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市九校联盟期末考试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骨血(xuě) 伺候(cì) 汗涔涔(cén) 沐猴而冠(guàn) ....B.渐染(jiān) 锁钥(yuè) 煞风景(shā) 泥古不化(nì) ....C.镣铐(liào) 瓜葛(gě) 潜台词(qián) 人才济济(jǐ) ....D.根茎(jīng) 装载(zài) 压轴戏(zhòu) 掎角之势(jī)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巉岩 发轫 震聋发聩 不孚众望 B.提纲 遑论 艰苦备尝 声名雀起 C.纰漏 亲睐 繁芜丛杂 震古烁今 D.通牒 恻隐 长年累月 李代桃僵
3、以下划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道家和儒家不同,因为他们是对农民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加以理论化。农民生活简单,思想纯真。【甲】道家从这一点出发,谴责文明,鼓吹返璞归真;把儿童的天真烂漫理想化,鄙视知识。【乙】《道德经》第八十章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不是对农民社会的田园诗式颂歌吗?农民时刻和自然打交道,他们爱慕自然。【丙】道家把这种爱慕发挥到淋漓尽致,同时把属于自然和属于人的东西严格区分:一个是自然的,另一个是人为的。自然令人快乐,人为给人痛苦。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评论道家“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丁】道家这种思想最后发展到主张“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与宇宙合一。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西部山区外出打工的壮年人数在不断增加,留守少年的教育问题日趋严峻,有些孩子甚至整日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
B.某省全面启动了自然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退耕还林,长此以往,该省的森林覆盖率有....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C.刘强同学能做到这样宽宏大量、犯而不校,在崇尚个性化、自由化的今天,实在是太难得....了!
D.我太惊讶了,小朋友们用心做出的手工品,气象万千,绝不雷同,简直让大家瞠目结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市交运集团新开辟了20条公交路线可以直达城市周边区域甚至郊县地区。
B.多年后,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小说力作,由于他一心盯着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使他在创作上反而失去了很多偶然性和可能性。
C.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日晚上23:00,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决赛圈抽签仪式,当晚克里姆林宫的灯火辉煌,显得雄伟壮丽。
D.近两年来,各地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限贷等措施在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缓解市场的“恐慌性心理”有积极作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 商人重利轻别离 B.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C.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D.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7、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求!无乃尔是过与 A.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恐年岁之不吾与 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此所谓不能,也不是事实的不能,而是理的不能。 ②风流是一种所谓的人格美,凡美都含有主观的成分。 ③离开人的赏识,不能有美,正如离开人的感觉,不能有颜色。
④人所不能赏识的美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人所不能感觉的颜色,亦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⑤这就是说,美含有人的赏识,正如颜色含有人的感觉。
A.②④①③⑤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②⑤③①④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把“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扩写成一段文字,要求:语句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4分)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中国文学语言的起点是在殷商。现存殷商文献有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和《尚书·商书》,此外还有存在不少疑问的《诗经·商颂》。这些文献语言可以称之为“殷商古语”,特点是艰深古奥。虽然殷商甲骨文、铭文、《尚书》典诰誓命各类文体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殷商古语”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仍存在着共同的形态特征:其语音是区别于西周方言语音的东方殷商古音;其文字尚处于汉字的草创阶段,有些甲骨文和铭文字形还不够稳定,甲骨文和铭文之中都有一批不能隶定的文字;其词汇意义非常古老,在历史形态上比后来的“文言”要早得多;其语法与后世“文言”大体相同,但也会有一些特殊的语法;除少数比喻之外,“殷商古语”较少运用修辞手法。从各方面来看,“殷商古语”都体现出它的古老性和原始性,都与后来的“文言”之间存在一条深深的鸿沟。
西周时期存在“殷商古语”和“文言”两种形态语言,西周铭文、周原甲骨文、《尚书·周书》、《诗经》雅颂语言因袭“殷商古语”,而《易经》、《国语》西周散文、《诗经》西周风诗、西周史官格言则采用相对平易的“文言”。前者沿袭殷商文学语言,后者则是周人通过扬弃“殷商古语”并提炼周人口语而形成的新形态的书面语言。西周沿袭“殷商古语”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有多方面的原因: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商周之际有一批殷商史官因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而由商奔周,直接将“殷商古语”带到西周;周初文化水平远逊于“大邑商”,因此周人对殷商文化有一种仰慕心理;西周统治者对殷纣王与其他殷商先王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他们彻底否定的是殷纣王一人,而肯定从成汤至帝乙等殷商先王。西周初年重要文体如文诰、铭文、甲骨文、颂诗都是来自殷商,按照文体形式要求,西周作家必须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周人在沿袭“殷商古语”过程中并非完全照抄,而是有自己的新变,如西周文诰、雅颂诗歌、铭文语言互渗,某些殷商文体语言(如铭文)在周人手中得到高度发展。
