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收制度:是一国以国家法令的形式颁布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的总和,是各种不同税种组合搭配的体系。
2.最优税收理论:在保证获得一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以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为指导,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学说。
3.超额负担:指税收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过程中,由于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选择产生了干扰,造成的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外蒙受的福利损失。
4.税收中性原则:国家征税时,除了使人民因纳税而负担以外,最好不要使人民承受其他额外的经济负担和损失。
5.税制结构:是根据国情,为实现税收的效率、公平、财政目标,由若干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主次分明、层次得当、长短互补、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
6.的免税:对企业主从事某些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销售收入或报酬,以及某些进口行为不征,但是该企业主为生产经营免税项目而购进商品、劳务的已纳不准予抵扣。
7.的零税率:对企业主免征,并且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8.扣税法:对应纳税人之间的所有交易签发税务,凭注明税款抵扣。
9.支出税:以个人及家庭在某一段时间的消费支出为课征对象,计税依据是支出的数额,即个人及家庭在某一段时间的所得额扣除所得税与储蓄额后的余额,简称为支出税。
10.中间型消费税:指征税范围在有限型消费税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一般保持在15-30种货物类别。
11.综合所得税:一般所得税制,将纳税人全年各种所得的总和,减去最低生活费及扶养费,对余额以累进税率课征,如美国。
12.分类综合所得税:对纳税人各类所得先课以分类所得税后,再按其全年所得总额,对一定数额以上的所得以累进税率课征,交叉型(英国)和并立型(日本)。
13.源泉扣缴法:指以所得支付者为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纳税人支付有关所得款项时,代为扣缴税款的做法。
14.课税论:实质法人说认为,法人是一个单独的权利义务主体,可以拥有财产,相应地也可成为诉讼对象。因此,法人的所得与股东所分配的盈余,应分别纳税,且两税之间不应有任何联系,分别存在。
15.合并课税论:虚拟法人说认为,法人系法律所虚拟者,法人与股东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对公司与股东之所得应合而为一,课征合并所得税。
16.社会保障税:主要是指以企业的工资支付额为课征对象,由雇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开支的一种目的税。
17.个别财产税:是将个人的某种特定财产有选择地进行课征的一种财产税,课征时一般不考虑免税和扣除。
18.税收管理:是指在和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
19.分税制:指在划分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按照税种划分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
20.税收负担:指纳税人或征税对象承受国家税收的状况或量度,体现税收分配的流量。
21.环境污染税:是国家为了环境污染的范围、程度,而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的特别税种,是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筹集环保资金,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调节而征收的税。
简答题
1.马斯格雷夫认为一国复合税制应由哪些部分组成?
(1)纳税人是个人或家庭,课税对象是个人或家庭的支出额,税收的性质是消费税(2)纳税人是个人或家庭,课税对象是个人和家庭的所得,税收的性质是所得税(3)纳税人是企业,课税对象是已经做了一定扣除的企业销售收入,税收的性质是所得税(4)纳税人是企业,课税对象是企业销售收入,税收的性质是商品劳务课税,属于间接税。
对货币资金从个人或家庭部门流向企业部门的课税,主要是商品课税,属间接税性质,课征点愈接近企业部分,商品课税的特点愈明显。对货币资金从企业部门流向个人或家庭部门的课税,大体上是所得课税,属直接税性质,课征点愈接近家庭部门,所得课税的特点愈明显。
2.简述税制结构理论上的税收分类。
按可课征的市场不同,可以分为课于产品市场的税和课于要素市场的税;按课征的交
易对象不同,可分为课于买方的税和课于卖方的税;按课征的部门不同,可分为课于企业的税和课于家庭的税。
3.世界各国税制结构总体格局的几个基本特点有哪些。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其中关税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又以进口关税为主。与商品税相比,所得税份额过小,其他税收份额微乎其微,没有社会保障税。
中下等收入国家税制仍以流转税为主,但商品税的份额比低收入国家有所降低,所得税的比重在增大,其中又以公司所得税为主,社会保险税的比重很小。属于流转税第一,所得税第二主体的格局。
中上等收入国家税制明显呈现所得税和流转税分庭抗礼的格局,普遍征收社会保障税,贸易税和交易税比前两类国家低得多。
发达国家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但个人所得税比重稍有下降,公司所得税比重长期以来基本稳定,一般在8%左右。社会保障税比重略有上升,社会保险税和个人所得税成为最重要的税种。商品和服务税的比重在提高,财产税的比重也在缓慢提高,所得税系、商品和服务税系、财产税系的收入比重之比大约为63:34:3。
4.各国是如何和其他流转税配合?
双层次模式,在对商品或劳务普遍征收的基础上,再征收消费税或货物税;
并行模式,对一些特定项目征收过其他商品劳务税后,不再征收,而在对一部分货物或劳务征收后,不再征收其他商品劳务税,这类间接税与并行,互不
交叉;
限定模式,征收的某些商品劳务税虽然制定了税率,但若同时还要缴纳,则在征收情况下其商品劳务税征税额固定为一个数额。
5.各国对小企业主的税务处理怎样?
为小企业提供纳税选择权、对流转额低于某一数量的潜在纳税人实行免税、对免税小公司的供货按高于正常税率的税率征税、估定征收、减征。
6.开征环境污染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自然资本理论、外部效应理论、消费补偿理论。
7.决定一国个人所得税制模式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或文化;立法上的需要;一国的收入水平的制约;社会目标的制约;一国征管水平的影响。
简答题
8.简述公司所得税的理论基础。
当代经济中,公司成为的、普遍存在的法人。若对公司所得不征税,而仅在利润分配后课征个人所得税,就会出现当公司盈利时,公司将盈利保留不作分配,以逃避个人所得税,会出现税负不公现象。基于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关系的不同理解,公司所得
税理论可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以实质法人说为理论基础的课税论,二是以虚拟法人说为理论基础的合并课税论。
利益说、国家财政收入保障说、社会成本分摊说、付税能力说、公司主体说、工具说。
9.从各国公司所得税税率设计情况来看,有什么特点?
