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说,泉厦漳高速公路实行双侧拼接加宽,总体上对现行交通不会有大的影响。厦门路桥投资建设总公司总工办有关人士说,泉厦高速厦门段施工,力争不影响交通。比如大帽山隧道扩建时,由于是在两洞之间建一个新隧道,现有的两洞通行不受影响。而在新洞建成之后,新洞和左洞就可通行,而右洞则封闭施工。
这位人士说,如果由于个别路段施工需要,也可能会封闭一个车道。但总体上,扩建期间,高速公路至少保持2车道通行。
据福建电视台报道距6月底福厦漳高速公路(福泉段)扩建开工的日期越来越近,福建省交通厅昨日确定了福州至莆田、泉州至莆田车辆的分流方案。
分流的车辆主要集中在大车和货车两类车型上,长途客车和小车可正常通行在高速公路上,只是在重要工作节点可能会临时分流至国道、省道上。整个福泉段车辆分流包括两个区间,分别是福州至莆田区间和泉州至莆田区间,分流的主要道路集中在324国道。 其中,福州至莆田区间,从福州兰圃至莆田经324国道,全长86公里,现有4条主车道,现有交通流量为每天20000~24000辆,分流后总交通流量预计为每天28000~32000辆。泉州至莆田区间,全长约84公里,现有4条主车道,局部路段交通流量约为每天10000~30000辆,分流后总交通流量预计为每天20000~40000辆。
据悉,西铜改扩建项目路线起自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吕小寨互通式立交,止于铜川新区互通式立交。纵跨西安、咸阳、渭南、铜川4市6县(区),全长60.372公里。自2006年9月起,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通过公开投标中标承担该项目的改扩建勘察设计,由道路设计二所等部门承担勘察设计任务。在勘察设计过程中,院长石飞荣、副院长边世斌带领院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就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研究。随后,改扩建的勘察设计形成了两大类八个比选方案,即新建四车道路线方案中的四个方案和沿旧路扩建方案中的四个方案。今年9月11日,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就西安至铜川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比选方案、推荐方案、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等,向省交通厅作了详细汇报,经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专家论证,最后确定了沿原有线路增修一条货运专线,实行客货分流通行的方案。
西安至铜川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茂(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内外华夏儿女拜谒人文始祖黄帝陵,以及陕北红色旅游的必经之路。随着陕北重化工基地的石油、煤炭外运,近年来,西铜高速公路车流量持续上升,货运车辆比例不断增加。因此,为该路段增修货运专线,可以实现客货分流,便于车辆管理,不干扰原有线路运行。
从上面的交通量统计我们看出,高峰期福州站日平均车流量已超过4万辆/日,超过原设计3万辆/日容量上限近40%,现有车道数量已无法满足高峰期通行要求,急需增加车道数量来缓解通行压力。然而受现场地理所限,福州站收费棚内预留出口车道仅剩余3个,显然不能满足增加车道数量的需要。然而通过对上表数据仔细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福州站主要的车流量集中为客车,占全部出口车辆的84%,而客车中1类小型客车的比例最大,占出口客车总量的83.3%,因此只要解决了1类小车的通行问题,就可以缓解整个收费站的通行压力。为此,我们通过现场调研和意见征集,提出采用前置扩建“2变5” 车道、大小车分类通行的车道改造方案,尽管受到收费广场条件限制,依旧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加车道要求。所谓的前置扩建“2带5”车道方案,就是将新增的5个车道设置在收费棚的前方广场空地上,利
用收费棚内已有的2个车道作为通道,将车辆引导分流到前方车道进行收费,实现2个车道拓展为5个车道。新增的车道仅作为小车通行使用。
经过统计,5月1日福州站车流量45495辆,较4月4日增加915辆,其中新增了出口车道过车1929辆,主要分布在车流高峰期9:00~12:00。具体数据详见表三。从表中可以看出,正是在高峰期间新增车道的通行分流作用,提高了62%的过车量,减少了等待时间,缓解了堵车的压力。
此次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方案都进行非常规设计,部分设备进行了增减,但是对于影响系统功能和安全质量的问题绝不能马虎和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诱导和安全装置。由于新增的车道用于小型车通行,因此做好信号指示灯和诱导工作十分关键,避免车辆随意行驶造成的拥堵和事故。本次福州站工程采用小型龙门架限高,以及利用马蹄形防撞栏分离车道的方式进行诱导,十分便捷有效。
