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9卷第5期(总第151期)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问业务发展现状和几点建议 王邦,胡姗姗,屠楚雄 430212)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湖北武汉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业也面临改善中间业务服务和扩大中间收入的困境。本文简单总结了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现 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q-间业务;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5-0064-0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 从银行业近20年的发展来看,中间业务以其对资本要求低, 一、服务性强,盈利相对高,风险相对低等特点受到重视,并取得空前 的发展,已超过传统的存贷业务成为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而目 1、收入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中间 业务收入不断增长,特别是代理类产品的增长速度飞快。下表是 笔者从中国银行某二级分行了解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07 年到2008年,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收332.92万元,增长34.73%; 特别是代理类的产品,增幅达236.93%,发展很快。 前我国,中间业务的收入占银行的总收入不到20%,传统的存贷 业务仍占据主要的地位。充分认识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地 位,找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是 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理财业务成为中间业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06年以来, 基金代销收入 193.25 183.99 总收入 710.41 1287.85 外汇买卖差价收入 117.68 138.79 代理保险收入 84.23 199.57 托管收入 74.66 105.8l 对私电子汇 55.12 90.06 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 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面对 解,真正形成社会需求。 2、经营范围窄,层次相对低,创新能力不强。由于我国中闻业 存款市场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持续加大理财产品 的创新和发行力度,不断丰富和延伸理财品牌及价值链上的子产 品。如今,人民币理财产品、个人黄金投资、炒汇、房地产等投资项 目日渐丰富,使得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3、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在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 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的情况下,银行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中间 业务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截止2009年11月末。全国累计发行银 行卡约为2O亿张,同比增长16.7%,人均持卡量为1.55张。 务的起步晚,而且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中间业 务的发展受到限制。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 余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相 比国外人性化设计、针对性强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中 间业务开展,我国中间业务的发展显示出范围窄、层次低的困境。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大量中间业务产品基本上是照搬国外已 经发展成熟的品种,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性。 而在利用其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 层次的中间业务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是缺少咨询服务类、投 4、服务水平日益提高。近几年,随着我国银行基础设施投入 的加大,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支付结算系统,推出了 能提供24小时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 资金融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而伴随改革开放3O多年的发展,我国民众的财富也在与日 等自助服务,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银行的服务。 二、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 与国外中间业务的发展相比较,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俱增,而他们也面临如何保持财富的增值问题。如何开发新的品 种吸引客户,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3、法律、监管、定价机制不完善。中间业务市场没有一个完善 1、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手段落后。许多商业银行将中间 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其发展,使银行在中间业务在发展中缺 少法律层面的支持。 业务视为表内业务的一种附属,作为发展和吸引存贷款客户的一 种手段,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对中间业务 在认识上缺乏战略性远见。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宣传和营销 而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 使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相比国外金融业的混业经营 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措施,造成一方面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 客户不认同,另一方面客户需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提供,限制了 中间业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无论是营销队伍建设,还是宣 给中间业务发展带来的便利,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要 适时改变。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信任和沟通,制定收费标准时各自为政, 缺乏行业性的统一规定。再加上无序竞争,造成了中间业务市场 收费混乱的局面。 传费用和宣传产品质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银行对产品缺 乏有效的营销手段,使相当一部分中间业务还未被社会认同和了 4、服务手段落后,缺乏统一有力的部门整合开展中间业务。 2010年第9卷第5期(总第151期) 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先后建立了电子联行等系统,但部分系统尚 未联网,各行各自为政,而且运行效率也有待提高。网上银行、电 65 力,有选择地确定自身中间业务的发展重点,推出特色产品,扩大 中间业务种类。 