“文言”是继“殷商古语”之后又一种新的语言形态。虽然“文言”在西周属于非主流文学语言,但它接近民众口语,作者易写,读者易懂。“文言”用语生动形象,自然灵活,长于叙述和描写,文学艺术性要远远高于“殷商古语”作品,因而它比远离民众生活口语、日益走向僵化的“殷商古语”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文言”都有取代“殷商古语”的优越条件。
春秋文学语言的发展大趋势,是“殷商古语”走向没落衰亡,而“文言”方兴未艾,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学语言大变革——“文言”取代“殷商古语”,在此时宣告完成。从春秋铭文可以看出“殷商古语”在春秋时期走向式微,从《诗经·鲁颂》可以看出颂诗语言由“殷商古语”向“文言”转化,从鲁国《春秋》可以看出“文言”艺术的提升,春秋时期这三个语言范本展现了“殷商古语”与“文言”此消彼长的大势。“文言”取代“殷商古语”,有着宗教、政治、审美风尚以及作家创作心理、社会接受心理等多方面原因。
在经历了七八百年的辉煌之后,“殷商古语”终于在春秋时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中国文坛,让位于“文言”,从此中国文学语言从“殷商古语”进入了“文言”新纪元。
(选自《商周文学语言的因革及其启示》作者:陈桐生,有删改)
10、下列关于“殷商古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文学语言起点的殷商古语,虽还存在不少疑问,但它的艰深古奥的特点是毫无疑问的。
B.自身条件相对“文言”已处于劣势的“殷商古语”在西周时期能居于主流地位,原因之一是西周统治者历史观中含有具体分析的思想。
C.《诗经》风诗语言因袭“殷商古语”,而《易经》、《国语》西周散文、《诗经》西周雅颂、西周史官格言则采用相对平易的“文言”。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D.西周初年西周作家可以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周人在沿袭“殷商古语”过程中并非完全照抄,而是有自己的新变。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殷商古语”的古老性和原始性从语音、字形、词汇意义、语法这几方面体现出来,与后来的“文言”之间存在一条深深的鸿沟。
B.西周沿袭“殷商古语”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现象,因为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C.因为“文言”比远离民众生活口语、日益走向僵化的“殷商古语”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其文学艺术性要远远高于“殷商古语”作品。
D.春秋时期春秋铭文、《诗经·鲁颂》、鲁国《春秋》这三个语言范本展现了“殷商古语”与“文言”此消彼长的大势。
12、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殷商古语”的发展历程。(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16题(18分)
多事芭蕉 张瑞
①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②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③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④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⑤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⑥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13、芭蕉具有怎样的韵味?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分)
14、本文在写疯和尚怀素之前先写了丰子恺,请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15、赏析第②段末尾的画线句子。(4分)
16、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回答17-20题(15分)
甲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乙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一:全,都;洒:洗刷。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憾:遗憾 .B. 愿比死者一洒之 比:为,替 .C.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悌:敬爱长辈 .
D. 彼陷溺其民 溺:落水,引申为“深渊” .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长子死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 ..B. 王往而征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恐美人之迟暮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东败于齐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1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都是魏国的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都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B.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甲文连用四组排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
C.乙文中孟子认为小国可以打败大国,弱国可以战胜强国,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D. 两文都指出了梁惠王“不王”的问题所在,甲文是梁惠王“罪岁”,乙文则是梁惠王“夺民时”“陷民溺”。
2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3分) ②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3分)
(二)断句。(3分)
21、用“/”给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划线句断句。
诗中固须得微妙语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须是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乃足令人神远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刘熙载《艺概》)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22-23题(7分)
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依仗立云沙①,回首见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③,云山也爱咱。
【注】①云沙:犹言如海。这里指苍茫空旷、云沙相接之处。②山家:山那边。 ③行踏:走动、来往。
22、“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3分)
