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电解质溶液2
1、以酚酞试剂为指示剂,对某新制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① ② ③ 待测液 20.00mLNaOH溶液 20.00mLNaOH溶液+10.00mL水 敞口隔夜放置的20.00mLNaOH溶液 消耗标准盐酸(0.1mol/L)的体积 V1 mL V2 mL V3 mL 该新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合理的是( )
【解析】选A。向20.00mLNaOH溶液加入10.00mL水,再用盐酸滴定,对消耗盐酸的体积无影响。敞口隔夜放置的20.00mL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CO2,但以酚酞试剂为指示剂,用盐酸来滴定时 ,最终产物仍然是NaCl,对消耗盐酸的体积无影响。所以合理的是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CH3COONa、BaSO4都是强电解质; ②硬铝、碳素钢都是合金材料;③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④ 0.1 mol·L-1 NaOH溶液与0.1 mol·L-1 Ba(OH) 溶液的PH相同;⑤适量CO2 分别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2和澄清石灰水中,都会出现浑浊。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B。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硬铝是含铝、锰、硅等的合金,钢是铁、碳合金;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0.1 mol·L-1 NaOH溶液与0.1 mol·L-1 Ba(OH) 溶液相比,前者的c (OH-)2小,PH小;CO2 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NaHCO3晶体,少量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CaCO3沉淀。
3、向三份0.1mol·L-1 NH4Cl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Mg、NaOH、FeSO4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NH4+
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小、增大、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B.增大、减小、减小 D.减小、减小、增大
【解析】选D 。NH4Cl水解,溶液显酸性,Mg与H+反应,促进NH4+水解,NH4+浓度减小;NaOH与NH4Cl反应产生NH3,NH4+浓度减小,FeSO4中Fe2+抑制NH4+水解,NH4+浓度增大 。
4、某溶液中存在XO3,且X为短周期元素,则一定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2+2+3+A.Na+、H+、SO24、I B.Na、Ba、SO4、Al
C.Na+、K+、Fe2+、H+
2 D.K+、SO24、Cl、CO3
【解析】选D。XO3中X显+5可能为N元素,XO3可能为N O3,A项,N O3与 H+共存时,有强氧化性,不+2+
能与I共存; B项,Ba2+与SO24反应产生BaSO4沉淀,不能共存;C项,N O3、 H 与Fe不能共存;D项,各
离子可大量共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不是碱性氧化物
②NH4HSO4溶液的pH比NH4NO3溶液的pH小 ③含有阴离子的物质中一定含有阳离子
④常温下在pH=3的溶液中,K+、Fe2+、C1、CO32不能大量共存
-
-
⑤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SO2溶液褪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解析】选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NH4HSO4完全电离出H+,c (H+)比NH4NO3溶液大,pH小;含有阴离子的物质中一定含有阳离子;pH=3的溶液中含有大量H+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
-
为SO2具有还原性。
6、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Mg2+ + 2HCO3 + 2Ca2+ + 4OH = Mg(OH)2↓+ 2CaCO3↓+ 2H2O
-
-
B.Cu2+ + H2S = CuS↓+ 2H+
C.Zn2+ + S2 + 2H2O = Zn(OH)2↓+ H2S↑
-
D.FeS + 2H+ = Fe2+ + H2S↑
【解析】选C。C项,溶解度:Zn(OH)2>ZnS,所以Zn2+与S2反应生成ZnS。
-
7、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现有浓度均为0. 2 mol·L-1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其中正确的是( ) A.两溶液中c(Na+),c(HRO3-),c(RO32-),分别相等 B. c(Na+)﹥c(HRO3-)﹥c(H+)﹥c(RO32-)﹥c(OH -) C. c(H+)+ c(H2RO3)= c(RO32-)+ c(OH-)
D. c(Na+)+ c(H+)= c(HRO3-)+ c(RO32-)+ c(OH-)
【解析】选C。NaHSO3溶液呈酸性,说明HSO3的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NaHCO3溶液呈碱性,说明HCO3
-
-