2、防雷接地工作非常重要。采用前置扩建车道,原先位置没有相应的防雷设施,因此需专门进行防雷接地设计,重新放置接地极和避雷针,符合规范要求后还应同原收费棚接地点进行等电位连接,确保前置车道收费时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由于前置新增收费岛较标准收费岛缩短,考虑到车道抓拍线圈同摄像机的距离有一定要求,因此可适当前移抓拍线圈的位置,调整角度,尽可能满足抓拍图像的位置需要。
经过专家充分的比选,确定扩建方案与新建方案相比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首先,现有三条铁路、324国道、201省道、lng管线、高压电力线路等各种管线,已经占据该条狭窄的走廊带,很难布置一条新建四车道高速公路。其次,扩建方式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高、单位面积通过车辆最多。其中,从通行能力来看,一条8车道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为一条4车道高速公路的2.5倍。
另外,扩建方案相对于新建方案,工程造价节约可达约15.6亿元。新建一条4车道高速公路工期在3年以上,根据外省经验,扩建一条8车道高速公路工期在3年以内,福厦漳高速扩建则力争2年完成。
而利用扩建,可对现有高速公路平纵面、路基路面、桥隧构造物、交通安全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改造,减少事故隐患;由于采用两侧拼宽为主的方案,没有过多的车道转换,有利于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同时,扩建项目对当地的经济贡献更大,扩建方案符合沿线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吸引交通以充分发挥国家干线高速公路的功能和作用,促进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的进一步发展。 也就是说,新建一条并行高速公路方案虽然对现有高速公路基本没有影响,但是新线将造成沿线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建筑物及厂区的拆迁,破坏现有经济产业布局,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社会影响较大,还更多地占用本就紧缺的土地资源,工程造价高。而扩建施工期对交通影响是暂时的,在工程技术方面,也不存在不可克服的难题。因此,最终选择采用扩建方案。
郑许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全程监控方案探讨
王自来’.陈青华。(1.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交通建筑室,河南郑州450052;2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通过对郑许高速公路的现状分析,明确了目前简单的监控设施及系统功能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较高服务水平。为了满足八车道高速公路监控工作的需要文章提出了先进的监控系统方案一全程监控。全程监控系统的实现。需设置完善的外场设施、中央处理系统(监控分中心)、传输系统和可靠、有保障的外场设施供电系统。 【关键词】:工全程监控;服务水平;八车道;车辆检测器;摄像机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410028一021. 项目现状分析
郑州至许昌高速公路(简称郑许高速公路)是河南省最早建成的高速公路之一。自全线开通运营以来,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在现有交通量条件下,计算服务水平为二级。由于不断的维修和交通量中大吨位货车比例居高不下.实际的道路服务水平应为三级或三级下。因此,现有简单的监控设施及系统功能已不能适应高速公路较高服务水平的需求.派生出以下闻题:①无法解决因交通量迅速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堵塞和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因而导致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不能适应高速公路最基本的快速、经济、安全、舒适的基本功能要求。②目前的交通监控主要为人工模式,一方面是因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设施不足,不能及时的反馈道路交通状况、路段天气及能见度状况。日前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主要借助于巡逻车和养护人员以及驾驶员报警等“人工采集”手段,交通流的管理和控制主要依赖收费站和现场管理。