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来源:筏尚旅游网


李白诗歌中对月的描写

C08电气1班 王延萍 081310138

夜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张果 老、吴刚、白兔和蟾蜍。也让我想起了对月有特殊感情的伟大诗人李白。小学就开始接触李白的诗,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当然是那首《静夜思》,表现了诗人月夜思乡的情感。当然李白在月光下, 还经常产生一些别的联想,抒发一些别的情感。

李白的月亮诗创造出优美动人的物境。月景在李白的笔下总是表现得非常美丽。《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过天门山寄句容王主簿》中“沧江溯流归,白壁见秋月。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描写了江水和白壁山的夜景,突出秋月这一景象。夜幕中的山峦本是黑压压的,此时却在月的映照如皑皑白雪一样明亮。这种明与暗的强烈反差,使人感觉到夜幕格外深沉,白壁山分外峥嵘。

思与境偕,李白在描摹物境之美的同时,注意以作者主观之“意”与之融合,使诗境达到了内情与外境的和谐统一,给人以无穷之味、不尽之意。综合起来,李白的这类诗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表现自己豪迈洒脱的性格。 月作为皎洁真率象征,在李白笔下灵机异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诗人爱月,甚至上天捉月,像《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而诗人在月下独酌,醉至三分,把酒问月更是逸兴豪迈,感情跳跃,语言夸张。有诗云:“呜呼谪仙,一世之英。乘云御风,捉月骑鲸。”形象地概括了李白豪迈洒脱的性格特征。2.表现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李白一生不得其志,在现实中屡遭打击。《玉壶吟》云:“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他在酒后月下拔剑而起舞,高歌泪下,何等悲壮!《长相思》中“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则用比喻的手法烘托自己被迫离京后的痛苦心情。3.月

是纯洁友谊的象征。李白常在与朋友交往的诗中,借月抒情,表现了彼此间友谊的纯洁与高尚,李白听到友人王昌龄遭贬,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予了无限关切与同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中以寄明月这种十分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友人的关慰,同时又用明月象征自己和友人的品质洁白无瑕。4表现离别思念之情。月在古代就是别离的生发意象之一,南朝谢庄《月赋》中有“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明月亘古如斯,而世事却变幻无定,这就不可避免地滋生思念的情愫。李白的许多月亮诗表达了征夫与思妇的怀念之情,同时又从另一侧面对人民蒙受苦难寄予深切同情。”因此,可以肯定,李白在他的月亮诗里绝对没有单纯的以月亮本身作为全诗的主题,而是以月亮作为素材,寄托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和生活基础的。

李白之所以对月亮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来源于他的“恋月情结”。这种情结的形成,既离不开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又与李白独特的心理倾向有关。从文化史学的角度看,月亮在古代就成为先人崇拜的对象。我国最迟在商周时就有了对于月亮的崇拜,天地六宗信仰体系中,月神是作为天宗之一享受祭祀的。至秦汉以后,民间就有的拜月风俗,显著地表现在每年的中秋节。另外,由于月亮的隐显、圆缺、月食及月中的模糊图像,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想象,民间流传关于月亮的传说,将月亮进一步神化,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树”、“月中玉兔”、“月中蟾蜍”等等。这一系列的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心里,成为诗人李白迷恋月亮的文化底蕴。所以,当他失意、落寞时,月亮就成了他的精神家园,诗人与月的对话由此开始。诗人通过诘问月亮以人事,达到对人生、社会、宇宙的透悟。

总的说来,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 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和空灵程度的纯洁感。这个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实的,而它在李白 诗中出现又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