的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A项,两溶液中c(Na+)相等,NaHSO3中c(RO32-)大;B项,NaHSO3溶液中c(Na+)﹥c(HRO3-)﹥c(H+)﹥c(RO32-)﹥c(OH -),而NaHCO3溶液中c(Na+)﹥c(HRO3-)﹥c(OH -)﹥c(RO32-)﹥c(H+)。C项,符合质子守恒;D项,电荷守恒应为c(Na+)+ c(H+)= c(HRO3-)+ 2c(RO32-)+ c(OH-) 8、下图表示的是某离子X的水解过程示意图,则离子X可能是( )
A.CO32 B.HCO3 C.Na+
-
-
D.NH4+
【解析】选D。离子X水解显酸性所以只能是NH4+。 9、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Na[:O:H] B. C. M3+ D. HCO—
263【解析】选B。A项,NaOH能抑制水的电离;B项,Cl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 C项,Fe3+水解能促进水
-
的电离;D项, HCO3—水解能促进水的电离。
10、下列各组比较中,前者比后者大的是( )
A.25℃时,pH均为2的H2SO4溶液和盐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B.25℃时,pH均为2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同温度、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氨水的导电能力 D.25℃时,pH均为3的HCl和FeCl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解析】选C。A项,同温度pH相等的H2SO4溶液和盐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B项,同温度pH相等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比,后者大;C.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同温度、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氨水的导电能力,前者大;D项,HCl电离出的H+能抑制水的电离, FeCl3水解能促进水的电离,
同温度pH相等的HCl和FeCl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后者大。
11、欲使0.1mol/L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小,方法是( ) A.通入CO2气体 B.加入NaOH固体 C.通入HCl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
【解析】选D。A项,通入CO2气体c(H+)、c(CO32-)、c(HCO3-)都增大;B项,NaOH可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c(H+)、 c(HCO3-)减小,c(CO32-)增大;C项,HCl可与NaHCO3反应生成Na Cl、H2O 和CO2气体 ,c(H+)增大,c(CO32-)、c(HCO3-)都减小;D.饱和石灰水可与NaHCO3反应生成CaCO3,c(H+)、c(CO32-)、c(HCO3-)都减小。
12、将足量的CO2慢慢通入一定体积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pH随CO2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过量的CO2在水中的溶解和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B.NaOH溶液的体积为2L
C.M点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满足c(HCO3-)>c(CO32-) D.M、N点对应的纵坐标均大于7
【解析】选C。A项,NaOH溶液的pH为13,c(OH-)为0.1mol/L;B项,4.48L CO2物质的量为0.2mol,0.2mol CO2可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HCO3 ,所以NaOH溶液的体积为0.2mol÷ 0.1mol/L﹦2L。C项,M点对应 CO2物质的量为0.1mol,0.1 mol CO2可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CO3,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CO32-)>c(HCO3-);D项,M、N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分别为 Na2CO3 、NaHCO3,两者水解都显碱性,pH大于7。 13、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Cl-、NH4+、H+四种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溶液中c(NH4+)=c(Cl-),则该溶液一定显中性
B.若溶液中c(NH4+)>c(Cl-)>c(OH-)>c(H+),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Cl和NH3·H2O
C.若溶液中c(Cl-)>c(NH4+)>c(H+)>c(OH-),则溶液中可能含有NH4Cl或可能含有NH4Cl和HCl D.若溶液中c(Cl-)>c(H+)>c(NH4+)>c(OH-),则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H4Cl和少量的HCl
【解析】选D。A项,若溶液中c(NH4+)=c(Cl-),由电荷守恒知c(OH-)=c(H+),则该溶液一定显中性。B项,溶液呈碱性,溶质只能是NH4Cl和NH3·H2O;C项,溶液呈酸性,溶质可能含有NH4Cl或可能含有NH4Cl和HCl;但若溶质是大量的NH4Cl和少量的HCl,则c(Cl-)>c(NH4+)>c(H+)>c(OH-),D项错误。