③现有道路的信息发布设施设置不够合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不能及时诱导交通,造成交通阻塞。④在道路改扩建过程中,现有的监控外场设备与新的监控系统存在是否兼容和是否能够实现平滑升级的问题。⑤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及人性化程度,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高速公路的优越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以上问题,从监控系统对高速公路交通的重要作用方面考虑,监控系统设计除了使其具有原有的常规监控功能以外.还必须加强对偶发事故的采集、增强对恶劣气候状况的感知能力以及增强交通诱导功能等。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平滑交通流、预防和减少交通阻塞的作用,以满足八车道高速公路监控工作的需要。 2.全程监控系统 2.1监控策略
为了达到及时发现并疏导偶发事故、故障等造成的交通阻塞,减少交通延误。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的要求,项目应采用全线视频监控系统,尤其在服务区等车辆出入频繁的路段加大ccTv监视范围,并在主线收费站、互通立交、服务区等车流量变化较大路段增加信息采集、交通诱导等设施f11。
2-2全程监控方案设计思路
本项目采用车辆检测器与视频摄像机协调配合的方法,动态监视交通流状况.一般由车辆检测器采集道路交通流数据,动态感知交通量以及车速的变化情况,同时,系统根据历史交通流数据,推算预测出下一时段的交通流期望指标,将二者进行差异比较,按照设定的误差范围做出判断【2,3】。通常情况下(误差范围内)仅进行数据存储,一旦发生交通异常(误差范围以外),立即自动报警,随即判断两车辆检测器的路段区间,并将控制该区间的摄像机视频自动切换到监控分中心的大屏幕,找到事故点,同时在大屏幕上动态显示交通异常路段位置及周围环境,对周边路网的交通状态进行显示,将交通异常发生前及发生全过程进行硬盘录像。出现交通异常2812D074后,监控系统自动进入特殊事件应急程序,经计算机处理,
迅速提出处理预案,经人工确认或选择后自动执行。这些具体的监控方案均通过信息发布设备发布,供本路的使用者(驾驶员和乘客等)及时了解本路交通情况,对路上的车辆进行诱导,从而真正实现全程监控的目的【4,5】。 3.实施方案
3.1外场设施设置 3.1.1检测系统 一车辆检测器 道路改扩建厉,按A1类标准要求需在道路沿线增加车辆检测器的设置.目前在高速公路应用较多的车辆检测器有环形线圈检测器、视频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和微波检测器等。 从保证正常交通和保护路面的不被破坏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视频车辆检测器和微波车辆检测器。但视频车辆检测器受气候影响较大,在夜晚或有大雾等能见度较低的情况时,视频车辆检测器的检测效果会大幅度降低,此外,视频车辆检测器检测参数与摄像机设置角度关系较大.一旦角度变化,则须重新设定参数,其同时满足监视和检测两种职能将有可能顾此失彼。而微波车辆检测器不受天气及能见度的影响且检测精度较高,且不会影响摄像机的监视功能【61,故方案中建议采用微波车辆检测器.
车辆检测器的实施可根据交通量的发展分两期进行,一期交通量规模较小时,本项目段基本按每4—6公里一处实施,这一密度基本可将每两个立交间的主线区段划分为南、中、北三个段落,从而基本确定事故点的位置,配合摄像机实施对事故点的监控,大致掌握路段交通流分布.二期当交通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按每2公里一套设置,实现对事故点较为精确的定位和全线交通量变化的详细检测。 一摄像机
采用全线视频监控,因此摄像机是必不可少监控外场设备。在互通、服务区等重要地段,应加大视频监视范围,为交通监控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道路摄像机必须带遥控云台、变焦镜头、防护罩、雨刷等,且道路摄像机的云台可旋转35()度以上。结合全线监控的要求.主线沿线的摄像机一期按每2公里一处单侧实施,二期按1公里一处单侧实施。为满足8车道监视的要求,遥控摄像机立柱应增加至12米。 3.12信息发布系统 门架式可变情报板
改扩建后在起点位置设置门架式可变情报板。情报板的宽度应能覆盖4个车道,根据驾驶者在高速驾驶时所能接受的极限.显示字数最好控制在12个以内。显示内容可增加各车道图形车辆限速标志、各车道交通控制信号灯、各车道直达地点和距离等,加强门架式可变情报板的对每个车道的交通控制和诱导功能。通过门架式可变情报板可通知驾驶员前方出现异常或不安全因素,提示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如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及阻碍交通的道路维修或施工、天气异常等;并可提供相应的建 中央处理系统(监控分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