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本土化探索

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本土化探索

来源:筏尚旅游网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 2011年第1期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1,201 1 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本土化探索 廖克玲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摘 要:广东高职院校目前在进行着本土化特色的大胆探索,对有效性资源整合的区域经济合作、管理体制等方面进 行创新,探索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深层改革。 关键词:区域合作;资源整合;本土化;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 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2X(2011)01~0106—03 广东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形成许多宝贵经验。当前,如 场机制,重视反映市场的需求,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 何针对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办出适合区域性经济发展、符 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广东区域经济高教发展的经验和 合广东特色实际的本土化模式值得探究。高职办学模式, 特点是转变体制,多元互动,多彩繁荣。 体现其专业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特色。本土化特色 2、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人 反映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合的层面。 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量”企业的需求 广东许多高职院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 之“体”,“裁”学生的培养之“衣”,可以为企业提供急需 创新课程开发模式,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的思路与 的人才,达到校企“共赢”。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校企合 用人单位共同开发课程。并实现“双证书”制教学,不但提 作,共同开发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 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学校专 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现代服务业,开展“2+1”模式,采 业的市场竞争力。 用校企合作“2+1”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人 才培养。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院校在人才培 一、广东高职院校发展已有的经验与探索 养中融入了行业服务管理标准,三年级学生直接到企业 1、已经建设有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白云职业技术学 顶岗,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积极探索校内生 院的本科办学模式和经验,并且开展了研究生教育。在办 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共建实训基地模 学模式上形成多种形式并存,有不同层次的有规模的职 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 业教育,有其雄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批有 员,校企共建、省市共建、中央财政投入的实训基地的方 特色、自强不息、有竞争力、有独特办学模式的国家示范 法,打破了部门、行业的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能够充 性职业院校。广东近年来特别强调高职必须找准自己的 分发挥实训基地生产和实训的一体化作用,从而实现学 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办 校和企业互助互利、双赢共进。针对企业在生产、管理工 学特色。广东在自身需要与政策指导下,国有民办、股份 程项目当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学校充分利 制办学、私人办学、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办学等多种形 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利用服务企业模式,积极主动地同 式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并让一些职业教育特别是培训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就技术性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一起协 机构直接进入市场,逐渐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民办教 同攻克生产技术难关。如与企业共同开展研发与产品设 育的格局:如教育股份制、~校两制、国有民办、民办公 计工作,帮企业渡过难关,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 助等试点,发挥政府办学的主导作用。广东的改革促使 展,通过此举,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且还大大 职业教育由指令性计划和政府管理取向逐步向服务地 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得到了大中型企业持续有效的 方经济,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并引进市 项目、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赢得了更多的经费投入, 收稿日期:2010—10—09 基金项目:2007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校内生产性实讯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探索》、广东省社科《示范性 高职院校校企结合的本土化探讨》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2009 ̄k150)。 作者简介:廖克玲(1962一),女,湖南衡阳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本土化研究。 第1期 廖克玲: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本土化探索 ・107・ 增强了办学活力。 4.形成与区域经济开放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国 内外优势资源,加强对外合作办学,对接国际标准,拓宽 人才培养路径。 根据《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珠江 三角洲地区将着力构建产业体系,即促进资讯化与工业 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的制造 二、对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展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适应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契合 终身教育理念.促成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 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先进的制 造业轮动驱动的产业群。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结构升 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要服务广东区域本土特色,就必须针对市场,走自主 经营的道路。围绕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和广东省“双转移”,打造广东转型新引擎战略目标 应对金融危机急需产业升级的紧迫形势,是我们的首要 任务。 1.整合广东高职院校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国家示范性 院校建设,使示范性高职院校没有建设性资金困难,轻装 前进,而且在财政上率先实行生均拨款。在3—5年内建成 职业本科院校,形成我省职业教育不同办学层次。 2.政府搭建平台,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 有效整合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努力做到利益共享,并且 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鼓励探 索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合作办学模式共存)。 主要由政府出面搭建平台解决区域经济合理利用与 合作开发不够的问题,使教育与产业结合,在技术、资金、 场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减少盲目投资。