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壤耕性改良技术

土壤耕性改良技术

来源:筏尚旅游网
・ 26 ・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2期(总第403期) 土壤耕性改良技术 周月凤 ,樊增文。,付晓展。 (1.七台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2.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3.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摘要:土壤耕性是一系列土壤物理性质和物理机械性的综合反映,如土壤黏结性、黏着性、可塑胀缩性、结构 性、孔隙松紧状况等。耕性的好坏主要从耕作难易、耕作质量的好坏、适耕期长短等3方面来判断,改良土壤耕性 密切影响耕作质量及土壤肥力。 关键词:土壤;耕性;改良 1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1.1黏结性与黏着性 黏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情况下,土粒黏着其他物质的性质,因此土壤过湿时进行耕作,土壤黏着性大, 土粒黏着农具,增加耕作阻力。当土壤水分达黏着点时,土粒通过水膜即可与其外物接连在一起,一般土壤 含水量占全蓄水量的4O ~45 时,黏着性开始出现,占全蓄水量的8O 时,黏着性最大,超过80 ,随水 分增加黏着性又变小。影响土壤黏结性与黏着强弱的因素除水分、质地外,还有土壤有机质、土壤结构状况 以及代换阳离子组成等。 1.2土壤可塑性 土壤在一定的含水量范围内,可由外力逆成任何形状,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形状,谓之 可塑性。土壤通过加水,由干到湿过程中,开始表现可塑性时的含水量,称为下塑限,继续加水使土壤失去可 塑性而开始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上塑限,当土壤在塑性范围内进行耕作时,黏质土耕后往往形成表面光 滑的垡条,于后不易耙碎而成大坷垃,有时因耕作不当,不仅达不到耕松土壤的目的,反而压实土壤,使土壤 理化性变坏,因此土壤耕作应在可塑性下限以下时进行,才能保证耕作质量。 1.3土壤松紧性 土壤松紧性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与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过松,虽然易于耕作,但漏水漏肥,透风跑墒, 对作物生长不利,土壤过紧,虽然保肥力强,但耕作困难,耕后容易形成坷垃,严重影响耕作质量,而且胀缩性 强,容易裂缝,透风跑墒,容易折断植物根系,对作物生长不利,所以松紧度适度的土壤才能保证良好的耕作 质量。 2 改善土壤耕作。改良土壤耕性 2.1 防止压实土壤 土壤压实作用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在不饱和的土壤中,随着水分增加,土壤压实程度相应加大,因此耕 作时应特别注意土壤墒情,一般掌握宁干勿湿。此外土壤质地,黏土矿物类型以及有机质含量等对土壤压实 亦有相当关系,一般匀质黏重的土壤,易于压实,质地较粗,质地不匀的土壤,不易压实。随着农业机械化的 发展,农机具的挤压作用便成压实土壤的主要因素。在防止土壤压实方面,除应改进农机具外,应特别注意 田间作业上,首先必须避免在土壤过湿时进行耕作;其次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作业项目或者实行联合作业, 以减轻土壤压实,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是根据条件,试行最少耕作法,减少机械压实,保持土壤疏松状态,如深 耕一次,后效一般能维持2~3年,因此就没必要每年进行一次深耕。 2.2注意土壤的宜耕状态 土壤的宜耕性决定于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与可塑性等物理机械性质,而这些性质又与土壤质地、土壤 含水量密切相关,质地相同的土壤,在不同的含水情况下,由于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与可塑性综合反映出来 收稿日期:2012-09—05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2期(总第403期) ・ 27 ・ 不同作物的茬口特性与轮作 郭金梁 ,周月凤。 (1.七台河市种子管理处,黑龙江七台河154600;2.七台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不同作物茬口在土壤养分、有机质积累、土壤耕性特性、土壤温度及影响下茬发苗程度、土壤积累水分多 少等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特点。主要阐述大豆、玉米、谷子、高粱、春小麦、甜菜、绿肥等作物的茬口特性及与其它作 物的轮作。 关键词:作物;茬口;轮作 茬口特性是指耕作和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它是作物生物学特性及耕作栽培措施对土壤共 同作用的结果。合理轮作是根据不同作物的茬口来安排适宜的前后作物以及各个轮作组合的轮作顺序。 1茬口特性的评价 a.按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效肥力来分。豆类、瓜类等作物茬有效肥力较高,其后作在施肥较少的情况下, 也能有较好的收成。这类茬口称油茬,是好茬口。和油茬相反,甜菜、向日葵、荞麦等属于白茬,有效肥力低, 其后作必须施肥作物才能长得好。而麦类、玉米等称为中间茬、平茬或调剂茬。 b.按有机质积累多少,分为耗地作物,指中耕作物;养地作物,指豆科作物、绿肥、牧草等,普遍认为这类 作物有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培肥地力作用。 c.按土壤耕性好坏分硬茬和软茬。硬茬的土壤结实,耕耙时易起硬坷垃,如高梁、谷子、向日葵等。 这类作物坚韧的根系,耕作时易使耕层土壤板结、不易分散,必须消除残茬,细致整地,才能种好下茬作物。 收稿日期:2012-09—04 的土壤状态土壤结持状态分为坚硬、湿润、可塑、黏韧、浓泥浆、薄浆六类称为土壤的结持状态。与土壤耕性、 水分密切相关。 2.3掌握土壤的宜耕期 土壤宜耕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土壤质地粗细,凡是质地黏重的土壤,其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均强,塑 性范围大,其下塑限的含水量低,而黏结性明显变小时的土壤含水量高,因此黏性土壤由黏结性变小的含水 量到可塑性出现时的含水量比较接近,变化范围小,故宜耕期短,必须掌握耕地“火候“才能保证耕作质量。 沙性土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均小,下塑限土壤含水量高,故其宜耕期长,干湿均好耕作,耕后不起坷垃;壤 土的宜耕期长短介于黏土与沙土之间。 2.4改良土壤耕性 2.4.1增施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使土壤疏松多孔,并能和矿物质土粒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 合胶体,从而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减小土粒的接触面积,降低黏质土的黏结性、黏着性与可塑性,而对 沙质土则略有增加。因此增施有机肥料,对沙、黏、壤土的耕性均有改善。 2.4.2客土 过沙过黏的土壤,均可通过客土掺沙或掺黏,改善其耕性。客土可与施用有机肥料结合进行,既能节约 劳力,又能改良土壤耕性。还可根据土层质地排列状况和埋深,采取翻沙压黏或翻黏压沙的办法。 2.4.3合理灌排,适时耕作 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灌排,可以调节与控制土壤水分维持在宜耕范围内,以达到改善耕性提高耕作 质量的目的。利用灌水进行“闷土“可使黏质土块松散。低洼湿地通过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控制在土壤下 塑限含水量以下,避免土壤可塑性与黏着性出现,也能减少耕作阻力,改善土壤耕性。(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