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棉花被子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①有些物品被我们珍藏着,沦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稀罕贵重,而是因为其中带入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比如说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枚发卡,等等。马宁珍藏的就是一床棉花被子。
②马宁二十年前跟妻子赵薇结婚的时候,他的家乡马湾镇还不是风景旅游区,街道狭窄屋舍落败,一砖一瓦都显得那么寒酸。有一条水路和一条旱路通往马湾镇,水路不宽,旱路崎岖,把满眼的青山绿水,封闭在山峦叠嶂的一团宁静中。南方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使得门前青石板上的苔藓,一年年滋蔓着。每年入冬之后,日子就阴冷得很了。
③赵薇就是北京部队大院长大的女子,对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有些不适应环境。马宁说道:“你别担心那边热,我早就写信给说我妈,使她缝做一床崭新棉花被子,热不着你。”
④赵薇知道这件事情对马宁的重要性,她就不再说什么了,跟随他走进了南方阴冷而灰暗的小镇。
⑤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一封信的建议,采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做了一床棉被。黑棉
布的被里,大红的缎子被面,密密实实的针脚,看起来非常讲究。她害怕冻着了北京去的儿媳妇,被子里枕头了厚厚的棉花。赵薇巍然着被子,就刺鼻了崭新棉花的气息,除了黑棉布的香气。
⑥等到儿子儿媳离去后,母亲就很细心地收起棉被,把它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南方的屋子潮湿,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保持蓬松细软的状态。
⑦马宁成婚的第二年,家乡播发了一场洪水,环绕着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跌,冲走了屋前的石阶。母亲屋内的水没过了床铺。她用塑料布白布着那床加厚棉被,抱著在怀里,东站在客厅的方桌上,整整东站了六个小时。马宁的哥哥企图帮忙她接过棉被,她却不敢松手。
⑧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一个夏天的晚上,母亲突然主动把电话打到北京,说她想他们了。马宁说:“这好办,你到北京来住些日子吧。”
⑨马宁就要哥哥把母亲送至了北京。母亲居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居住不下去了,吵着必须回老家。眼下南方正是梅雨季节,她旧就是害怕木箱内放置的`那床棉被干燥生霉了。母亲到家的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玩儿出,果然Ghaziabad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干燥,她急忙把被子抱出去放到阳光下晾干。
⑩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有一天母亲晾晒被子的时候,因为胸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子搭在铁丝架上了。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住抱着棉被
子,蹲在地上哭了。
⑾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跑了。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宁的姐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母亲对女儿说道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拎出晾干。”
⑿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子的一些细节,详细地告诉了马宁。姐姐说:“妈说,要是以后赵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子,还软乎呢。”马宁把棉被带回了北京。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把棉被子放在阳台上晾晒。有时候他也陪伴着棉被,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很久远的事情。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⒀棉被因为尝尽了阳光,张贴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坚硬而温暖了。
11.“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泪水”中包含了些什么。(3分)
12.第二段的景物描绘有何促进作用?请作赏析。(3分后)
13.母亲临终时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请你联系全文,结合人物性格特点,试描写母亲此时的心理。(4分)
14.文中多次写下至母亲晒太阳棉花被子的情节,这样精心安排存有什么促进作用?请作详细分析。(4分后)
15.联系文章及实际生活,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像“棉花被子”一样的东西,请作简要的说明。不少于50字(6分)
试题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11.(3分后)泪水中既涵盖着对没能经常回家探望母亲的懊悔之意和内疚,又涵盖着感受到母爱的美好,还涵盖着对母亲的思念和“阴阳两外木”的伤感和无奈。(一点1分后,两点3分后。)
12.(3分)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马宁家乡的衰败与封闭,为下文北京媳妇呆不久作铺垫;突出了江南的潮湿和阴冷,为下文写母亲缝做棉被和晾晒棉被作铺垫。(一点2分,两点3分)
13.(4分后)示例:我再也不能晾干那床被子了,要是儿媳回去时冻着了,怎么办呢?对了,使我的女儿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拎出晾干吧!如果现在他们没关系该多不好啊!(期望他们常回家看一看!)(合乎情节及人物形象即可,一点2分后,两点4分后)
14.(4分)①情节设计方面,一次次的晒棉被给读者制造了悬念――儿子、儿媳什么时候会回家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人物形象方面,多次的晒棉被这一行为,表现了母亲的淳朴与慈爱,把媳妇的话当作一辈子的诺言去坚守,把对儿女的爱都浓缩在每一次的“晒”中;③主题方面,反复出现的情节,强调表现了母亲深沉而质朴的牵挂与关爱,同时也表现出母亲渴望团圆共享天伦而不得的伤感。(答出两点给4分)
15.(6分后)本题属于对外开放题,能够言之成理即可。明晰东西1分后,理由陈述3分后,语句通顺,逻辑确切2分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