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培养应瞄准五种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
这是家庭医生最基础的能力,但在实际培养中往往被忽视。具体地说,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边界在哪里。只有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才能在日常服务中清楚自己能做好什么、哪些方面还有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提高。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更清楚自己可以诊治哪些患者,有哪些患者需要及时寻求其他医生协助或转诊,避免贻误患者病情,造成患者不信任。
知识掌握能力
这是每个家庭医生都应具备的看家本领,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就诊感受。
这其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伦理学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沟通技能等,通常也是家庭医生培养培训中较为注重的内容。另外,家庭医生还需要熟练掌握健康管理、信息报送、双向转诊、远程诊疗等信息系统,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状况应对能力
这是家庭医生岗位胜任力中较为独特的一个方面。与专科医生不同的是,在执业地点上,家庭医生不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还需要经常开展巡诊、上门服务,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和宣传等;在服务项目上,提供的是全过程、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在诊断疾病时,往往要分析多种疾病对个人造成的整体影响,综合考虑,拿出最优诊疗方案。
这都需要家庭医生具备较强的应对不同工作状况的能力。
资源运用能力
这是家庭医生是否能够为签约居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关键点。从国际经验看,家庭医生是卫生服务提供系统的核心,需要具备将医疗资源凝聚在一起,为居民提供最大化服务的能力。其前提是家庭医生应了解医院专科医生、其他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
在我国实行团队式签约服务的情况下,家庭医生还应该了解自己团队和机构内其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服务能力,以便在自己力所不及时能尽快获得他人的帮助。
理解能力
这是家庭医生在注重自身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应着重提高的一项能力。现阶段,我国的家庭医生肩负推进基层首诊任务落实的使命,作为预防保健工作的主力军,同时还承担着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职责、相关规章制度、任务目标等,家庭医生都应有清晰的认识,并及时更新。
针对上述家庭医生应具备的5种能力,建议在我国家庭医生培养培训项目中,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使其具备岗位胜任力。
找准家庭医生的能力短板,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才能更快地提升我国家庭医生队伍的整体服务能力。(文/中国社区卫生协会 殷涛)
本期编辑:朱永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