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派小说的特色 721400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部 陕西 宝鸡 朱伟 【摘要】‘‘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艺术追求和创作特色的流派,京派的出现、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 学。它以温润的笔法通过对纯朴、自然的人性美、人情关的赞颂,向读者勾画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理想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形 成了京派小说独特的特色:对人性有着执着的追求,充满了平和淡远,如诗如画的意境和简约古朴,清新自然的语言。 【关键词】京派小说人性意境语言 在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的中国, 想与事实。”⑦京派作家深受人道主义 者讲述故事,把读者带入一种美好的诗 有个活跃在北京文坛的作家群,他们颂 扬纯朴、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以温馨 的笔调抒写那些美好的传说、美好的风 光、美好的心灵,具有平和、淡远、古朴、 自然的总体风格,他们的小说创作被称 为京派小说。 周作人称得上是这个作家群体的 理论先驱。他提出了“艺术是独立的, 却又原来是人性的”①,“文艺以自己 表现为主体”,“所以宽容是艺术发达 的必要条件”②。他对中国古典文化 采取认同的态度,自称“我最爱好的著 作”是“文化人类与民俗学的著作” ③。朱光潜则从审美心理学上为京派 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倡审美距 离说,“艺术的理想是距离适当,不太 远,所以观者能以切身的经验印证作 品;不太近,所以观者不应付实际人生 的态度去应付它,只把它当作一副图画 摆在眼前去欣赏……”④。他的这种 观点和沈从文等作家的“真”、“美”交 融的小说意境相辅相成。在周作人、朱 光潜的理论引导下,众多的京派作家逐 渐以“和谐”、“纯粹”、“完美”作为审视 作品的标准⑤。京派作家在创作风格 是把古朴自然的乡风民俗描述的绘声 绘色,从而形成的那种充溢着和谐与浪 漫的情调。这种结构上的从容自如,情 节上的和谐淡远,语言上的流畅自然, 文字上的平淡无奇,形成了京派小说独 特的特色。 一、人性的追求 京派作家把乡村文明作为自己歌 颂的对象,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人情 美,力图建造一个理想、和善、和谐的人 性世界。因此他们的作品中渗透着对 人性的执着追求。人性的表现是建立 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人道主义 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初现端倪的,周作人提出 文学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提倡一点人 道主义思想”⑥。后来他更进一步的 要求“应该以普遍的文体写普遍的思 创新教育20 思潮的影响,他们对于普通人的苦难与 艰辛,痛苦与挣扎是有相当了解的。于 是京派作家们京派作家怀着强烈的人 道主义感情,以真挚的同情心,以平等 的姿态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 湘西的山水虽美,但也“快乐中又微带 忧郁”,沈从文自己曾说:“你们能欣赏 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 却又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作品的朴 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忧的悲痛也忽略 了”⑧。他的作品清晰的表现了动荡 局面给下层劳动者所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诗画般的意境 京派作家用诗一样的语言向我们 勾画了一幅幅意蕴悠长的画卷,这画卷 既展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乡土民风, 又用虚实相兼,动静结合的手法为我们 营造了一个山清水秀、引人入胜的意 境。他们的创作大都采用诗一般的语 言,通过对乡土田园的描写,而达到一 种中国古典诗词所描画的意境。京派 作家做到了“笔简而意丰,似淡而实 腴”⑨的意境美。正如汪曾祺所说: “不要在小说里慷慨激昂、不要各色各 样的伤感主义,小说应该是平静的,娓 娓而谈”⑩。他们对现实是失望与逃 避的,正因为此,他们的作品才表现出 一种平和与宁静,那时作家们认为的理 想生存状态,这其中也隐含的作家对人 生的苦涩与沉重的认识和对宁静乡风 渐渐逝去的失落感。沈从文强调“极 力避去文学表面的热情”,认为“神圣 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摊血一把泪,一 个聪明作家写人类痛苦或许是用微笑 表现。”⑩ 三、语言特色 汪曾祺曾说:“小说作者的语言是 他人格的一部分,语言体现小说作家对 生活的基本态度。”⑩语言作为作品的 载体,向读者传递的不仅仅是故事本 身,还有一个作家的文学思想、文化品 位和精神面貌。京派小说以一种接近 口语的表达,用娓娓道来的语气,向读 的意境。清新自然,简约古朴是京派小 说在语言上的特点。 废名的语言相当有特色,他的文章 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 奇僻之美。他把古典的诗境移植进现 代的小说之中,既凝练,又自然,同时使 读者对古朴宁静的田园风光的有了强 烈的向往。他自己也承认,他在写作表 现手法上是“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 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 语言”他的语言充满了跳跃、空白和省 略,达到了一种意会性的描写效果。但 这也使他的作品很少有人能读懂,沈从文 也认为是离朴素的美越来越远了,他认为 只有俞平伯和周作人是他的知音。 沈从文的作品充满了柔和、雅致的 文字,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一 个个故事,充满着感情,虽然也有古朴 昧,但却显得清新活泼,很有些泥土的 芳香。杨义认为沈从文的语言“柔韧含 情,清通爽利,清新自然”⑩。 总之,京派作家的语言各具个性, 但又都洗练,活泼,明净,并带有不同程 度的古朴风味,因而具有一个流派的共 同特点。他们的作品语言都显示了很 高的文字素养。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转引自杨义《中国现 代小说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 609页。第610页 ⑤参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09— 610页 ⑥、⑦转引自文学武、黄昌勇《论 京派小说的人道情怀》,《同济大学学 报}2001年2期第l2卷第1期 ⑧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l1卷) ・废邮存底》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 308页 ⑨李红《冲淡与深情一谈京派小 说的诗美特征》《辽宁石油化工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2oo'2年6月第l8卷第2 期(转下页) 某些化学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处理 841100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二中新疆库尔勒游婧 【摘要】如果能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掌握得更加深刻,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 维,学会联想,使他们有信心学好化学,上课变得积极起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化学教学内容课堂实效性知识形象化处理 化学的知识点多而散,造成他们错 误得把化学当成理科中的文科,对很多 的知识点只是强行记忆,对知识的理解 程序仅仅浮在他的表面,尤其是有一些 抽象的知识点。