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习目标
1.识记真理的含义 2.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3.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5.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目标 学习重点
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认识的反复性[学习难点] 归纳·核心知识
探究活动一 : 阅读教材P46-47材料,回答3个问题 知识归纳:
一、真理是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
(2)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何有真理和谬误之区别? (3)如何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误区警示】
误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这种观点错误。(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异性。
(2)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而这些具确有差异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3)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并不等于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活动探究二:
阅读教材P47下面的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说明欧几里德定理不再是真理?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德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3)由欧几里德定理到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说明人们的认识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归纳:
二、真理是 的 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理论与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与 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真理和谬误。
【误区警示】
误区: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
这种观点错误。(1)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正确性只是相对于某个时期、某些条件才成立的,离开了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不真。
(3)真理需要发展,需要向前推移,一切把真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活动探究三:
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识:月亮上有位美女,叫嫦娥。今天,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照片认识到:月面没有大气,也没有水分,满地都是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还有厚厚的石块灰尘。日夜的温度悬殊,正午时可升至120°,至晚间则下降至零下180°人类在探索月球奥秘的征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又有着曲折的经历。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2013年底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三号”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1.从古代人只能寄嫦娥奔月而得出月球的假说,到今天人类伴随着失败而取得的对月球的初步认识,追求真理的过程有什么特征?并阐明理由。
2.我国“探月工程”三部曲完成之后,是不是就能对月球做到准确无误的全面了解?并说明理由。 3.总结概括前两问,你认为真理的发展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 知识归纳: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 。(为什么?)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教材中标出,高考常考)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认识受哪些因素的限制?(教材中标出,高考常考)
2、认识具有 。(教材中标出认识的对象、主体、基础,并思考它们有何特点?) 人类认识是 ,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 或螺旋式 的过程。真理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和超越自身。
4、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和 真理,在实践中 和 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易错易混点】
1、“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
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仍然是局限于主观认识范围以内。某种认识是否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2、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对象相符合,他就有真理。 3、真理和谬误
(1)相互区别: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谬误是对客观事物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和条件内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 (2)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真理向谬误转化:A真理是具体的,超出范围就会变谬误 B真理是全面的,片面理解也会变谬误 C真理是一个过程,按原来一套也会变谬误 4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②认识和理论都有正确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真理、科学理论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 ,真理、科学理论也需要发展(有条件性)
联系:①它们都来源于实践 ,主观性的东西 ,统一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 ②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 课堂小结:(知识结构)
【小试牛刀】A级
1、“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边。”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A .人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 .真理是客观的C .认识没有是非标 D .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以谬误为基础 D.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3、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真理是: ①客观的 ②具体的 ③因人而异的 ④有条件的A .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地震预报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每次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①思维反映存在需要一个过程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要利用规律必须认识规律 ④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公平的表述,引发会内外的关注与讨论。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这表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级
1.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B.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C.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D.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当中,真理只有一个 2.“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A.失败和成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重点 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
3.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整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几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认识来源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4.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真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⑤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④
5.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材料一: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材料二: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
(A)1D 2A 3D 4B. 5A (B) 1.D 2.B 3.B 4.D 5.D
6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实践的检验,人们可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