23、诗人抒发了自己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24、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季氏将伐颛臾》) ⑵曰:“不可! ,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⑶不见复关, 。 (《氓》) ⑷ ,不思其反。 (《氓》) ⑸青泥何盘盘, 。 (《蜀道难》) 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⑺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⑻ ,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并序)》) ⑼去来江口守空船, 。 (《琵琶行(并序)》) ⑽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
五、作文(60分)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员工激情极度高,老板都把内裤当了。各行各业奖金方式真不少,老婆买包孩子还要报名校……”抗日名曲《黄河大合唱》近几年颇受欢迎,其改编后的版本屡屡成为公司晚会的热门节目。改编范围不限于歌词,还有给演员穿上滑稽服装的,还有让指挥随着铿锵的节奏狂扭屁股的。作为抗日名曲,《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民族呐喊,凝结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血泪;但在今天,这首经典歌曲却被如此恶搞。愤慨之余,人们也自然有所反思。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标题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3)不少于800字。(4)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2017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市九校联盟期末考试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A、血xuè C、葛gé D、掎jǐ) 2、D. (A、震--振 B、雀--鹊 C、亲--青) 3、C. (句号在括号后面)
4、C.犯而不校: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A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B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接不好的情况。D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5、D. (A句式杂糅,把“了”改成“的”。B成分残缺,“由于”和“使”连用,缺主语。 C搭配不当,“灯火辉煌”放在“克里姆林宫”前面)
6、D.(A“重”“轻”形容词意动用法。B“夙”“夜”名作状。C“名”“字”名作动) 7、B.(介词结构后置) 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8、D
9、参考答案: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水清如镜,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缥缈,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 (运用修辞手法,1分;整体表达,1分;意境优美,1分)
10、B (A、偷换概念,原文“中国文学语言的起点是在殷商”,不代表中国文学语言的起点是殷商古语。C、张冠李戴,原文“《诗经》雅颂语言因袭‘殷商古语’”“…西周风诗…采用相对平易的语言”。D、“西周初年作家可以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原文是“西周作家必须运用‘殷商古语’进行创作”)
11、D (A、“几个方面”缺少了“修辞”。B、以偏概全,“文学语言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只是众多原因之一。C、因果倒置,因果后面内容互换) 12、①殷商时期已经存在并被使用。
②西周时期“殷商古语”与“文言”并存,“文言”比“殷商古语”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③春秋时期“殷商古语”走向没落衰亡,“文言”取代“殷商古语”。 (每点1分,共3分)(意思接近即可)
13、①亲切、家常(不似梅兰竹的气清品高);②逸气、率真;③洒脱、狂傲;④天然、大气。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每点1分,共4分)
14、①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②丰子恺的笔意温润晶莹有余,率性狂放不足,与怀素和尚形成对比(1分),④烘托了怀素和尚自由洒脱、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1分),③从而突出了芭蕉的韵味特征。(1分) (共4分)
15、①“山风啸啸,蕉叶滔滔”运用叠词、对偶,动态化的景物描写;(三点写出一点即可)(1分)②“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运用比喻和拟人(写出一点即可)(1分),写出怀素和尚在蕉叶上作画时的洒脱和狂放(1分)③从侧面突出与之相适合的芭蕉的逸气。(1分) (共4分)
16、①手法:“多事”,将芭蕉拟人化(1分),生动有趣,吸引读者。(1分)②结构:用“多”或“芭蕉”串联众多内容,统领全文。(2分)③主题:似贬实褒(1分),不是说芭蕉做多余的事和没必要做的事,而是说明芭蕉具有多方面的特点,给人以不同角度的启发,揭示文章的主旨。(1分) (共6分) 17、C.(悌:敬爱兄长)
18、C.取独 ;(A.兼词;句末语气词 B.承接;转折 D.介词,表被动;介词,跟) 19、D(“夺民时”“陷民溺”的是秦、楚的执政者)
20、(1)(现在)狗猪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收敛,路上出现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不是我,是年成不好(的缘故)”。(“检”“发”各1分,“非我也,岁也”的判断句式1分)
(2)(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使”“达”各1分,文意1分)
21、诗中固须得微妙语/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须是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乃足令人神远/花鸟缠绵(3分)
(评分标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2、答:“眠”“戏”。(1分)“眠”字呈现出野鹿与山草拥眠的静态图景, “戏”字突出山猿与野花相戏的动态图景,写出诗人悠然轻松,潇洒飘逸的心境。(2分)(如只找出一字并作分析,酌情给予1分)
23、答:①融情于景,作者写了云山、野鹿、山猿、山草、野花等景物,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境;(2分)②直抒胸臆: “我爱山无价” “云山也爱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云山的无限喜爱之情,更增添了退隐山居的愉悦之情。(2分) 24、⑴而在萧墙之内也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⑵直不百步耳 ⑶泣涕涟涟 ⑷信誓旦旦 ⑸百步九折萦岩峦 ⑥剑阁峥嵘而崔嵬 ⑺艰难苦恨繁霜鬓 ⑻间关莺语花底滑 ⑼绕船月明江水寒
⑽只是当时已惘然 (共10分,每个空格1分)
【参考译文】惠王说:“晋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s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