公司所得税税率主要有三种形式。大多数国家实行单一比例税率,相当一部分国家实行分类比例税率(按企业规模和收入规模划分、按居民公司和非居民公司划分、按行业和公司类型划分、对特殊行业实行不同税率),为数不多的国家实行累进税率(两级制、多级制)。自从美国1986年实行以降低税率、拓宽税基为基调的税制改革以来,世界各国公司所得税税率普遍呈下调趋势,近几年甚至有增强的迹象。税率日趋单一,实行多档累进税率的国家日益减少,比例税率成为公司所得税的主导税率,而且实行单一制税率的国家日渐增多。21世纪以来,OECD国家一般公司所得税税率总体变化趋势是下降的,不过进入2012年,全球公司所得税税率下降趋势在减缓。
10.简述各类社会保障税模式的优缺点。
美国模式:优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在适应一般的社会保障需要的基础上,针对某一保障项目或某一特定行业实行重点的社会保障,还可保证特定的承保项目在保障费收支上自成体系,具有内在灵活性。缺点:统一性差,管理不够便利,返还性的表现不够具体,社会保障税的征税具有累退性,工资最高限额的规定,使得高收入阶层工薪所得很大一部分不再计税范围,再分配的效应受遏制,社会保障税的社会公平功能趋于减弱。
英国模式:优点:针对不同就业人员或非就业人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税率制度,便于
执行。一般雇员受雇于公司企业,收入账簿容易核实,实行累进税率具有可行性,较符合税制公平法则。对累进税率不可行的个体经营者和自愿投保人实行定额税率,征管不会遇到麻烦,对个体或经营的营业利润按一个比例税率征收也十分便利。缺点:实行全额累进,会出现税率零界点税负剧增现象,且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承包项目没有明确挂钩,社会保障税的返还性也未能得到更具体的体现。
德国、瑞典等国家模式:优点: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承保项目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专款专用,返还性非常明显,而且可以根据不同项目支出数额的变化调整税率,对财力的需要量越大,社会保障税率就越高。缺点:各个项目之间财力调剂余地较小。
11.各国遗产税与赠与税配合的模式有哪些?
不单设赠与税;分设两税,并行征收;两税交叉合并课税;相续税制。
12.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有哪些?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国民收入负担率;衡量个别税类税收负担的指标:某税类的负担率;衡量个别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指标:企业流转负担率、企业利润负担率、企业综合负担率、个人收入负担率。
论述题
1.拉姆齐法则的基本思路、推导过程及有何不足。
基本思路:当从不同商品征得的最后一单位税收引起的效率损失都相等时,此时的总效率损失最小,税制达到最优。
推导过程:弹性倒式法则
不足之处:该法则忽略了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该法则与公平原则直接冲撞。该法则没有考虑闲暇这类特殊商品的征税问题,这样的商品税制仍然是不完善的。
2.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特点、问题及优化措施。
特点: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
问题:各种税收入轻重不一,呈现流转税趋重格局;税源格局与征收格局不相符;税负不平衡,竞争不平等;税权划分不合理。
优化措施:1.完善税种,改善环境,促进竞争。(以为中心完善流转税制,适当扩大范围,实现消费税从价内税向价外税的转换,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项目并予以细化,合理调整关税结构;完善所得税,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硬税基、严征管,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分类所得征收制改为分类与综合相结合所得征收制的进程;开征社会保障税,为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各项综合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进一步充实财产税。租税分流,完善资源税。适当开征特定的行为税,如环保税等。)2.稳定税,扩大地方税。(进一步加强税的征收管理力度,明确划分税源,确保的税基。开征一些地方税种,进行缩费扣税,或清费归税,扩大地方税收收入。合理划分税收权限,赋予地方部分税收立法权。)
3.如何看待对农民生产农产品免征的问题?
对农民免税是没有意义的。在大多数国家,农民都是不易对付的纳税人,他们中的大
部分都不建账,即使建账也很不健全,而且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往往种类很多,征收成本很高。对农民免税可以降低征收成本,比较简便,但是简单的免税不仅不会给农民带来好处,反而会增加其税收负担。即使允许农产品的采购批发商有一个抵扣额也仍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4.比较各国个人所得税,你认为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有什么借鉴意义?
(1)对综合收入除少数国家外,大多数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而且还有一些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在超额累进税率制度中有“累进消失”的安排,规定应纳税所得额达到或超过一定数额时,不再按照累进税率下通常的计算办法计算应纳税额,而是全额适用最高一级的边际税率。(2)专项收入普遍实行差额比例税率,这主要是采用分类和综合并立型征税方式的国家,往往是不列入综合收入中计征的所得项目,按照所得的性质采取差额比例税率征税。(3)目前世界上有简化税制的趋势,即由多变少,由高变低,简化级距。(4)发达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率纷纷实行指数化管理,以消除通货膨胀对应纳税额的影响。
5.我国财产税制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完善?
问题:现行财产税收入的规模小;立法层次低,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财产登记、估价、定价管理制度和方法;有些税种失去了财产税的本质。
完善:从征税范围的确定、纳税人的确定、计税依据的确定、税率的设计、征收方式的选择、纳税期限的确定、减免税规定等方面合并、统一房地产税制;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契税:灵活设计税率、强化公民缴纳契税的法律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