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当年的经历,张旃说: 张旃仔细地思考过原因,她认为 控制,相信这次我们同样能够更 “有一次主任在给一位病人做插
在于当时的病房通风条件非常
快地控制疫情,打赢这场疫情防 管手术时,在场的所有医生开始 好。而这一经验,也沿用到了这
控战。”张旃充满信心。咳嗽。当时大家并没有在意,后
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来也没有发病。此后大家才意识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会
抗疫一线的“夫妻战士”“现在情况很严重!发热患
前。”刘芳带着护士们投入战斗。上决定把你也从发热门诊撤下
者越来越多,一线医生忙不过来, 她每天清晨提早上班,直到 来,回原科室上班,方便照顾家里 听说院里可能要从各科室抽人加
晚上12点左右才回家。后来,抗 老人和孩子。”蔡涛接到领导通
强发热门诊力量。”1月16日深 击疫情实在太忙,她就收拾衣服
知。夜,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呼吸
住在科里。“家里有老人照顾小孩,我可
二病区忙碌了一整天的神经内科 “这段时间医院太忙了,我就
以继续在发热门诊上班。”三病区护士长刘芳一回家,就对
不回来了,也许几天,也许十几 “你们两口子已病倒一个,另
丈夫(肝胆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天,也许更长。”她对父母说。一个人不能再倒下了。”医院领导 蔡涛说。“那我也要出一份力! ”次
夫妻俩各自忙得见不着面。 坚决把蔡涛撤了下来。日,蔡涛就主动向院里报了名,要
后来,刘芳渐渐出现咳嗽症状。
此后,蔡涛提出4次申请要 求到发热门诊参加工作。面对同事的关心,她说:“可能是 求重回发热门诊抗击疫情。二人成为抗疫一线的“夫妻
最近工作太累了,没休息好导致
他多次给相关负责人发微
战士”。的。没事,我能行!”信:“发热门诊人员不足,给我排
1月中旬起,越来越多发热
一天深夜,刘芳下班回家继 班吧!”病人涌向省第三人民医院。续咳嗽,并有低热症状。“有需要随时可以给我打电 “医院为收治这些患者,紧急 “你要注意身体,别自己也感
话,我随时可以上岗!”将你们神经内科调整为呼吸二病 染了。”蔡涛关切地说。“眼下疫情形势这么严峻,大 区,你们要把目前所有患者转到
“病人太多了,这段时间没顾 批患者正在经受痛苦。我是一个 兄弟科室,腾出病房来收治发热 得上考虑自己。你一旦上了发热
白衣战士。多一个战士上前线, 病人。”1月15日,刘芳接到通知。门诊,也要注意防护。”刘芳说。就多一份力量。\"收治发热病人,意味着医护 后来,刘芳发热加重.经CT 领导被他的真诚所打动,2
人员面临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检查,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月1日晚批准了他的申请。2月2 危险。医院将刘芳从一线撤下,隔离治
日,他重返发热门诊抗疫一线。“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片
疗。夫妻共同战斗期间,为了不
衣战士,面对危险要带头冲在 “你爱人为工作病倒了,组织
让父母和孩子担心,他们说现在
2020年第3期
农』荡49特别策划•共同战“疫”医院很忙,每天都要加班。就连
“爸爸妈妈,你们安心忙工
个小大人。刘芳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 事,也一直瞒着父母。作。我来照顾生病的外公外婆 吧! ”女儿稚嫩的声音,听起来像
“女儿懂事了! ”听到女儿的 话,刘芳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永远错过亲人生死求助的来电她叫张霓,武汉8万多名在 病毒中“逆行”的白衣天使中一名
脸、刷牙、翻身、换
衣服、擦拭身上,甚
普通的护士。至协助患者大小 便.倒尿壶、倒便
在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三病 区,她和另外16名全员请战的医 护人员,已在隔离病房坚守阵地
盆。一些老人感激 地说,重病床头,即
近30天。便是自己的亲生孩
1月6日,张霓所在的感染科 三病区,按照医院紧急安排,临时
子,也未必能照料 如此。1月18日,张
改造成隔离病房,准备收治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一名在
霓进入隔离病房第 6天。晚上6点.她
加油W f ” < 1感染科工作了 10年的护理人员, 张霓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了名。丄“ » I13日,第一批患者收治入 院。张霓和同伴们换上密不透风
和往常一样,下班
后去给相依为命的 大伯送饭。1分
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张霓的防护服,一头扎进隔离病房。憋闷,气促,流汗,呼吸困难
钟,2分钟,5分钟过去……张霓 整整敲了 20多分钟的门,打了无
机。”张霓抱着他冰冷的手臂,一 遍又一遍哭着说“对不起”。“这是从小将我养大的大伯,
——这不仅仅是感染患者的病毒
之痛,也是每一个布满水气、模糊 不清的护目镜背后,医护人员苦 撑六七个小时的“极限时刻”。数个电话,门的那一头,却始终没 有任何回应。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没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撬开门,她发现大伯倒在地上,已
“为什么我每日奋战在患者
“每一天,我都要戴着两层手 身边,却救不了自己最亲的人。”张霓1岁时,爸爸因车祸去 世,随后妈妈改嫁。“在我30年的
套.在模糊的视线中进行留置针
没有了呼吸。赶来的120救护人 员告诉她,大伯已经过世了 5个
穿刺.连摸带猜,所幸能一针见
血。”张霓打趣道,说她自己都不 敢相信有这么高的穿刺水平。在发热病房,张霓的主要工
小时。人生中,是大伯和奶奶把我带大
她打开大伯的手机,发现最 后一个电话.是打给自己的。“他 给我打过电话,寻求我的帮助,但 是我在隔离病房,没能带上手的。”她说,虽然按辈分唤了几十 年大伯,但在她的内心,早已认定
作,除给患者完成药物治疗外.还 要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为患者洗
聚上佔,2020年第3期了这个替她遮风挡雨的“爸爸”。大伯不是不知道她科室的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