如果能将一些抽象的 知识形象化,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 趣,还能使学生掌握得更加深刻,同时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联想,使他 们有信心学好化学,上课变得积极起 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采用了 一些形象化举例来完成某些化学教学 内容的任务: 第一、在复习物质的量时,我们知 道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物质的量自始至终应用在高中三年,而 考虑到很多后进生谈“物质的量”色 变,所以在复习之前,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我能成为全世界认可的科 学家,我将规定每个班每个组只有 16人,那么当你在询问班主任班级 人数时,他的回答是4组,请问该班 有多少学生?”很快就会有答案,这里 再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概念,实际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一个 组所具有的个数,物质的量就是 “组”的概念,这样再由他们得出个 数=组数×阿伏加德罗常数;再举例 “规定一个组的个数是16,这时共有 三个组,每个组分别是兔子、螃蟹和 人,问三个组成员的数目是否相等?” 学生会觉得很可笑,如此简单的问 题,趁胜追击“他们的腿分别是多少 条”,无庸置疑,反应很快,这时继续 追问“lmolH3P04和lmolH2S04所含 的分子数是否相等?H原子数是否 相等?O原子数是否相等?”然后将 0原子比作是脚,H原子比作是手, 这样物质的量就会变得形象起来。 第二、在盐类水解中相同浓度的盐 溶液PH值的判断中,如果一种盐溶液 呈酸性而另一种呈碱性,很快可以判断 大小关系,但当两种盐溶液都呈碱性或 都呈酸性时,比如Lmoi/LAcl3和Lmol/ L NH4cl的PH值的判断,就开始混淆 了,说明知识理解存在问题,这时举例: “有两个人的性格不同,一个人很 大方,从不斤斤计较,而另一个人非常 的小气,他们此时都有十块钱,现在把 他们的钱都拿走了,请问谁最想把钱拿 回来?”回答快而准确,“那么氢氧化铝 和一水合氨的碱性谁强?”回答后,判 断哪个物质大方,哪个物质小气,倒过 来就知道哪种离子易于氢氧根结合了。 同样方法用到了金属的还原性的判断 和电解池中阳离子放电顺序上,知道了 越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化原性越强,反之 对应的离子越不易得到电子,氧化性越 弱,在电解池中越难放电。 , 第三、复习离子反应时,把离子反 应与日常生活中的沙漏联系在一起,发 现沙漏中的沙子在移动时,总是后一粒 沙子在填补前一粒沙子的空缺,同样, 离子反应中的离子就好像沙子,一旦反 应就和沙漏一样,从而推出离子数目的 减少是离子反应的实质,反应总是向着 离子减少的方向进行。 第四、在复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 时,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将“水中怎么会 有H+和OH,他们共存吗?”解决这个 知识点之前,先举例“如果我在海中先 滴入一滴盐酸后,向前行驶5000海里 后再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则是H+ 和OH一能够碰撞的机率会怎样?”使 学生明白水中的H+和OH一因为浓度 太小造成碰撞机会很小,所以可以两者 存在,但当浓度变大时,就要考虑两者 之间的反应了。 第五、复习原电池反应时,发现学 生对正负极的判断会经常出现问题,说 明对原电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好,这 时将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联系在一 起,先请同学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方程 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的转移,课堂上学 生们很快就能准确地写出,这时提出问 题“单线桥的箭头为什么指向氢元 素?”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是因为铁 失去了电子,而把电子给了氢”。“单 线桥看起来像什么?”有很多的同学立 刻表现得很安静,说明他们并没有通过 这两种方法去理解原电池,也更进一步 的说明他们对原电池形成的根本原因 理解不透彻,了解学生的情况后,提问: “形成原电池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考 一会儿,有一部分的学生开始说是发生 了氧化还原反应,“那么单线桥看起来 像不像导线?”说到这里时,我突然看到 很多很多的学生眼睛亮了,表情激动 了,立刻又举出很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 例子,让他们自己通过原电池的本质来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判断原电池 的正负极的准确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 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更为深刻,效果非 常好。 第六,在复习中,当遇见化学计算 时,总是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他 们将已知条件能够穿出一根线,从而找 到前后之间的关系。但遇见用差量法 来计算时,很多的学生只会照葫芦画 瓢,灵活性很差。比如:23克的Na和 24克的M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反应后 溶液的质量分别是a克和b克,则a和 b的关系,有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对这类 题的知识理解很弱,因此举例:我原来 的质量是a克,吃了b克的饼干,如果 不考虑任何能量的消耗,问质量变为多 少?增重了多少?回答快而准,进而 再问,在我吃完饼干称量质量之前打了 个嗝,跑掉了c克的气体,问我的质量 又变为多少?增重了多少?那么化学 计算质量差量法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 化的处理,使它变得浅显易懂了,而且 很快理会他的内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 内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 学的实效性。 (接上页)④引自李红《冲淡与深情一 谈京派小说的诗美特征》,《辽宁石油 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6月 第18卷第2期 ⑥转引自乌仁其其格《京派小说 的审美追求》,《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4年3月第33卷第2期 ⑩废名《废名小说选・序》人民 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⑩杨义《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第四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90 页 21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