14、莫尔盐[(NH4)2Fe(SO4)2·6H2O]常作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准物质,下列有关该盐溶液比较不正确的是( ) A.c (SO42) > c (NH4+)>c (Fe2+)>c (H+)>c (OH)
-
-
B.c (SO42) = c (NH4+)>c (Fe2+)>c (H+)>c (OH)
-
-
C.2c (SO42)+ c (OH) = c (NH4+) + 2c (Fe2+)+ c (H+)
-
-
D.c(H+) = c(OH) + c(NH3· H2O) + 2c( Fe(OH)2 )
-
【解析】选B。A项,NH4+、 Fe2+水解显酸性,c (SO42) > c (NH4+),A项正确,B项错误;C项符合电荷守恒;
-
D项符合质子守恒。
15、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的NaOH含量时,可先在混合液中加过量的BaCl2
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盐酸,不会影响NaOH含量的测定
B.滴定时,若滴定管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达到滴定终点,则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C.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偏小
D.可以不用将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直接滴加标准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
【解析】选A。A项,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显弱碱性,盐酸不会与BaCO3反应,不会影响NaOH含量的测定;B项若滴定管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则无法读取数据;C项,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显酸性,部分盐酸与BaCO3反应,则测定结果偏大
16、常温下将c1 mol/L V1 mL的氨水滴加到c2 mol/L V2 mL的盐酸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混合溶液的pH=7,则c1V1>c2V2 B.若V1=V2,c1=c2,则混合液中c(NH4+)=c(Cl-) C.若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 (NH4+)>c(Cl-) D.若V1=V2,且混合溶液的pH<7,则一定有c1<c2
【解析】选A。A项,若混合溶液的pH=7,则氨水稍过量,c1V1>c2V2;B项,若V1=V2,c1=c2则氨 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混合液中溶质为NH4Cl, c(Cl-)>c(NH4+);C项,若混合溶液的pH=7,由 电荷守恒知,c(NH4+)=c(Cl-);D项,混合溶液的pH<7,溶质可能是NH4Cl或NH4Cl和HCl,可能 c1=c2或 c1<c2。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3的酸溶液稀释100倍后pH=5
B.在相同温度下,pH=3的溶液和pH=5的溶液相比,前者氢离子浓度是后者的100倍 C.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钾盐溶液中,酸式盐的pH一定等于正盐的pH D.碳酸钠溶液在室温时的pH一定大于60℃时的pH
【解析】选B。A项,pH=3的酸溶液稀释100倍后,若为强酸,则pH=5,若为弱酸pH<5。B项,pH=3的溶液,c (H+)=103mol/L,pH=5的溶液c (H+)=105,前者氢离子浓度是后者的100倍。C项酸式盐的pH一定小于正盐的pH。
-
-
D项,温度升高能促进水解,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pH,60℃时大于室温时。
18、A、B、C、D、E是位于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其中A、B为金属元素。已知:①热稳定性:HmD>HmC;②Cm
-
、E
(m-1)-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③B与E在同一周期,在该周期中,E的原子半径最小,B的离子半径最小;④A、
B所形成的单核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能反应。依据上述信息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
(1)HmD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2)Cm、E
-
(m-1)-
的还原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其还原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mC溶液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在B、C、E单质中,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能反应,所以B为Al元素,又因为A、B所形成的单核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A为Na元素;根据B与E在同一周期,在该周期中,E的原子半径最小,所以E为Cl元素;根据Cm、E
-
(m-1)-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C为S元素;根
据热稳定性:HmD>HmC,所以D为O元素。
【答案】(1)H: O :H (2)S2>Cl
-
-
Cl2+S2=2Cl+S↓
-
-
-
(3)Al(OH)3 + OH = AlO2 +2H2O (4)c(Na+)>c(HS)>c(OH)>c(H+)>c(S2)
-
-
-
-
(5)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