3、在监管方面,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收费上,逐步规范 话银行由于宣传和网络安全问题也没有普及到一般的民众身上。 而至今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管理分散,未设立专门的机构 进行管理。比如结算业务由会计部门管理,代保管业务由出纳部 门管理,信用证业务由国际业务管理等。管理的多头化、不系统、 不科学,缺乏长远的规划,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开展。 收费行为。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 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 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面对加入WTO后的局面,外资银行凭 借其先进的技术、服务等大肆进入中国市场。制定与国际接轨的 法律、政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规范收费行为,维护金融市场 5、缺乏从事中间业务复合型,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中间业务 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大量知识面广,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 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还需具备金融、法律,市场营 销等专业知识。而目前我国高素质从业人员不多,大部门从事中 的稳定和客户的合法权益,建议出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管 理办法》,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方式以及相关事项作出具 体的规定。 间业务的人员是从原来的工作岗位调过来的,缺乏对中间业务的 创新意识。 4、改善银行的服务,加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中间业务 管理部门。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改变各自为政的局 三、怎样改变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不足之处呢?笔者提出几 点粗浅的建议 面,形成完备的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开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 件。尤其是注意系统的独立性和兼容性,操作的方便和使用的安全 快捷。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可以与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开展合作, 1、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市场营销手段。在面对新的金融形势 下,要转换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重。以市场为 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中间业务,加强中间业务的 开发适合自己公司业务的软件,建立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 各商业银行可考虑改变传统业务部门的职能,成立综合业务 部门来统一筹划、协调发展,规范管理各项中间业务,改变以往中 间业务的开展政出多门的困境,确保中间业务开展得到有效管理 和规范发展。 互补和促进。在经营目标上从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 变,在经营手段上从科技含量低、单一化向高技术、多样化转变, 在服务上从低效向高效转变。 建立和完善营销机构,提高市场营销手段。要结合不同阶层 的不同需要,确定适当的宣传方式,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积极扩 大宣传。可以实行差别营销战略。一是采取客户差别营销战略。根 据客户对银行收益的不同将客户划分不同的层次,分别提供不同 的服务。二是采取差别业务营销战略,要有选择、有差异、有目的 5、在人才机制方面,引进、培养和发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要在银行内部选拔精通业务、年轻、善于钻研具有创新精神的 人员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并进行适时知识技术等技能培训。 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 门人才到中间业务部门中来。三是通过相关的激励措施,比如较 地开展高附加值和个性化的业务品种。三是各行结合自己的优 势,可根据地区、文化等差异,改变同质性的产品。 高的物质待遇等,鼓励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民众对中 间业务开展的需求不断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中间业务 的现状会得到改善,我国银行业也会突飞猛进的发展。 2、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开发相对层次较高的产品,扩大中 间业务的种类。产品创新要坚持市场有需求,银行有能力,业务有 效益的原则。要根据客户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强化对市场、客户及其需求的反映能力,寻找客户的特殊性,适时 把握目标市场,不断开发新品种,并采取“客户延伸”策略。根据不 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收入阶层,采取差别营销战略,具有针对性的 参考文献: …1于河.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及建议Ⅱ】.消 费导刊,2009;10 [2】中国金融界网,2009 提供服务,开发层次不同的产品。提高业务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 量,使中间业务不断上档次,上水平。改变照搬国外中间业务种类 [3]范芳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刚.农经纵 横,2004;(1) 的现状,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客户需求、市场潜 (上接第113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前 提条件是满足本校师生的阅读需求,以本校师生为第一服务对 象,在满足本校教学与科研需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双赢双收。 参考文献: [1】王彩云.高校图书馆服务向社区延伸是时代发展的要求U].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4) 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的 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因此,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也来越受到重视, 图书馆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知识服务,在以前是基于用户对文献 [2]钱万里.知识营销与图书馆读者服务管理Ⅱ】.图书馆学研究, 2005;∽ [3]张汉强.浅论新形势下图书馆的人文建设Ⅱ].四川图书馆学 报,2007;(2) 信息的需求所提供的服务,现阶段,随着国内数字化图书馆的大 规模建设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可使大学的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 可提高学校及图书馆的知名度,还可使高校图书馆实现社会化。 这样,高校图书馆将打破与社会的隔绝,改变对社会而言的“知识 孤岛的现象”。 [4】詹玮.新一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变化分析与探讨o].中国科 技信息,2005;(18) [5]刘月英.图书馆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田.福建图 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