高职院校要根据 自己的区域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节约资源、资源共 享角度出发实现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建立多种股份制形 式共存的高职院校更有吸引力,主要是体现在集团竞争 力上、在技术上、在文化建设上、在本土化特色上。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 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调动企业积极性,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了明确方向:一是改 革办学模式,积极支持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或者是 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二是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养培训 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三是加大相关优惠政策 的倾斜力度,支持企业更多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 3.探索适合广东区域经济的高职院校本土化专业特色。 专业建设要根据广东区域经济的特点建立自己独特 的专业,适合市场区域方向,以办出专业特色,建设优势 专业,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 广东高职要突出就业特色,服务区域本土特色,围绕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广东省“双 转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先进的制造业、高技术产 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知识结构和人力 结构的支撑。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打造符合广东区域经济 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现代生活产业,高度融合品牌 专业及其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级,对劳动力供需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直 接会影响从业人员的结构包括知识结构的变化,密集型 产业需要大批中级以上的技能人才,这需要提高从业人 员的素质。 珠江三角洲应开放中专技校、企业合作办学与社会 职业培训,拓宽继续教育社会化领域。一方面要重点加强 与实力强企业的企业联盟,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在职或 待岗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与企业合作,与社会各种 形式的融资形成多种所有制体制的职业集团化办学模 式,形成多元化校企合作的劳动技能培训教学基地。充分 利用广东的地理优势,建立以港澳为辐射点的,以泛珠江 三角洲为辐射面的区位优势,形成强有力的集技术、科 研、学术的平台。 5.建立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高科技、高技能师资人 才数据库和人才培训基地。 广东珠江三角洲必然会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 发展聚集化、产业竞争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结构。现代 产业体系的结构升级,对劳动力供需结构带来较大影响, 应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打破院校与 企业资源相互独立的格局,相互为依托,以区域经济为平 台,在资源(人力和物力)上充分整合。广东在人才和人事 制度上要改革,教育要先行,首先要尊重人才,不仅将高 素质、高技能、高需求人才纳入教育和企业发展规划,而 且要输入人才数据库,建立人才共享基金与激励机制,充 分发挥师资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留住广东的高 科技人才。同时,建设l一2所示范性院校师资培训基地。 6.突出加强技能与服务相结合的生产性实习的分量,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对一些重点专业和实验、实习基地进行集中重点投 入,建设一批特色的生产性实习基地,面对市场,进行服 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真抢实弹的演练。利用人才共享数据 库与激励机制平台招揽与聘用师资.充分发挥师资的积 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探索广东特色 的高等职业技术校企结合本土化生产性实训模式。 7.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在课程设计、学分制、传 统的考试等制度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 课程设计和实施平台应呈全开放性。完善以能力为 导向的课程构成,关注智力和素质课程的灵活开放.适应 ・108・ 廖克玲: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本土化探索 第1期 社会的终生教育、全员教育、就业教育,也为了适应高等 职业学校教育、企业教育与培训的综合,现代高职教育课 程模式应呈现出实践导向、工作导向、任务导向等多样形 态,并在“产学研一体化”的框架下,向社会全方位开放。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 师资培训基地。 9.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率先实行考试改革和招生 制度改革。按照社会对日益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层 同时注重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职业资格的衔 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学历结构、跨区域的培训机构。逐 渐创新教材应用、创新专业设计。通过专业设置结构的调 整,彻底改变专业和企业不对口,专业与岗位不衔接的问 次的不断需求,根据《纲要》要求,在由省有关部门统一组 织高职院校招生考试的基础上,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率先实行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扩大国家示范院校开 展自主招生的E匕例,实行多种人才准入机制,录取有专业 题,按照区域经济、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规划以及广东产业 转移的新职业岗位和企业岗位技术标准来设计专业。创 建生产实习、创意工厂、研究所、课堂一体化新管理模式。 打破各系在资源上管理的格局。坚持工学结合生产性实 习的本土化文化建设。实现培养职业人到完美人的转化。 另外,广东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异地办学(有两个或多 校区),由于资源与管理的问题,应改革高职教育传统的 学分制和考试制度,实行“2+1”或“1.5+1.5”或“2+2”学分 制,在校时间和实践时间可以弹性要求,学生也可以弹性 地选择学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分配教学与实践时 间,学分的取得可以在企业或顶岗实习或生产性实习中 获得。学生的考试不停留在书面上而是落实在实操和多 方面能力的考查上 8.增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吸引 力。要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高职院校老师开展 科学研究,到生产第一线为企业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技 术难题,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鼓励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 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终身教育,服务农村职业教育,建设 技能潜质的各类人才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本科 和研究生教育层次深造。 10.打通中高职立交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继续教 育通道。省教育厅要完善高职院校招录中职学生的政策, 扩大招录范围,放宽招录条件,使更多中职学生接受高职 教育,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企业员工能够首先在国家 示范性高职院校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打造中职与高 职、高职与继续教育通道发展的立交桥,发展职业教育的 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完善广东省的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陶书中.江苏省2005年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职院 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编号:254). [2]陈嵩.上海市2005年度教科规划研究项目(编号为B050630) “上海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之阶段性成果. [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s]. [责任编辑:刘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