题目。
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树荫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①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垫衬
第 2 页 共 9 页
(1) 下列选项中与“以杖击之”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土砾凸者为邱 B .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 . 跪而拾之以归 D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二人同释重担:________ ②谓其群下曰:________ ③群下咸无对者:________ ④得其实矣: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②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4) 李惠是个怎样的人?
9. (15分) (2018·兰州)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注】①陈:列阵,布阵。②绥:安抚。③方城:山名。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2) 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 (3) 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 示例:屈完妙语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
10. (13分) (2017九上·曲江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盘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第 3 页 共 9 页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 ③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B.本文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无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11. (23分) 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完成下题。 隆 中 对(节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自董卓已来 ________ 名微而众寡 ________ 挟天子而令诸侯________ 利尽南海 ________ (2)
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犹鱼之有水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 . 曹操比于袁绍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3)
第 4 页 共 9 页
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4)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5)
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6)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________ ②
诸
戎
、
夷
越
:
________
12. (14分) (2018七上·衢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左太冲①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② , 思意不惬。后示张公③ , 张曰:“此二京④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⑤ , 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⑥者,莫不敛衽赞述⑦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②讥訾(zǐ):讥笑非难。③张公:指张华,张华学识广博,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④二京:指东汉班固所做《两都赋》和张衡所做《二京赋》,是赋中的名篇。⑤皇甫谧:字士安,学识渊博,在当时名望很高。⑥非贰:非难、不同意。⑦敛衽(rèn):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赞述:称赞传述。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莫不敛衽________ ②未重于世________
(2) 下面句中划线的“于”与成语“受制于人”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然君文未重于世 B . 思乃询求于皇甫谧 C . 于是先相非贰者 D . 责任重于泰山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思意不惬。
第 5 页 共 9 页
②然君文未重于世。 ③宜以经高名之士。 ④遂为作叙。
(4) 文中左思的做法和“时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基础训练 (共6题;共34分)
1-1、
2-1、
3-1、
4-1、
5-1、6-1、6-2、
二、 综合训练 (共6题;共94分)
7-1、 7-2、7-3、7-4、8-1、
第 7 页 共 9 页
8-2、8-3、8-4、9-1、9-2
、
9-3、
10-1、10-2
、
10-3、
11-1、11-2、 11-3、11-4、11-5
、
11-6、
第 8 页 共 9 页
12-1、12-2、 12-3
、
12-4、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